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成因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对策论文,负担过重论文,心理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一、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成因
每一社会结构都需要安全阀机制,它是社会结构的预警系统,同时又是社会结构的救济系统。德国社会学家科塞认为,敌对情绪的发泄具有安全阀功能,社会安全阀使猛烈的敌对情绪不断排泄出去,而不至于破坏整个社会结构。人的心理压力也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是一个来自多方压力的“整合力系”。若引入安全阀,适时地把在心理不断扩张和升华的压力发泄出去,使心理压力结构均衡;若与此相反,由于压力具有累积信增效应,量变引起质变,累积起来的压力因得不到适时疏导,必然会从非正常的渠道发泄出来,使心理失衡,导致自杀、犯罪等越轨事件的发生。因此,剖析“整合力系”的“脉络”,发挥安全阀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整合力系”主要是由以下因素构成及其交互作用的结果。
(一)目标预期
目标预期包括家长对孩子的目标预期和孩子对自身定位的目标预期。如果对目标预期值过高,就会同目标的实际结果相抵触。预期值越高,失望越甚,因而对各种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家长们对孩子期望过高、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加上方法上的问题,给学生带来外部压力。孩子自身也有自己的目标定位和追求,具有自身发展的内部驱动力。双重压力造成他们精神上的高度紧张,如果预期值过高,心理承受力较弱,有的孩子以逃学、厌学、撒谎、攻击甚至自杀、违法犯罪等方式来寻求解脱。
(二)失败暗示
一些学生由于成绩不好经常受到教师的训斥和惩罚,一次次排名落后的刺激,一次次当众受到批评,使“失败者”的“隐私屏障”被公开化。
社会心理学的强化理论指出,人们喜欢给自己带来酬赏的人,讨厌给自己带来处罚的人,人们亲近酬赏性的关系,而排斥处罚性的关系,在学生成长才过程中,这种趋赏避罚表现得更为明显。然而失败暗示在这些学生的心理中被一次次强化,从而产生自卑心理、相对剥夺感、自我无价值感。
按照朱迪斯·布劳和彼得·布劳的相对剥夺理论,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看到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受到赞誉,自己却不能通过勤奋学习取得自己期望的赞誉,就感到不公正和嫉妒,这种情绪导致这些“边际人”求助越轨的手段去发泄他们的不满。
按照坦南包姆的“贴标签理论”被确定为差生,并被当作差生对待的人,最终可能导致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差生,缺乏同普通人交往的吸引力,从而求得差生们的认同。通过与他们交往,在落后者队伍中走得更远,使他们陷入“纳克斯恶性循环”中。
科恩认为,“当下层阶级青少年最终感到失望时,他们团结起来,发展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标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创造了一种使他们能够成为获胜者的比赛方式,这就是青少年犯罪亚文化。”
(三)教育冲突
教育冲突主要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手段等方面的冲突。从教育主体来说,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往往产生脱节,分工不清,任务不明,导致“边际”教育与“系统”教育的冲突。从教育的冲突、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冲突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间的冲突等等。从教育对象来说,每个对象应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应强调因材施教,然而我们的教育往往是“大锅饭”,重视教育对象的共性,忽视教育对象的个性,两者的冲突是必然的。如现代的教育体系过于制度化,都是年级制,即使有学分制,学分也只是一种点缀而已。尽管规定可以跳级,但真正跳级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学习困难者可以留级,但实际上留级有指标限制。其结果是,成绩好的学生被拖住了,成绩差的学生被拖死了。再者,一旦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因为某种原因中断学业,日后他再要回到这个体系中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从教育手段来说,存在着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的冲突、教育手段的地区差异性冲突、教育手段与教育主体的冲突等。各种形式、渠道的教育冲突相互迭加和累积,提高了冲突的强度和烈度。
(四)压力转嫁
压力转嫁包括教师与家长的压力转嫁。现在许多教师因为高考制度、升学率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诸多压力,他们纷纷将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他们坚持“你苦我亦苦,苦干加蛮干,重压出高分,苦练出人才”的教育信条,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悟性,背离了时代的要求。
一位中学老师称:现实的5天上课时间, 能完成教学计划就不错了,复习时间就根本谈不上。教师无法,只得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要不然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充实、不牢靠,如何应对中考、高考。
社会的就业竞争,很容易演变为学历竞争,加剧了教育内部的升学竞争。加上独生子女政策,家长的压力较大。他们纷纷将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以使他们将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据《1998—1999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专项督导检查情况报告》,重庆市调查表明: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20.3%的家长还给孩子布置作业,4.1%的家长给孩子请了家教,7.6%的家长对考试不好孩子有处罚行为。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最近采用自编的小学生日常生活压力量表对428名小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比率最高又与家庭相关的前十项日常生活压力有:爸妈表扬我(92.1%)、爸妈拿别人孩子与自己比较(82.7%)、只有一个人在家(82.3%)、考试考坏了(80.6%)、爸妈对我期望很高(74.4%)爸妈和我意见冲突(64.1 %)、 爸妈说我成绩不好(64.1%)。另外,与家庭相关的负性压力事件(对中小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发生比率最高的前十项有:爸妈拿别的孩子与自己比较(65.6%)、爸妈说我成绩不好(60.2%)爸妈和我意见冲突(51.8%)、学习成绩不好(51.7%)和爸妈不给我买想要的东西(51。3%)。
