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班教学改革谈心目中的大学论文_李建永

从实验班教学改革谈心目中的大学论文_李建永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该篇论文基于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2009级财政学实验班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内容包括教学改革的方向、改革的目标、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第二课堂、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等几个部分。通识教育的理念始终贯彻在实验班的教学改革之中。

【关键词】教学改革、通识教育

大学,其最初的和最基本的属性是教育机构,是以知识、技能的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承为职能的机构。而由于大学里的老师多为高层知识分子,具有比其他教育机构更高的科研能力和更多的对社会的贡献,所以大学在实现其基本的教学职能的同时还肩负着科研的职能和社会服务的职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的科研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日益突出,以至于现在很多大学普遍地存在着突出科研职能,弱化教学职能的现象。大学的教学职能和科研职能之间存在着越来越明显的冲突。

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的划分,其初衷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而如今这种划分俨然成了衡量学校地位尊贵与否的标志。克拉克曾指出,“研究型大学的动力主要来自学科本身的发展,从事科研的教授们首先遵循他们的专业兴趣,其次才照顾他们的顾客(学生)的需求。” 也就是说,研究型大学的职能是非常明确的,它的主要职能是科研,教学职能纯粹是附属的。

过度追求科研,导致很多大学老师为了完成科研任务东拼西凑,制造出大批毫无价值的学术垃圾;更有甚者,和学术刊物进行买卖交易,斯文扫地。到头来,科研没搞好,教学也丧失殆尽。于是,在八十年代美国波伊尔等人呼吁反思学术水平,倡导教学与科研的平衡。

财政税务学院基于2009级财政学实验班学生高考入学分数比较高、知识基础表较好、班内学生整体素质比较高的情况,将该班作为教学改革的试点。

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科研和教学有机统一起来?能不能做到以科研的发展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质量最终通过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出来。于是这一问题就转化为:能不能把学院的优势教学、科研资源转化成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的教学改革旨在通过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岳军院长担任该班的班主任,笔者协助岳军院长开展工作。

一,教学改革的方向

如上文所述,教学改革的方向就是,集中优势教学资源,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优秀的毕业生,甚至于培养出一批社会精英人才。

从长远看,影响一所学校声誉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其实不是论文、平台、获奖等。这些学术圈里的事情老百姓是不清楚的。影响学校声誉最重要的因素是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总体表现,或者说是学校培养的社会杰出人才的总体状况。正如李培根所言“人们之所以认为哈佛、耶鲁、北大、清华是杰出的,不是因为记住了他们发表了多少优秀论文、获得多少科研成果、具有多大的平台,而是因为知道在各个领域都活跃着他们的杰出毕业生。” 前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也说,一流大学不是看它发表了多少论文,而是看它有多大的社会影响力,它的学生和毕业生是不是能够得到公众的承认和赢得社会的尊重。

社会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才亦即我们所谓的社会精英。对于什么是社会精英,尽管存在着细节上的争议,但大致的理解方向是明确的,既精英是指在一项或多项领域上的优秀人才和领导者(如:科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学者等) 或者泛指各行各业中的杰出人才。社会精英除了自身的专业素质之外,还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说每个国家中社会精英的素质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一般说来,以培养社会精英为目标的教育更多地见于国际国内的综合性大学,即人们俗称的“名校”。精英教育的目标旨在强调专业教育的同实,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以达到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为财经院校,似乎羞于提出精英教育的方向。其实,财经院校至少应该把培养社会财经领域的精英人才最为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方向,这是责无旁贷的。如此看来,财经院校的教育并不是和培养社会精英“绝缘”的,在财经院校里提出培养社会精英的目标也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精英教育的方向听起来标准有些高,甚至有些刺耳,但有压力才有动力。如果泛泛地提素质教育,以之作为方向,恐怕内涵不够明晰,方向不够明确。求乎上,得乎中;求乎中,则得乎下。我们精英教育的提法不是为了自我吹捧,而是为了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自我加压。希望读者能够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

