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对六盘水市近年来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六盘水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加快该市农业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农业脱贫
1六盘水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自2014年六盘水市实施“3155工程”(“3155工程”主要指的是3个100万和5个50万工程,即到2018年全市发展猕猴桃100万亩(野生猕猴桃60万亩)、茶叶100万亩、核桃为主的干果100万亩,刺梨(含特色经果)50万亩、商品蔬菜50万亩、发展草食畜牧业50万亩、中药材(含红豆杉)50万亩、红花油茶(含花卉、苗圃)50万亩)以来,截至2018年,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投产面积达152.35万亩,其中商品蔬菜41.62万亩、特色精果27.99万亩、刺梨24.39万亩、茶叶22.63万亩、核桃18.85万亩、草地面积8.58万亩、猕猴桃4.6万亩、花卉苗圃2.19万亩、中药材1.5万亩。粮经比调整到31:69, 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取得了稳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
一是优化了农业特色产业的结构。大力推进猕猴桃、刺梨等在全省、全国具有一定地位优势产业的深加工,加强符合市场需要的中、高端产品的打造。二是优化了特色养殖结构,因为盘州、水城一带山区的凉都黑山羊以放养为主,野草为主食,饮山间清泉,毛色黑亮光滑,肉质细嫩、汤汁鲜美而远近闻名,所以当地以此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养殖产业。不断提高草食畜牧业比重的同时,大力发展蜜蜂、虾、蟹等特色养殖。三是优化了区域结构,以资源优势为立足点,将最适宜的产品在最适宜生长的地方进行生产,在现有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基础上,科学划定烤烟、马铃薯特色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水稻、小麦生产功能区。
1.2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2017年,六盘水市共有15个万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基地和282个千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建成全省最大的刺梨基地和猕猴桃基地,并打造了六枝特区茶叶、精品水果和盘县软籽石榴、刺梨、核桃等万亩产业带,水城县的核桃、刺梨、猕猴桃等特色产业百里长廊。建成26个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生态原产地产品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已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复,成功建成1个国家级及3个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国家果蔬检测重点实验室,7个生态原产品通过专家组现场评定。
1.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较快
目前,全六盘水市培育和引进了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15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9家,合作社共1387个,贵州省第一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共61个 (家庭农场34个,专业农场27个),培育和引进农业特色产业经营主体580个,其中121家企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5家,市级35家)和45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六盘水市的农业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4农业生产保险力度提高
为保证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的顺利实施,六盘水市积极并持续与各保险公司合作,制定农业保险的相关制度、协议和技术规范,并在确定损失和专业鉴定方面提供技术支持。灾后积极部署更多人员进行灾害情况和损害程度的取证,并与保险公司协调解决,最大程度地保障农业企业和农民的利益。
2六盘水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低效农产品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六盘水地区,农民以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收益,生产者也能够熟练运用传统的种植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但“一粮独大”的生产模式还烙在许多农民的心中,对于种植方式复杂和产出周期较长的农作物难以接受,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不高。虽然目前在当地已建立了部分产业园区并且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种植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传统产业仍然是制约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的一大瓶颈。
2.2优势特色农业实验示范力度不够
目前六盘水市农业实验示范基地(园区)的规模快速发展,但由于政府对试验示范的重视力度不够,使得当地在特色产业所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以及科技推广应用上都较为滞后,多数流于形式,很难培育出具有特色产业所需的科技人才。而与新产业新业态所需的新型职业农民相比,当地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新型的、实用的农业技术,导致了当前市内部分农业产业园区出现有项目缺技术、有产业缺人才的局面。由于缺乏对特色产业品种的实验示范,因此很难培育出适合当地特色农业推广和应用的品种,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约束。
2.3优势特色产业管护监督力度不足
这些年来,六盘水市在特色农业发展中只注重产业的发展规模,却忽视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的管护监督。六盘水市虽然制定了系列对农业特色产业的管理保护标准,并且出台了 “3155”工程管护办法,但部分乡镇重视不够、宣传培训不到位、落实不力,又因为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管护责任需要一定程度的知识文化,留守老人难以胜任,而且实施“3155”工程没有及时验收和兑现补助,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和经营主体产业管护的积极性,导致部分基地杂草丛生,管护粗放,技术管理不到位,标准不高,“重建轻管”现象较为突出。
2.4农产品加工率低
当前,六盘水市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延伸还不够,加工环节较为薄弱,一、二、三产业生产一体化水平不高,“3155”工程未全面投产,全市的茶叶、刺梨、核桃和猕猴桃等产业一般3至5年才产生收益,所以目前还没有全部进入盛产期,仅有少量加工。2016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20.8%,2017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80家,总产值达到73亿元,农产品加工率达到39.1%,但与我国农业部提出的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5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不够
近年来,为了快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利用高新技术和工业产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尤其是农用工业产品的运用逐年增加,农药、肥料和覆膜的广泛使用以及农用残留物不合理处理对耕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果树的残枝和秸秆等农业废渣的焚烧严重影响空气的质量。虽然当地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没有广泛的宣传和及时实施,导致各生产主体将环境作为公共物品使用,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对六盘水市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3.1加快低效农产品的减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加大优势特色农业的宣传力度,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方式逐渐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交流,探索适合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适合农民操作的种植方式。加大特色粮食产业发展力度,优化粮食结构,调减以玉米为主的低效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农业综合能力。
