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郝 冉
(山东省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 山东聊城 252000)
摘 要: 为了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的有效措施。笔者希望本文能为相关教育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考
前言
中等职业学校,是为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提供可以继续学习的机会。初中毕业生毕竟年纪还小,如果直接进入到工作岗位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但是,他们也不能辍学在家而无所事事。因此,他们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一项专业技能,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将来也能够为国家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国家开设中等职业学校的目的,就是为国家提供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全面地提升我国劳动者的各顶素质。这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有益的。而我们要想全面地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就需要学校全面地培养中等职业教师队伍,以满足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不论何时,抢占读者的注意力都是媒体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注意力经济时代,“吸睛”即“吸金”。因此,报刊媒体融合最重要的是适应网络媒体的发展新趋势,占领网络舆论阵地。
Q:上海印刷业过去为社会印制了很多优秀的出版物,这些出版物现在面临着怎样的问题,能否举例说明?您认为出版物印刷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具专业素质的教师严重缺乏
教育部门对教师人员以及经费开支有着明确的规定,这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带来较大影响。当前,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的重视度较为不足,使很多高学历的教师只愿意投身到大学或者高中去从事教学活动。这导致了中等职业教师队伍的教学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基于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很多教师都是身兼数职,一人管理着多个班级。这样,教师精力有限而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最终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效率较低。
根据总体施工规划,降水井布设于隧道两侧,距离隧道外边线约8 m,位于盾构施工影响的三倍洞径范围内,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扰动周围地层,使得地层发生挤压和变形等。由于水泥管刚度低于钢管,水泥管的抗弯、抗拉、抗压强度,以及接头侧向受力更是明显低于钢管,在盾构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井管局部错位变形的可能,进而导致不能正常降水甚至降水井损坏。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我们从当前的相关资料中分析可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中的66.6%教师是刚毕业就进入到教学中,有些学校甚至会超过96%。[1]这些教师没有进行任何岗前培训就走入到工作岗位上,实践能力比较差。学校应该对这些刚毕业就从事职教工作的师资进行培训。这些毕业生接受了专业的师范教育,掌握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还是比较扎实的。同时,他们也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但是,大多数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也没有掌握足够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因此,学校要将这部分教师送入到专业岗位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从而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另外,学校也要对来自企事业单位的人员进行师资培训。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师资通常都是生产和科研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是教学的基本功比较差。我们对这些教师在正式教学之前,要送他们到教育岗位上进行教育实习,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教学规律,从而具备较强的教学基本功,完成从工程型人才到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转变。[2]
(三)“双师型”师资短缺
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且教学能力非常强的教师。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存在“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的教师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且师资培养方面不合格。当前学校的教师主要来自大学毕业生,从行业和企业等领域调入的教师比较少。这导致很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比较低,对专业知识的教学水平也就较低。
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
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指教师的专业、年龄等方面不合理。专业结构不合理是指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差比较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年龄结构不合理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年龄相差较大。这对正常教学活动的持续进行,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加强教师的在岗培训
学校对教师的在岗培训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学历达标,二是短期培训。首先,学校要对教师在学历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当前,我国的教育岗位中有超过20万的教师都没有取得合格的学历。教师取得学历的方式较多,如通过函授学习、脱产学习等。学校应该结合教师的意愿与教学岗位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修学习。同时,学校要给予一定的资金与时间上的支持。其次,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短期培训。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多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都已被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为了适应企业对于人才的新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也要设置为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课程。因此,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来进行在岗教师的短期培训,以满足教学的新需要。
(三)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
学校要采用必要的在职培训方式,全面地组织中等职业教师进行培训与学习。这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专业素质的重要方式。因此,学校必须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职业学校,根据自身教学情况的需要,寻找出了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多种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且近年来,国务院加大力度促进各地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很多地区也都在进行教育改革、加强对职业教师队伍的培养。职业学校也在积极地创新教学方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培养“双师型”的教师,积极地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给国家输送更从多人才[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严重缺乏技术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国家建设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积极地促进我国更加快速地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从而使学生素质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面对师资数量不足、素质较差以及质量不足的问题,学校要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波.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开发的探讨[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6(02).
[2]袁秀萍.教师与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5(02).
[3]李轲.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径再择与前景展望[J].中国建设教育.2008(12).
标签:中等职业论文; 学校师资论文; 队伍建设论文; 思考论文; 山东省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