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与个人自觉意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与论文,自觉论文,意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化是以工业文明的产生为契机和动力,以物质财富的剧增为直接表现,以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文化的科学化,哲学的理性化为主要内核的综合性的理性发展概念。它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的规划和展望,也是人们正在现实中实践的既定目标。现代化的实现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客观历史过程,其实际进程离不开人的素质、能力和观念的进步与适应,尤其离不开个人自觉意识的不断生成与完善。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①]。“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②]。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活动,是由各种各样的个人活动构成的,个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现实的单元承担者和创造主体,而且个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应该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过程。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到,现代化的实现必须通过个人的自觉意识及其自觉活动来具体承担和完成,而且现代化始终是以人的生存、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为起点和归宿的发展目标。
1
所谓个人,是指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他是群体和社会的物质负载者,没有个体的存在,也就无所谓群体和社会的存在。个体通过参加社会共同活动来参与社会发展的创造活动不应是无意识的盲目的,而应是自觉意识的自觉活动。个体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承载者,而且应是精神生活的现实主体,任何认识活动总是通过每个个人的认识活动去实现的。
个人意识是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与社会地位的反映,是个人实践的产物。因个人能力、文化水平、心理素质、生活经历、社会地位的差异,个人意识的内容、层次有所不同,因此存在着丰富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的特征。个人自觉意识不同于一般的个人意识,也不同于群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它把对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环境的反映同对群体意识、社会意识的自觉选择、接受结合起来,用系统的观点去反映个人这个子系统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作用,是对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自觉认识和反思,也是对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意识关系的正确处理和运用。它既是个人实践的总结和提炼,也是对人类文化成果的积极内化和吸收。它既有着一般的人类理想追求、价值信念、品德修养和进取能力,又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它一旦在个人的理想追求、自我发展中确立,就会成为个人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和文化导向。
个人自觉意识随着个人人生的丰富和内心世界的成熟而日益丰富和完善,通过对现实文化的积极介入和参与,通过对个人交往行为和实践的支配来对社会和他人产生影响和作用。个人自觉意识尽管也有着丰富的个性,但他的特殊性、个性并不排斥普遍性和一般。因为它无论怎样特殊,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认知,必须是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直接或间接的体认,而绝不能和时代相脱节。只有当个人的意识始终谛听时代前进的足音、摄取时代的文化精粹,才能成为自觉的意识。因此个人的自觉意识既有着丰富的个性,又包含着时代发展的一般性,只有把二者准确、恰当的耦合,才能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发展、人类的未来维系起来,才能使充满着个性魅力的个人因相干性而约束、选择、协同放大,组成具有新功能、新特质的有序发展的社会整体。
以往我们只重视系统自觉的群体意识、社会意识的研究,忽视了对个人自觉意识的研究,以为只要建立起完善的包罗万象的社会意识体系,然后靠强大的社会宣传和国家机器的强制力量,就能够对每个人的发展起精神激励作用。笔者认为这是造成现今的哲学危机、信仰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迂阔、高远的社会意识是无法直接作用于每个人的,它必须先内化为个人心理,进而在个人心理的基础上提升,上升为个人的意识,再经过个人的自觉锤炼,才能真正对个人的行为产生理性的导向作用。
2
现代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是强化民族生存能力和完善个人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根本途径。现代化作为理性的历史发展目标,离不开个人的自觉体认和具体实践,这也是现代化实现的不可缺少的现实条件和基础。在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个人自觉意识可以体现在个人主体意识的确立、个人文明意识的增强和个人忧患意识的觉悟三个方面。
1.个人主体意识的确立。个人主体意识是个人对自己主体地位的确认,即意识到自己是与外物有别、与人类其他个体不同的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意识到自己是社会历史的现实主体;同时也涵盖着对个体自身的本质、价值和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自己与社会其他成员关系的明确意识。因此个人主体意识的确立,可以使个人摆脱人身依赖关系的束缚,使个人成为自主、自立、自强、自律的,肩负着一定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具有独立人格的真正个人;使个人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和现代化的具体承担者,从而把个人的人生意义、个人的发展与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个人主体意识的确立,既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同时又是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所在。因为现代化作为社会发展的综合目标,必然要把人的现代化放在首位,而人的现代化又具体表现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上,个人主体意识的确立则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先决前提。