3.2加大特色优势农业实验示范力度
当地政府应以六盘水农业科学院综合科研基地为核心,完成六盘水生物检测实验室开放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好精品水果和特色农作物引入的实验工作,对各种实验品种进行鉴定和筛选,加强对田间管理工作,完成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以确保项目实施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为全市的特色优势农业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奠定科学依据。同时应完善农产品生产科研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加快农产品资源圃的建设;深化与省级农科院所的合作,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农业科技合作的储备库;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人才支持。
3.3加大对特色优势农业的管护监督力度
强化特色产业管护,做好“3155工程”实施的中、后期管理与保护,从优良种植转变到更好的管理,从优良管理转变到更好的效益。加强宣传和推广,各县、区要加大对各产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对农民宣传管护特色产业的必要性,同时做好管理和保护的技术指导工作,形成“规范管理、定期管理”常态化的管护工作机制。加强管护培训,持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雨露计划培训等项目,注重乡镇党政干部的组织能力、农业技术队伍的服务能力和农户的培养与能力提高,实现农业产业人才队伍的培养。认真落实管护责任,各县(区、特区)应将“3155工程”项目的后期管护责任具体落实到乡(镇)、村、组和责任人实施,将任务内的管护工作认真实施,并将管护的成效纳入员工年终目标考核,进一步提高作物的存活率和收成率。
3.4加强原产地产品示范城市建设
在进行原产地产品示范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要落实保障,加快领导小组的成立进度,充实工作力量,调配好工作经费,建立健全分级承担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与各高校、各科研院所的合作,强化人才保障,争取人力支持,努力打造国家级和省级产品示范区。以农业产业化园区为区域特色农业发展中心,完善园区的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推进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把园区建成引领农业转型发展、综合果品展示、特色种植、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实现生产标准化、产业集群化、布局区域化。提高产品质量,从基本的种养殖、加工和出厂到配送,每一个环节建立严格的生产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以确保农产品在同一生产链上执行相同的标准,国内、国内外两个市场提供相同质量的产品。
3.5提高农产品加工率
六盘水市应采取整合资源、拓展产品市场营销、强化品牌创建和产品研发等措施,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实现全市农产品加工率的稳步提升。助推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根据“引进一批、新建一批、壮大一批”的思路,因地制宜,立足市场,加大力度培育农产品加工业主体。集中资源、资金等要素投入,加强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加强农业园区平台建设,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发展;鼓励科研院所和相关农业院校在农业园区建立产品研发中心和试验示范基地,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或与加工企业的技术联姻,提供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支撑,助推农业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增加对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和区域化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发展提供原料供应保障。
3.6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针对六盘水市生态环境中的脆弱环节,当地政府应加大治理和保护力度,在六盘水市今后的发展中,坚持节能与减排、治山与兴水、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加快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要在“建”上下功夫,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以实现“四个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集中完成荒山绿化、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150万亩。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造林绿化后续管护,确保种一片成一片。要在“治”上使狠劲,着力解决环境保护工作历史欠账,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环保问题整改,下大力气治理废水、废气和废渣,把事关民生的环保实事办好办实。要在“管”上出重拳,妥善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既要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又要坚守生态底线不动摇、标准不降低、措施不松懈,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严格环保执法,严肃查处生态环保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
参考文献:
[1]段芳.奋力谱写同步小康和谐乐章——盘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调研[J/OL].当代贵州,2014(29):48-49.
[2]王丽欣.河北省特色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07):115-117.
[3]兰梓瑜.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优势产业发展研究——以湖南省吉首市为例[J].中国市场,2015(09):155-158.
[4]谌晗.打造“绿色凉都”新名片[J/OL].当代贵州,2018(26).
[5]谢静,王强,赵前程,刘炜.新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新疆农业科技,2017(06):4-6.
[6]倪向丽.关于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培育与财税扶持政策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8(02):17-19.
[7]马回真,马文.浅谈临夏州区域性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意义[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02):68-70.
[8] 喻梅.产业兴百姓富——我市推进产业扶贫综述[R/OL].六盘水市政府网,2018-5-9[2018-8-23]. http://www.gzlps.gov.cn/yw/jrld/201805/t20180509_1596685.html.
[9]朱莹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嘉兴市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6,28(02):49-56.
[10]伍应德,彭盛烈.六盘水市科技创新工作调研报告[R/OL].百度文库,2016-5-17[2018-8-20].
https://wenku.baidu.com/view/bba9b4e0e2bd960591c67716.html
作者简介:
王德龙(1992-),男,汉族,贵州省水城县,本科,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5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卓越经管班学生。
何力(1980-),女,贵州省贵定县,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基金项目:
贵州省2013年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3446)
论文作者:王德龙,何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特色论文; 农业论文; 特色产业论文; 优势论文; 农产品论文; 刺梨论文; 农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