在财经院校培养社会精英,除了传授专业的财经知识之外,借鉴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理念,以多学科教学来还原人的多维的本来面目,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学生就业状况的改观。就业情况的改观体现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量的表现是实现就业率90%以上,甚至达到100%的就业率。质的表现就是学生不仅要实现就业,而且就业的去向要相对较好。我们实验班教学改革的初步目标大约是待到该班学生毕业时,将有40%的学生考取研究生、30%的学生考取公务员、10%的学生出国、另外20%的学生就业单位比较理想。而且,考研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考上国内的名牌大学,考取公务员的学生中争取有考入国家部委的。

升学、就业仅仅是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所要实现的目标。教学改革的长远目标在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提供的素质教育,提供给学生的良好的知识结构、健全的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将在学生毕业后的若干年甚至学生的一生之中逐步展现出来。在长远的未来,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为商界精英、成为知名学者、成为政府官员。在学生毕业以后,我们将通过校友会等形式对这些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追踪。

三,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

尽管科技发展时代进步呈现出加速度的态势,欧美的世界名校几百年来却一直恪守着通过通识教育强调经典阅读来培养社会精英的理念。

通识教育是基于以下这样一种判断: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信息时代,信息的提供已经不再是首要的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比简单地占有信息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判断力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培养社会精英,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选择有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力。自古以来,“授人以渔”永远比“授人以鱼”重要,信息时代同样如此。

而判断力、智慧,更多的保存于人类文明的经典之中。所以,经典不但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的暗淡无光,反而历久弥新、越发彰显出它的魅力。这也是这些古老的世界名校一直永葆青春的秘诀所在。

对于通识教育,自2005年以来国内教育界对其讨论不绝于耳,近几年国内名校借鉴其教育理念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

笔者于2007年暑期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家首届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获得结业证书;在2009年暑期参加了在复旦大学举办的国家第三届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获得结业证书。亲耳聆听大师讲学,然后参加小班讨论,受益匪浅。限于篇幅,在此对通识教育不再赘述。

读者可以阅读中国当代思想界、学术界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将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从基本无意识的状态引向蓬勃开展的关键人物甘阳先生的系列论文,如《通识教育:美国与中国》、《五个阶段:美国通识教育的演化论》、《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是否可能》等。

国内名校,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大都参考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世界名校的课程设置。比如清华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思维方式、生命探索、艺术与美感、社会与文化的脉动、科学技术与社会、历史与思考、文化经典”七大向度。

我们根据经典阅读的理念来设置核心课程,授课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让学生触及到经典和第一手资料,并且我们的核心课、主干课都由学院里的优秀教师来讲授。我们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和双语教学的力度。我们将整合校内的教学资源,甚至到校外请各方面的专家来给学生讲课。学校内外的优秀讲座、报告第一时间首先通知实验班。

限于学校的师资力量,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不可能达到国内知名院校那么种类繁多的程度,但在课程设置的理念上我们将坚持通识教育的原则:尽量坚持经典阅读原则,尽可能地减少概论课。举个例子来说明吧,与其开《孔子哲学思想概论》、《孔子政治思想概论》、《孔子经济思想概论》三门概论课,不如开一门《论语》课。传统的概论课,蜻蜓点水式的讲解,深入不到问题的核心,使学生不能接触到原典并沉浸其中,是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专业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改革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保持现有的课程不变,通过给该班学生“开小灶”的形式,把一些新课“嵌入”原有的课程体系之中。另一种方式是该班实施全新的课程体系。限于客观条件,实验班采取了前一种办法,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了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

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改革所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的问题,而教学方式方法就是探讨“怎么教”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们认为,改革最根本的是需要实施小班教学,取消大课。即使限于教学资源不得不上大课,那么,在大课之后也要跟进小班讨论。每次小班教学或者小班讨论之后,都要求学生跟进一篇论文。最终的考试、考察以论文成绩和平时表现为准。通过阅读——听课——讨论——论文的方式,使学生真正地培养问题意识,锻炼思维能力。