个人主体意识只能在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不断地得以确立。因为它的确立必须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这些主客观条件尚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为之提供。这些主客观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个体的人必须是具有健全心智系统的真正独立的个人,这是最重要的基础性条件。这就是个体的人要具有独特的心理能力、精神状态和行为模式,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意愿、自己的发展自觉地总结和体查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选择自己的命运,负责自己的行为,即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
其次,个体的人要通过社会交往,积极介入和参与到现实文化中,使自己掌握凝结着人类智慧、力量和价值的文化,从而使自己社会化、人化和主体化。这是个人主体意识确立的根本性条件。
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是客观性的存在。个体的人必须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觉的后天学习,才能掌握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各种真知灼识。既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又获得关于人类自身的知识,并通过类知识的中介实现对自己的本质,自己在大千世界和茫茫人海中所处的位置、作用和价值等方面的理性把握,接受和理解某种价值规范体系,懂得真善美的真谛,净化并升华人的动物性本能,培养敏锐的感受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并产生一生为之奋斗的某种信念、信仰和理想,个体的人才能形成自己的主体意识,并进而在现实生活中去创造一种真正满足自己生命本质需要的生活,充分展示人生的意义,在人类文化长河中打下自己的印记。
再次,个体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交往和实践能力,这是个人主体意识确立的客观基础和真正目的。人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实践而生成的,人类是凭借自己的劳动活动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的。同样,实践也是个体能够成为主体的根源和基础,是个人主体意识生成的客观根据和诞生地。个体的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使自己的内在本质、人生追求得以对象化,进而使个人在自己的作品中,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在意识中理智地复现自身,进而不断地矫正自己、更新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真正拥有主体意识。
第四,个人主体意识的确立,还取决于社会历史条件为他提供的活动空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③]可见,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内,任何关系上向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转变进程是同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进程相一致的。同时这也正是个人发挥自己主体作用的历史需要。时代呼唤着每一个社会成员,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改变不利于人们主体意识确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使自己成为不愧于时代的自主、自强的社会历史主体。
第五,个人主体意识的确立还需要个人正确处理个人的独立性与对社会依赖性的关系。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看成是具有一定使命和责任感的独立个体,并自觉地接受他自身所属的社会的文化和规范,同时把自己的发展与实践活动融进人的类活动中去,才能成为社会中真实发展的独立个人。可见个人独立性的加强并不是对社会依赖性的拒斥。“人只有以社会生活为中介才能发现他自身,才能意识到他的个体性。”[④]并且个体在寻求生存的自然斗争中不断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及其本质力量;在和其他个体的社会交往中不断意识到自我与非我的人身特征与个性差异。个体在以自然物为认识对象的同时,又以其他个体乃至群体为认识对象,并在这种认识活动中脱颖出自我意识。个体既依附于群体,又能动地建构群体,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2.个人文明意识的增强。个人文明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心理结构、思想修养、道德观念、文化水准和行为方式文明程度的自觉体察、认知和调整、提高,以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和活动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和时代的挑战。
现代化作为“以役使自然为目标的系统化的理智运用过程”,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的主导性潮流,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面貌,当然也要从根本上改变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现代化所带来的物质财富的剧增,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知识的爆炸,文化的繁荣,社会关系的变迁,都会强烈地冲击和震撼着个人的内心世界。个体的人为了成为现代化的主体,必须敏锐地用现代文明武装自己,使自己成为与文明时代相契合的文明的个人。而文明的个人不仅要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赶上现代的潮流,更要在精神方面汲取时代文明的营养,实现心理素质、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和知识、技能的现代化。
首先,个体的人为了能够肩负起现代化主体的使命,必须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思想修养,从而对重大的社会变革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无论社会发生多大变革,个人要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心态,欣然有序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结构和观念意识,不至于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茫然失措,失去自我。其次,在经济利益突现,商品大潮涌动和各种价值观念冲突中,个体的人不应放弃道德追求,丧失道德信仰,而应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变革原有道德准则的同时,及时对先进的道德准则加以体认和内化,自觉地抵制各种错误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的侵蚀,使自己成为自觉的道德文明人。再次,个体的人要不断学习和掌握为现代化服务的本领——科学文化知识,这是个体的人能否成为现代化主体的能力标志,也是个体的人成为文明人的重要精神食粮。个体的人要想成为现代化的主体,不仅要有良好的愿望,更要有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智慧的头脑和过硬的技能本领。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无论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通过具体的个人去全面掌握,并加以运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个人的科技素质、文化素质的程度往往是个人现代化程度的标志。最后,个体的人要想成为文明的个人,还应该使自己的劳动成为自主活动,这是文明个人的一个行为标志。所谓自主活动即把劳动看作是“自我实现、主体的物化,也就是实在的自由”[⑤]。在自主活动中,劳动已不再是外在强加的异己活动,不再是简单地维持生命的手段。劳动已成为个人自觉自愿的按照人的内在需要实行对自然和社会的真正改造的活动。自主活动是个人主体地位的确证。
