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反思与批判--阎连科小说“元旦”解读_小说论文

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反思与批判--阎连科小说“元旦”解读_小说论文

民族文化精神的反思与批判——闫连科小说《年月日》解释一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文化论文,年月日论文,精神论文,小说论文,闫连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说一般都有故事,但是作家创作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叙述故事。特别是现代小说, 它往往借助于故事甚至是非现实的荒诞故事暗示出一种思想、观念,表现某种生活体验 和人生感悟,表达作家对社会、历史、人生的哲学思考。总之,在这些小说中,故事仅 仅是载体,是整体象征,在表层的故事之下寓含着深层意蕴和象征意义,《年月日》就 是这样的小说。

一、人生痛苦

人生痛苦这是《年月日》给读者的直接感受,也是小说蕴含的基本意义。《年月日》 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千古旱天那一年,耙耧山脉方圆数百里的男女老少都逃难去了。 只有72岁的先爷与一条盲狗为了保存一棵唯一的玉蜀黍苗留了下来。没有粮食,先爷刨 种子吃,刨鼠窝,吃老鼠,甚至吃带明的死鼠;人和苗都缺水,井又枯了,他满世界找 水;先爷住在坡地里,没有女人,没有了家。不仅如此,老鼠还偷抢他的存粮,风吹断 他的苗,狼不但占着唯一的水池,还想吃掉他。最后为了玉蜀黍能结出果实,他把自己 葬在了苗根旁。人这样,苗也如此。一棵玉蜀黍苗从发芽到最后结出果实,因缺水而被 尿烧过;被风吹断过;被老鼠咬过;被鼠噪味熏出了干斑病,险些死掉;结籽时又缺肥 ……。玉蜀黍与先爷一样,都在苦难中生存,为了活下去,繁衍后代,饱经磨难。先爷 的故事具体而生动,但却不是现实中的故事。小说描写的耙耧世界没有鸡声、雀声、牲 畜声、机器声,更没有喧闹的人声,若大的一个世界只有先爷和狗,鼠和狼,空旷、死 寂、荒凉,这不是一个现实中农民生活的尘寰世界;小说的主人公先爷经过“寻水和狼 的熬持,忽然老到了上百岁”,表明先爷不是农村中某个具体的老人,他叫“先”爷, 是祖先、先辈,是开天辟地以来同自然进行抗争的前人们,是一个英雄原型;作者说故 事发生的时间“不记得是几月初几了”,文中随处可见的重叠词语加大了词语表现的时 间跨度,这种修辞方式也在暗示读者故事发生的“年、月、日”,不是指具体的哪一年 ,哪一月,哪一日,而是指“年年、月月、日日”。这一切都表明小说的故事是一个“ 千里万里的日子里”发生的,世世代代流传的“万年历”中的故事,是人类有史以来同 大自然进行抗争的故事原型。在小说中作家有意模糊故事的时间、空间和人物,目的在 于使读者从具体的时空中跳出,感悟到小说的世界是一个横贯千古的历史时空,是中华 民族生存环境的抽象的象征世界。在《年月日》中,太阳、风、鼠、狼、狗都是有灵性 的事物,其实这些事物都是被作家当作农民生存环境的某种因素的符号来描写的,都是 环绕人的某种自然或社会力量的代表和象征物。酷烈的,一直肆虐耙耧山一切的毒日头 和风代表着危害人类生存的自然力;鼠偷粮,狼吃人,这是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潜意识中 的集体无意识。鼠代表着人类争夺生存所需物质的天敌,狼代表着要消灭人类的更强大 更危险的敌人,他们都是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各种恶势力的代表,只有狗是人类忠实的 朋友。《年月日》的世界是一个整体象征,是中国农民乃至整个民族生存状况和环境的 象征。作家以先爷痛苦的人生和充满磨难的世界暗示了人生的痛苦和环境的恶劣。