而且,通过每次的讨论和论文,师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变原来的老师单向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为师生间的知识和情感的互动。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也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彻底改变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学学生的”师生之间互不相通的现状;彻底改变学生平时不努力,单纯靠期末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现状;彻底改变学生平时不努力,待到期末孤注一掷、投机作弊的现状。

为了有效地推行小班教学,实行助教制度是必要的。小班教学需要很多博士生、硕士生做助教。例如美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时的“财富、权力、美德”课,是由当时芝大的本科生院院长亲自上,选修学生多达千人(芝大一共三千本科生),需要二十多个博士生做助教,每个助教带两个小班,每个班二十人左右。这门课每周两节课,每课八十分钟,学生每两周要交一个作业, 助教每周要带领两个班分班讨论一次,亦即每个助教每周要主持两次讨论,同时要批改两个班四十个学生每两周一次的作业, 工作量可以说相当大,而且所有助教每周要和主讲教授再碰头开一次会,汇总各小班问题情况并讨论下周课程安排。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负责自不待言,但对学生的要求之严同样也是不言而喻。[1]“助教制度”以研究生来担任本科生课程特别是通识教育课的助教,这一制度不仅可以加强本科通识教育,同时本身就是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国外大学的普遍做法。美国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大多能很快胜任教学工作并有良好的与学生沟通技巧,这与他们在读研究生期间大多都担任助教有很大关系。[2]反观我国近年研究生大量扩招,但博士生和硕士生却几乎都不参与教学工作,这实际导致我国研究生在基本学术训练方面有严重欠缺。我国大学的研究生基本都是由大学提供奖学金,有理由按国外大学通常做法,规定凡拿奖学金的必须担任助教工作。

小班制度,就班级学生进行横向的划分,缩小授课人数,以保证知识、信息在空间范围内传递的有效。知识、信息的传递除了空间范围内的耗散,还存在着时间上纵向的流逝问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本科生导师制,给每个学生配备副高级以上职称的老师作为本科生导师。每个本科生导师负责十个左右的学生,实行四年一贯制,从学生入学一直带学生到毕业。

这种师生间的稳固的联系,使得师生之间知识的传授不仅局限于课堂。导师制,保证了知识在传递的过程中,在时间上具有更加纵深的连续性,这使得学生获得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导师制,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局限于知识传授,还有感情的交流和人格的熏陶,而后者又保障了知识传递更加有效。

五,注重教学课堂的延伸

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只掌握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学生只把自己困在象牙塔里是难以融入社会的。学生毕业以后,比如从事公务员工作,需要的更多的是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而不是财经知识;即使从事财经工作,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之间也多有脱节之处。

鉴于此,我们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重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采取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们的社会实践基地除了传统的财政局、税务局之外还会增加公司企业、科技馆、博物馆、城市建设展览馆等诸多领域。我们更会带着学生真正深入到城镇、乡村进行调查。

2011年5月14日上午,财政税务学院在山东省科技馆开展“学习科技知识,践行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受到科技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笔者和09级实验班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科技馆以“人类?探索?创新”为主题布设的400多件展品,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能源、材料、海洋、农业、交通等多项学科,通过生动的形象来诠释科学道理。活动中,同学们认真参观了科技馆中的序厅、儿童科技园、控索·发现、创新·发明四大主展区,并与展品开展互动,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切身体验到了科学的魅力,更加深刻地感悟到科技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推动作用,加深了对“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2011年暑假,以实验班学生为主体进行了邹平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由笔者带队,专业指导老师赵宝廷博士进行指导,校研究生会的3名研究生以及2009级财政学实验班十多名学生参与。

这次社会实践安排的活动主要包括古代爱国主义教育(范公祠)、红色教育(长山中学)、新型工业化建设(西王集团、长星集团)、新型农业(芳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王老年公寓)、党员活动等内容,我们从中重温了历史、了解了社会、体察了民情,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和才干,进一步增强了强国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能力。