(五)耐压弱化
耐压弱化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正在弱化。目前学生赖以成长的“社会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从孩子一出生,就生活防盗门里。长辈过分的关爱隔绝了他们与同龄人之间游戏群体的联系,而孩子们的个性特征正是在这种群体游戏中发展起来的。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人类的某些天性只能在少儿时期形成,错过了这一时期,就可能成为终生的“性格残疾”。同时,他们过多地生活在电视、VCD、电子游戏机、音响、 电脑等制造的“虚幻空间”里,没有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生存体验,辨别是非等方面的能力自然越来越差。再者,由于社会压力的强度越来越大,使每个学生受到的压力地越来越重,他们的“虚空心理场”正在经受“耐压锤炼”,急需使心理猛烈的“蒸汽”排泄出去。
二、降低学生心理负担的对策
“减负”作为一个教育方向、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应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多管齐下,构建稳固的“减负”发展系统工程,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一)教育评价:“减负”发展“极”
教育评价应以尊重个性为原则,促进教育评价制度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评价宗旨:从注重共性转向肯定个性。 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潜能和优势,这决定着他们具有独特的发展方向。因此,在评价制度上,建立一种鼓励学生发展特长的机制;建立一个开合灵活、进出自如的教育体系,使每一个人通过获得他所缺少的知识,在任何时候都能成才。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的:“当教育一旦成为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时,人们对于成功与失败的看法也就不同了。如果一个人在他一生的教育的过程中在一定年龄和一定阶段上失败了,他还会有别的机会,他再也不会终身到被驱逐失败的深渊中去了”。
2、评价内容:从知识考核转向能力考核。 实行学生素质发展等级评定和综合报告制度,积极推行激励评语,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评价方法:从终结评价转向过程评价。 评价教师由当前偏重教育者的教育结果转向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育过程的经济与艺术、教育者人格等方面的审视。评价学生,由重视考试成绩转向学生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评价,从而减少考试频率,弱化分数作用,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教育质量:“减负”发展“轴”
1、提高教师素质。“减负”的主渠道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为此,(1)实施“师表工程”, 提高教师素养,促进学生良好素养的养成。(2)通过师范教育基地建设、 教师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工程及自我充电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2、以特色教育为龙头,将现代教育理念、 方法和手段贯彻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特色教育尤其要重视情感教育。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受教育者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其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把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念,而这种内化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情感。一个人的情感质量(即情商)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他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日本的“个性教育”、韩国的“仁性教育”、法国的“现代公民教育”、德国的“林间幼儿园”都给我们以启迪。
3、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最近召开的“教育系统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就“减负”问题指出,“‘减负’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现在的一些负担不是来自学习规律本身,而是违背学习规律的一些负担。适当作业是需要的,但搞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则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人可以追求人生的极限、创造的极限,但不能追求分数的极限。要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监控预警:“减负”发展“度”
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安全阀”经过“耐压试验”,一般包括最小限度内风险、合理限度内风险、超荷临界点风险三个等级。为此,必须加强学生心理承受力的监控和预警。
1、加强学生课业负担的科学研究与监控。 建立与健全学生学习标准,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控网,定期定指标对学生课业负担作出跟踪调查。
2、加强学生课业负担的预警研究, 建立学生课业负担早期警报系统。笔者为此提出“学习负担指数”,以监控和预报学生学习负担。 L为“学习负担指数”;S为学习时间;R为休息时间。其公司如下:
S
L=────
S+R
尽管学生由于个人承受力的差异不同,表明其负担状况的指数也会有不同,但从一般意义上讲,当指数为0.5时, 表明学生学习负担已经超负荷,需要通过多种发泄渠道,以创设宽松的社会心理环境,发挥“安全阀”功能。
(四)系统有序:“减负”发展“力”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李岚清副总理指出:“解放孩子,除了学校和社会努力以外,家长要想通。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违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教育必然要失败”因此,在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形成一个有序运行的“耗散结构”,使他们成为“减负”工作的强大整合力。为了促进系统结构负熵,我们要具备学校教育在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教育在系统中占据基础地位,社会教育在系统中占据不可缺少重要地位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