二、希望、抗争

人生虽然痛苦,但人还总是追求,对未来寄于希望。耙耧山的农民到耙耧山以外去找 好日子,先爷为此留下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中国的农民就是这样,岁岁年年地为美好 的未来而苦熬、抗争,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小说的中心事件是围绕一棵玉蜀黍苗展开的。耙耧山大旱之际所有的人都走了,先爷 没有走的原因是“我家地里冒出一棵玉蜀黍苗”。这棵苗非常美好:“在红褐褐的日光 下青绿绿如一股喷出的水”,非常香,“十里八里都能闻到这水津津鲜嫩嫩的苗棵气。 ”这棵苗在历尽磨难后结出了七棵“指甲壳般大小、玉粒一般透明的玉蜀黍子”。小说 中描写的这棵苗是一棵希望之苗,这七棵种子就是希望的果实和再生希望的种子。玉蜀 黍苗是作者在小说中描写的唯一美好的事物。它是人类希望、美好的象征物。为了这棵 希望小苗,先爷顽强地抗争着。井快枯了,先爷把褥子系进井里吸水。先爷说:“我七 十二岁了,啥事没经历过?井枯了你能难倒我?太阳你有能耐,你把这地下的水晒干呀” 。这是先爷挑战大自然,抵抗苦难的誓言;在先爷眼里天无绝人之路,没有粮食他回村 挨家去找。在搜遍全村找不到一颗粮时先爷看到了老鼠,于是开始刨鼠窝。先爷说:“ 饿死天,饿死地,还能饿死我先爷?”;为了找水先爷与群狼对峙熬持了一夜后,胜利 了。他说“妈的,还想斗过我。我是谁,我是先爷!别说你是九只黄狼,就是九只虎豹 ,还能把我先爷怎样?”先爷的这些语言具有深层意味,从中我们可以读出很多潜台词 :“我们是谁?我们是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什么苦难没经历过,再大的 困难和敌人还能难倒我们?!”作家用这样极具弹性和张力的语言告诉我们,小说直接描 写的是先爷的抗争,实际表现的是中国的农民,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 小说中用墨最多的是先爷与要吃掉他的群狼对峙这件事。作者描写先爷硬是凭着超出常 人的顽强的意志、毅力战胜了自身的饥饿、疲劳和瞌睡,靠压倒群狼的威势独身战胜了 群狼。作者这样描写先爷与狼的熬持,目的就是表现先爷绝不向任何困难和敌人低头的 不屈的抗争精神。整部作品中表现的就是先爷为了这棵希望之苗怎样忍受各种苦难,同 各种苦难进行抗争,同来自大自然的以及各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进行抗争。小说的艺术形 象告诉读者:先爷是一个打不败的硬汉,是一个敢于抗争的英雄,先爷具有顽强的意志 和敢于挑战任何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先爷不是某一具体的个别人而是一个象征,是中国 农民、中华民族的代名词。所以作者在小说中表现先爷的精神实际是在讴歌中国农民、 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先爷的抗争实际是几百万年以来古老的中华民族广大劳苦大众同 大自然、同一切异己力量进行拼搏与抗争的写实。在先爷的故事里积淀着“夸父逐日” 、“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这些远古神话传说的因素。《年月日》 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不断重复进行的人类同大自然及各种力量抗争的原始意象的再现, 是埋藏在作家心底的人类同自然抗争的种族记忆的精神种子在当代结出的花果。

为了给耙耧山人们留下希望的种子,先爷把自己葬在了苗根旁,小说最后以悲剧结局 。悲剧表现的是英雄为了正义事业而受难牺牲的精神。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盗取天火 被宙斯绑在高加索山上受难,哈姆雷特为了人文主义理想而牺牲,屈原为了美好的理想 而献身,他们为了正义理想的胜利,为邪恶势力的覆灭而斗争,悲剧主人公用他们的死 换来更有价值的存在。《年月日》表现了这一悲剧精神,小说告诉读者:我们的先辈就 是这样不惜一切代价地进行着抗争,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换取崇高的目标和伟大的理想。 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玉蜀黍结出的七棵种子“星星点点地布在一片灰色的干瘪里,象 黑色的夜空中,仅有的七棵蓝莹莹的星”。显然这七颗种子的“七”字是作家刻意安排 和苦心构思的,寓意很深。作家是在以这地上的七棵种子比喻天上的七棵北斗星。北斗 星是指引人们走出黑暗的明星,而这七棵种子是长在了先爷的身躯里,以先爷的受难和 牺牲换来的,是先爷精神的结晶。对应天上的北斗七星读者会自然联想到,几千年来是 先爷以死抗争的精神在指引着大地上的人们为摆脱苦难、争取美好未来而进行着抗争。 这样,作者通过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引起读者联想的方式完成了作品的象征意义。正如 小说的最后结尾描写的:再遇大旱,“人们又去逃荒时,最终留下的是这个村落中七户 人家的七个男子,他们年轻、强壮、有力气,在七道山梁上搭了七个棚架子,顶着无休 无止的酷锐的日光,种了七棵嫩绿如油的玉蜀黍苗”。结尾形象地告诉读者先爷的精神 在一代代地传播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就是这样踏着先辈的脚印,在传统精神的指引下走 过来的。

小说《年月日》通过对故事诸要素:毒日头、风、鼠、狼,先爷与狗、苗的编织、组 织,使故事在表层形象的结构中生成了一种深层意蕴:苦难——希望——抗争——苦难 ,这是农民乃至我们民族的生活,是历史,也是现实。至此作家对中华民族历史与现实 的生存方式、生命活动作出了自己的阐释。

