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意识、理论自信、理论创新和理论坚定--党对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和创新_邓小平理论论文

理论意识、理论自信、理论创新和理论坚定--党对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和创新_邓小平理论论文

理论自觉、理论自信与理论创新、理论坚定——十六大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与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理论体系论文,党对论文,自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21(2013)01-0061-06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着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实现了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更加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理论创新,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对其科学内涵、正确性和重要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为统一全党思想、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理论上的觉醒、坚定和成熟

所谓理论自觉,主要是指一个政党在理论上的觉醒和自觉的行动,包括对理论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和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的自觉认识,对理论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自觉把握,对发展理论的社会与历史责任的自觉担当。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对理论价值认知的自觉性。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理论不仅反映现实而且预见未来,不仅维护现实而且批判现实,不仅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而且指导社会和人的活动,不仅相对稳定而且创新发展。尤其是当今世界,在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和冲突的重要因素的背景下,作为文化核心的理论的作用和价值越发凸显。二是对理论发展规律把握的深刻性。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一样,理论也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理论自觉就是能正确把握一定历史条件下理论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规律进行运用与创新,以便最有效地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推动理论科学发展。三是对发展理论历史责任担当的主动性。理论是一个政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政党理想追求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有没有主动、强烈的理论担当,是一个政党是否成熟、是否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理论自觉就是一个先进的、成熟的、有强大生命力的政党,要高举先进理论的旗帜,高扬自己的理论理想,主动担当起推进理论发展繁荣的历史责任。

所谓理论自信,是指一个政党坚信自己所信仰的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坚定自己所信仰的理论的价值性、指导性,坚守自己所信仰的理论的民族性、人民性,坚持自己所信仰的理论的开放性、创新性。其特点主要是:一是对自己所信仰的理论坚信和忠诚。每一个政党都有自己所信仰的理论,它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和旗帜。理论自信就是坚信自己所信仰的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对自己所信仰的理论无限忠诚,容不得别的民族和政党的攻击或侵犯。二是以自己所信仰的理论为指导。由于坚信自己所信仰的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坚信自己所信仰的理论对本民族、政党的巨大价值,所以,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就坚定地以自己所信仰的理论为指导。三是以本民族为特色、以人民为主体。每一个政党的理论都与一定的民族和人民密切联系在一起。民族性是其重要风格和特色,人民则是其主体。理论自信就是坚守自己理论的民族性和人民性,为本民族和人民服务。离开了民族和人民的理论不仅不科学、不正确,也不可能有多大价值,因此,也不可能长期存在和发展。四是以开放性、创新性推动理论发展。时代和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必然是发展的。理论自信就是以海纳百川的开放姿态、以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不断推动理论的发展,让理论与时代同步、与实践共生。

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理论自觉促进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深化理论自觉。一个政党一旦达到了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它在理论上也就成熟起来。而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这就意味着这个政党在政治上也就成熟起来。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武装的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中国共产党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诞生的,并且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于自身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独特价值,表现出了空前的理论自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依靠着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它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着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它们的指导下,我们实行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展现出更加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这集中体现在:其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理想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胡锦涛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其二,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着自觉的彰显和坚定的信心。胡锦涛多次强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三,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有着科学的把握和努力的遵循。胡锦涛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其四,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有着主动的担当和强烈的责任。胡锦涛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永葆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

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是理论运用、理论创新、理论坚定的底蕴和基础,理论运用、理论创新、理论坚定是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的目的和表现。正是凭借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理论问题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重大创新与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脉络及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艰辛探索并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孕育的,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对在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再次结合起来,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共八大的决议以及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领导人的一些报告和文章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在经济方面,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经济建设的中国式工业化、现代化思想;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思想;立足国情,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思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等。在政治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文化方面,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理论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文化方针。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社会主义存在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等。在外交方面,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思想,等等。但是,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发生了曲折,初步探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在实践中没有坚持甚至背离。但是,这种探索是开创性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种种挫折和失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大胆而深入的探索。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初步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民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到新的境界,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并把它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中国只有搞社会主义才有出路。但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但不能同时富裕,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封闭僵化不是社会主义,照搬外国模式也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只有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其中包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四有”新人;实行“一国两制”;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等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国内改革处于攻坚时期,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叠加交织。同时,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也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主要观点包括: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等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逐步深入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直到这时,我们党还没有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命题,也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进行界定。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探索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首先,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取得了辉煌成就,关键是我们能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为指导。这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理论保证。

其次,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指导,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这种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是我们取得成功的理论根基。

再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必然不断发展。从改革伊始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一步步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鲜经验,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十六大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推动我国新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命题,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重要地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精辟论述,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完整提出、深入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崭新的内容。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其主要内容包括: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命题,并将其写入党章。从党的十七大报告到十八大报告,从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每一次重要讲话,胡锦涛都特别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其放在异常重要的位置。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命题,而且将其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中。2008年12月,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1年的“七一”讲话,胡锦涛又从90年党取得的辉煌成就的高度进一步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再次重申了这个观点。同时,从十七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被写进党章,十八大修改后的党章进一步明确完善。上述这些重要论断、重要举措主题明确、态度坚决,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期坚持什么样的理论这一根本问题,充分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自觉和自信,以及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第三,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一界定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首要理论成果。它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党的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既揭示了这几大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又突出了这几大理论成果的共同主题和共同灵魂。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主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立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四,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这一理论体系之所以正确,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一理论体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3]列宁也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4]革命导师的这些教导实际上就是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才能实现其“伟大的认识工具”[5]的作用。而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围绕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历史和实践均已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正确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五,表达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决心和信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2011年7月党的“七一”讲话中,胡锦涛又强调,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系列重要论断,清楚地表达了我们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斩钉截铁的立场和决心。我们只有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标签:;  ;  ;  ;  ;  ;  ;  ;  ;  ;  ;  ;  ;  ;  ;  

理论意识、理论自信、理论创新和理论坚定--党对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和创新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