校研究生会调研部参与的2011年度山东省大学生“调研山东”社会调查活动和我们一起到邹平调研民营企业,形成了调研报告《山东省县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滨州市邹平县为例》。我们的学生在帮助研究生学长们进行调研的同时,也使得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了更为深入的理论思考。

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上文所述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来实现),更要具备良好的行为能力。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培养目标。假设培养的学生思维和行为脱节,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成功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定是知行合一、“能文能武”的。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不仅要具有宽阔的视野、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要具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要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

六,管理体制的改革

成功管理的秘诀在于引导而不是强制,正如治水的秘诀在于疏导而不是围堵。我们对学生进行分组,从而进行分类指导,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涯发展规划。分组以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标准,基本的方向有研究生和公务员两大类。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和职业倾向性测试双向结合来确定每组成员。对于不同的组,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大组下面再细分小组,最后达到每组12-15人的国际公认的小班教学的人数标准。

我们对本学院2009级财政学实验班全体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评。笔者主持测评。心里测评使用的人力资源心理测评系统分为二十一个测评模块。测评结束后,每个参与测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测评结果生成了测评报告。

财税学院实验班所进行的心理测评,受到了同学门的普遍欢迎。使用先进的心理测评软件和测评系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是实验班教学改革所进行的探索之一,也是在学生管理方面所进行的新的尝试,旨在以学生管理方面的配套改革来为教学改革提供外部保障条件。

通过大量的心理测评,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使任课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可以为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性的意见。通过大量的心理测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倾向和职业兴趣以及职业能力倾向,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相对优势所在,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减少平时在专业学习上的盲目性以及毕业时择业方向上的盲目性,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活。

七,阶段性总结 新的起点

从2004年开始,甘阳开始在国内大力倡导大学通识教育,认为这才是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真正精华所在。2005年甘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首届中国文化论坛: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大型会议(俗称“香山会议”),来自中国几十所大学的百多位学者教授参与了这次会议,并就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达成了重要共识: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不是要盲目模仿美国大学的外在形式,而是要学习美国大学对学生从严要求的实质,特别要抓住经典阅读与小班讨论这两个基本点。

随后甘阳应清华大学邀请做通识教育示范教学,为清华大学本科生开设全校通识课“莎士比亚政治哲学”,并通过演讲、研讨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推广通识教育理念和探索可行的办法。2007年开始,甘阳受“中国文化论坛”理事会委托,在李嘉诚基金会支持下开始举办每年一次的“全国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暑期讲习班”。如今,通识教育的实践已经在中国大学普遍展开。

财政税务学院实验班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给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改变以前只是老师满堂灌的状况,对学生从严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优秀的毕业生,甚至于培养出一批社会精英人才。这和上文所述的通识教育的教学改革理念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所以,通识教育的理念始终贯彻在实验班的教学改革之中。

实验班的教学改革萌生于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财政学院两校即将合并之际。在合校过程中,由于机构变革、人员变动等原因,没能有效地继续坚持下去。除了合校之际“天时”的影响,该班级所处的圣井校区在“地利”方面也很不理想,老师在多个校区之间疲于奔命,难以保障提供充足乃至优越的教育资源。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初的很多有价值的理论设想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尽管如此,在笔者看来,前期的实验班教学改革在今天来看仍然是有价值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不失为一笔精神财富。作为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谨慎地选择少数班级作为改革试点,通过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十分必要的。

新的山东财经大学的成立,不仅使得传统的财经专业得到了极大的整合与加强,而且对于实行通识教育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原来两校的文、法、理、工、管理、艺术、教育等专业,相对于财经专业来说比较薄弱,甚至很难开出足量的高质量的通识课。在组建新的财经大学以后,学校注重内涵式发展,相信这一状况必将得到彻底的改观。这必将为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丰厚的土壤。

注释:

[1][2]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读书》,2006.04

作者简介:李建永(1980—),男,山东淄博人,现为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

论文作者:李建永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3

标签:;  ;  ;  ;  ;  ;  ;  ;  

从实验班教学改革谈心目中的大学论文_李建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