3.个人忧患意识的觉悟。在这里个人忧患意识不仅仅是个人对自己命运、发展方向的关注,而主要是个人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前景、未来命运的关注与忧思。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个人忧患意识作为个人自觉意识的一个具体表现,则是个人对国家、民族实现现代化前景的省视和理性展望。
首先,现代化并非是至善至美的人类发展前景。社会历史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包括人在内的发展和进化都不是绝对完满的,系统整体的进化与发展往往是以局部的退化为代价的。现代化尽管作为理性的未来发展前景,但也不完全尽如人意。在其实现的过程中,其负面效应已露端倪,如由于工业化和经济持续增长所导致的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影响人类生存的后果,由于科技的长足发展带来的核战威胁和由于物质财富的急剧增长所带来的享乐主义、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等消极的影响。而且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还可能会出现新的弊端和不完善。弄清这一点,可以使我们每个人不至于再把现代化看成是尽善尽美的人类未来而加以狂热和盲目的追求,也不至于因为看到现代化的弊端而心灰意冷、因噎废食,放弃对现代化的追求。
其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是否必须走现代化的道路。既然现代化不是人类尽善尽美的发展目标,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不选择现代化,以免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呢?然而这是极其虚妄的结论,这种看法完全把现代化看成是一种可以任意选择的过程,而全然未看到现代化进程所具有的必然性和强制性。即使现代化的出现是偶然的,但只要世界上有一个国家率先开始了其现代化进程,那么,别的国家便别无选择,而只能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因为如果拒绝现代化就意味着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因此,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走现代化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何况那些对于现代化进行批判的人们也并未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替代方式来,因而这种对现代化批判性反思的结果,就其积极的可能性而言,只能是导向一种对于现代化生活方式缺陷的正视和某种程度的实际补救,而并非彻底否定[⑥]。
最后,我们每个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如何把握自己。笔者认为,既然现代化是我们国家繁荣、民族昌盛的必由之路,现代化的实现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的命运,我们每个人就应带着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去切实地成为现代化的主体和生力军,积极地吸收现代化的优秀成果,积极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使现代化的积极效应日益充分地显现出来。同时由于现代化的进程中会出现许多弊端和隐患,而这些消极效应往往是由于我们人类的贪欲和不正确的实践活动所引起和造成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切实地承担起责任。每一个个体都应切实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珍惜自然资源,强化道德意识,积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尽量避免和减少现代化的负面效应。
3
我们之所以强调个人自觉意识,是因为虽然从理论上讲,社会生产、生活发展到今天,每个人的活动都应该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行为,但从现实的实践看,许多个人的活动却是盲目的、随机的或者是主观任意的行为。在我们国家,许多个人仍是没有独立人格的个人,往往是人云亦云或只有小我,缺乏个人主体意识、个人文明意识和个人忧患意识,不能很好地发挥个人主体的作用。这种情况固然有着外在的客观原因,与我们以往过分强调集体和社会的整体利益,长期忽视个人的主体地位有关。但更致命的是自己没有做独立个人的强烈愿望和坚韧信念,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的独立性和社会的依赖性的关系。
个人的不自觉意识可以导致两种倾向:一种是个人无主体意识,没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完全失去自我,成为他人的附庸;另一种是盲目发挥个人自我意识,缺乏个人文明意识和忧患意识,忽视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致使自我意识膨胀,走上了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这两种倾向都把现代化看成是与自己无关的外在的自然进程,从而也就不会使自己成为现代化的真实承担者和建设者,反而成为现代化的严重障碍和束缚。因为个人缺少自觉意识,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没有作为真正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无法在社会生活中展示自己、表征自己,那么只能碌碌无为,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用金钱、赌博、流氓等行为方式来麻醉自己。这样既导致物质财富的巨大浪费,又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从而增加现代化的负面效应。由此可见,个人的不自觉意识,正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拜金主义抬头、道德沦丧和各种社会犯罪增加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因。不改变个人意识沉沦的现状,市场经济就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完善,现代化就会失去现实的基础和个人主体。
因此,个人自觉意识的确立与完善,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现代化实现的一个先决条件。个人自觉意识的确立与完善,既需要个人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也需要社会的正确理论、舆论的正确引导和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如果把个人自觉意识的建立仅仅看成是个人的事情,那就会延误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失去社会发展的真正力量和现实主体。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3—244页。
③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第282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112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4页。
⑥ 王南湜:《现代化与主体思潮的起落》,载《理论与现代化》,199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