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八医院(长沙市中医医院)检验科 410199
【摘 要】目的 分析输血对患者生活指标的影响及年龄对其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60例输血患者纳入至本次试验中,以患者年龄为依据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老年组和青年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输血方式,对两组输血前24小时及输血后24小时生化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青年组及老年组输血后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直接胆红素、天门东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较输血前更高,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在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直接胆红素、天门东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方面,青年组与老年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常规输血之后,在生化指标方面,输血前后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在年龄方面无明显改变,所以,临床上输血期间可以不对年龄对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考虑。
【关键词】年龄;生化指标;输血
相比于新鲜血液,贮存血液在成分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保存时间与有效红细胞数量呈反比,但是,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使得衰老红细胞数量不断增多,同时也累积了大量有害代谢产物,在输入机体之后,增加了患者短期处理难度,使得患者产生内环境紊乱现象[1]。临床上,通常采用生化指标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观察。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输血对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年龄对其影响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报告。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将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60例输血患者纳入至本次试验中,以患者年龄为依据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老年组和青年组,青年组中,有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分布于17岁-39岁之间,均值(32.15±3.38)岁;疾病类型:10例骨折患者,11例血液病,9例妇科疾病;血型:7例A型,6例B型,8例O型,9例AB型;老年组中,有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分布于40岁-68岁,均值(52.64±3.68)岁,疾病类型:9例骨折患者,10例血液病,11例妇科疾病;血型:6例A型,7例B型,9例O型,8例AB型;组间除年龄外等基础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标准[2]:①本次试验所选患者均由患者本人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②此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存在心理及精神疾病患者;②伴有言语、认知及意识障碍患者;③存在严重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包括心脏、肾、肝等;④拒绝参与本次试验患者;⑤中途选择推出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输血前24小时收集患者5ml血清标本,保存样本;输血后24小时,抽取两组患者5ml血清标本。将所有标本以每分钟3000r的速度进行离心操作,时间为10分钟,然后将其保存于-70℃的冷冻箱中,在进行检测前,选取400μl上清液作为测试数据。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采用配套试剂。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输血前24小时及输血后24小时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完整记录有关数据。生活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直接胆红素(DBIL)、天门东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分别采用t和x2值检验,组间对比经P值判定,P<0.05则代表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输血前后生化指标
输血后老年组及青年组TBIL、LDH、DBIL、AST及ALT与输血前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果见下表1:
表1 对比两组输血前后生化指标()
3 讨论
输血指的是通过静脉输注方式将血液传递给患者,以此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据有关资料显示[4],血液保存时间与患者生化指标有关。随着库存ATP消耗数量的增加,红细胞膜上K+-Na+功能逐渐减弱,同细胞外K+-Na+相比,细胞内部更多。相关研究表明,血液保存超过15天,有效红细胞数量将明显减少,贮存时间越长,则会增加红细胞内悬液数量,与此同时,伴有诸多有害物质的产生。同常规K+浓度相比,其提升大约3倍,但是,在现实输血期间,大部分输血患者伴有低钾血症。输血之后,患者LDH含量显著提高,但是输血之后,患者AST含量变化较小。如果短期内给予患者大量红细胞悬浊液,那么输血之后,患者DBIL及TBIL则会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增加了衰老红细胞,使得脏器内皮系统被破坏。胆红素很容易导致细胞引发不良反应,对新陈代谢造成影响。本次研究研究中,以40岁为分界线,将其分为两组,以此探讨年龄是否与生化指标有关。通过本次试验结果可知,青年组输血后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直接胆红素、天门东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老年组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生化指标与年龄无显著关联。
贮存血液中,红细胞受损,使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东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AST线粒体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等变化明显,提高了血清中生化元素含量。体内中,血红内蛋白发生改变,进而形成胆红素,但是因为长时间积累,使得肝细胞处理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增加了胆红素[5]。
经过本次试验结果可知,在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直接胆红素、天门东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方面,青年组及老年组输血后均较输血前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由此可见,输血严重影响了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
总而言之,输血对患者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直接胆红素、天门东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生活指标有着直接影响,但是与年龄等无明显关联。
参考文献:
[1] 涂亮,TULiang. 自体血液回输对血液流变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8):17-18.
[2] 张瑞君,段秉政,鞠春梅,等. 储血袋的两种放置方式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2):607-610.
[3] 杨海珍,陆朝晖,张文雅,等. 苏州市35岁以下健康体检人群血脂相关指标分析[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19(5):465-467.
[4] 梅礼军,陈葳. 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7,38(1):45-47.
[5] 潘婵. 输血对患者ALT、LDH、AST、m-AST、TBIL、DBIL等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J]. 医药前沿,2016,6(18):155-156.
论文作者:吴杰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患者论文; 氨基论文; 生化论文; 指标论文; 胆红素论文; 天门论文; 丙氨酸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