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生活目标,建筑行业如同其他行业一样,低碳的目标也是每一位建筑设计师的目标。在新形势下,现代建筑企业也需要跟随时代的脚步,才能够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在建筑新型建筑的同时,要将人们对于低碳节能、环保健康等种种因素考虑进去,而低碳建筑是由建筑设计师们的理念来决定的。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将低碳概念放在首位,并要能够保证低碳概念的可行性。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当前建筑行业的社会能耗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建筑企业需将低碳节能作为建筑设计的首要目标。论文从我国低碳建筑的设计现状出发,从建筑物的体形设计、绿色建材的使用、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等八个方面分析了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1 我国低碳建筑的设计发展现状
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正在不断的增强,建筑行业中也逐渐得到了节能到低碳的合理化转变。可以说低碳节能建筑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即两者都推崇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尽可能的减少使用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强调能源与材料对建筑过程的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低碳建筑更加重视对能效的利用,有效降低建筑工程中产生的不利因素对人们居住环境以及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从我国近年来的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到,被动式建筑设计以及低碳技术的运用,能够使建筑更好的体现节能的优势,达到低碳建筑的标准[1]。
2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2.1 建筑物的体型设计。
通过有效促进空气流通达到降低供暖或制冷使用的能源消耗,拥有科学合理设计的建筑体型以及平面形式,能够很好的将低碳建筑理念应用于实践当中。由于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各异,因此在建筑设计时也需要设计者重视体形系数对低碳环保的影响,在设计当中,尽可能地采用具有持久性、高性能以及低能耗的建筑材料,体现建筑与室内一体化的理念,对于降低建筑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资源以及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绿色建材的使用。
由于建筑施工能耗与污染的产生大多来自于建筑材料。比如,人造板材会产生大量的甲醛,而混凝土会挥发出许多的氡气,这些气体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另一方面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产生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在建筑过程中使用能够循环利用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采用纸管结构与集装箱构成的PapertainerMuseum,拆除后建材可以进行再次回收利用,从而达到很好的生态环保效果。或者使用工业化成品,尽可能的减少对含有高能源建材的使用,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并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3 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
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之一是降低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对建筑空间惊醒高效率的利用能够达到控制建筑总面积的目标。对于大面积的居住建筑,对空间的高效利用能够有效控制住房面积规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工程的能耗。在住房设计中对空间灵活性加以考虑,并且重视建筑在时间推移中某些功能产生变化的可能,一方面可以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建筑的使用年限,对于降低建筑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2.4 与气候相使用的建筑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古至今中国对自然之道一直都很重视,并从气候这一角度来确定建筑形态。传统居民通常采用天井、院子等改善室内的照明环境或者是通风状态。而其他国家的建筑同样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印度建筑师柯里亚的建筑形式常常依赖气候因素随之变化。一个适宜的建筑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节约能源,降低对其他人工系统的依赖,同时也能够使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环保舒适。
2.5 自然采光设计。
自然采光分为被动式以及主动式自然采光设计两种类型。被动式自然采光设计受限于自然光源,利用白天的阳光起到空间照明的作用进行学习工作,传统但是节能效果良好。同时这种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假定天气为阴天作为前提,并未考虑晴天阳光直射的情况,对于一天中阳光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采光不稳定,或者出现过热、眩光、阳光光化作用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对光能的一种浪费,所以必须研发技术转变此种利用模式,提高采光效果;主动式自然采光设计是指利用镜面反射光线的原理,利用一些工具例如导光管、光纤等进行导光,棱镜组传光并通过卫星发射镜到采光的目的,或者使用光伏效应间接采光[2]。这种设计在没有窗户、地下建筑等采光较差的地点比较使用。通过主动式自然采光设计,不仅能够在房间中享受阳光的照射,体验户外的感觉,提高室内光照环境质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电量,起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作用。
2.6 墙体的构造形式与太阳能的利用。
建筑物的墙体保温性能的好坏是影响建筑物节能指标的关键,是很多国家目前建筑节能开发的重点。墙体的颜色、材料、构造方式都会对建筑的能耗产生影响。自伦佐?皮亚诺开创了建筑“双层表皮”以来,全世界大量的办公建筑都运用了这以技术进行节能化设计。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使用,建筑的外围护结构逐步从能量损失的系统变为吸收能量的系统。瑞士的Domat/Ems生态节能住宅墙体采用的TWD复合型材料,既可以在夏季阻挡热辐射,又可以在冬天吸收太阳能,具有很高的环境适应性。
2.7 屋面的节能设计与构建立体绿化网络体系。
蓄水、架空、覆土种植屋面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屋面的保温隔热设计的方式。屋面绿化与墙体垂直绿化相互结合,在美化建筑、充分利用雨水、遮挡东西向日晒的同时,水分的蒸发还可以净化空气,调节屋面及室内温度,环节城市的“热岛效应”。另外,窗户的外围护结构是保温隔热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大量应用于公共建筑中的玻璃幕墙中,由于减少了开始窗扇,在获得独特造型与空间小伙的同时,为建筑带来了较大的光污染,以至于能耗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在满足采光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窗墙比。
2.8 智能系统设计。
智能系统设计可以使建筑在达到需求的前提下,优化设备,从而减少设备的运行数量以及时间,降低对电能的使用,同时减少电气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智能系统设计与当前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趋势步调一致,重视高科技在建筑设计以及生态设施系统中的应用,利用其对各种设备的废水废气等进行综合利用,通过系统进行监管,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营造一个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为人们创造优良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将智能系统设计应用到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中,使系统具有测量、监视以及控制建筑设备的功能,确保了各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达到低碳节能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环保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它贯穿在建筑设计的所有环节,涉及到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只有从节能降耗与资源再利用的角度出发,认真考虑低碳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从而让人们享受到低碳生活的内耗。
参考文献:
[1]王文华.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规划与设计,2013(09):40-41.
[2]胡斌.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建筑?节能,2013(03):202-203.
论文作者:许铭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建筑论文; 低碳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采光论文; 节能论文; 概念论文; 系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