三、精神悲剧

先爷以顽强的意志苦熬抗争。在与毒日头、风、鼠、狼等各种外在力量的斗争中,先 爷无比的坚定,“先爷总是胜利者。”但是先爷终究没有摆脱悲剧的命运。这个结局引 人思索:先爷为什么失败了?人生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小说告诉读者,先爷没有文化,不 相信科学。他不懂“树和庄稼为啥叶子长数不一样”。天不下雨,他用最原始的方法把 狗捆在祭台上以求水龙王。他不相信地球是转的,嘲笑甚至耿耿于怀靠学问吃饭的读书 人;天大旱,全耙耧山的人都逃走了。先爷说:“横竖都是死,我想死在村落里”,这 种老守田园,叶落归根的思想恰恰是中国几千年农耕制度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封闭思想 和保守意识的典型表现;先爷的世界是封闭的,其抗争是孤独的。耙耧山死一样的静寂 ,先爷没有任何人可以交流、勾通,只有一只盲狗伴随他;耙耧山的环境极其恶劣,先 爷认命,既不逃离,也不想改造和改变,仅仅是苦熬和死守;先爷虽然有希望,但他所 希望的不过是能够吃上饭,有女人的“神仙日子”。先爷既是可歌可泣的又是悲哀的, 先爷的精神具有两面性。他既有吃苦耐劳,永于追求,积极抗争的一面,又愚昧落后、 封闭保守,目光短浅,缺乏开放意识和改变、改造现实的创造精神。先爷同自然和社会 各种敌人的斗争都很积极、自觉,但他没有意识到来自于他自身的思想意识观念的落后 保守也是人类的敌人,是他无法摆脱苦难的内在根源和人类文明进程的障碍。在小说中 作者重笔浓抹的先爷为希望而进行的抗争与其悲剧结局构成反讽,意在告诉读者先爷不 是败在了没有拼搏、抗争和吃苦的精神上,而是败在了没有文化,不相信科学,愚昧保 守封闭,思想意识落后和缺乏开拓、创造精神上。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来自自然和社会 ,而是来自于人类主观内在精神的某种弊端和顽症。这是先爷悲剧形象最深层的寓意。 《年月日》表层描写人与自然抗争的悲剧,深层结构则是对主体内在精神、意识、思想 、观念落后这个人生悲剧根源的阐释。

小说中的描写告诉读者先爷的悲剧具有必然性。先爷用来与狗定度生死的那枚铜钱两 面都是涩面,所以无论怎么翻,都是先爷死;耙耧山又遇大旱留下的那七个年轻、强壮 的后生,可以想象经过与先爷同样的苦熬和抗争后,最后也必然逃不出悲剧的命运。这 是在暗示读者,这样的抗争是无为的,徒劳的,没有结果的,世世代代的抗争,只能是 周而复始地悲剧重演。原因是这种抗争是“先爷”式的,是在先爷精神照耀下的抗争。 小说铺张的描写玉蜀黍是长扎在先爷自身的所有部位即胸膛、手腕、大腿、肚子、头骨 上的,七颗种子是以先爷身躯的全部为养料结出的果实。这就是说,七颗种子内蕴的是 先爷精神的全部内涵。先爷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先爷思想意识的某些缺 陷是传统文化的弊端和局限性的表现。所以人们代代相继地抗争却无法摆脱苦难的根本 原因实质上是来自传统文化的某些弊端。至此,作家完成了对人生苦难的主体内在精神 层面根源的挖掘。

总之,《年月日》表现的并不是天命观,作者并不是肯定人生永远摆脱不了苦难的劫 数。作者是在暗示读者像先爷那样的抗争永远无法彻底改变人生痛苦的命运,只能陷入 希望——抗争——苦难的轮回。作者通过对先爷抗争的否定是在启示读者:作为有自觉 意识的精神存在物的实践主体的人,在与外在自然、社会斗争中不应该像先爷那样被动 地受制于现有的条件、环境,而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依靠科学文化技术 的进步,大胆地去改造推翻现有的东西,以远大的理想和开放的眼光去积极创造新的现 实。这种思想、意识、观念、精神的自由自觉和进步是人类摆脱苦难的前提条件。因此 《年月日》的故事不但告诉读者人的现实存在是怎样的,而且告诉读者人的生命应当是 怎样的,从小说中我们不但直观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而且找到了人生苦难的精神根 源,从而引起人类对自我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自我的反省、思考、否定与批判达到提升 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在精神上重建自我,进而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年月 日》实际是通过对先爷式抗争的否定对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中的愚昧落后、封闭 保守等思想观念给予了否定和批判,阐释了人的精神的文明程序是制约物质文明的重要 条件这样一个人生道理。实际上,作者的笔已驰入了传统文化的领域,对中华民族古老 文化进行了反思,是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高度对人的生命活动和人的精神世界进行 了审美观照。

收稿日期:2002-02-11

标签:;  ;  ;  ;  ;  ;  

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反思与批判--阎连科小说“元旦”解读_小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