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论文_黑培培

谈论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论文_黑培培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高温防车辙、低温防冻裂和雨季防冲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施工工艺使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有效地结合,是提升道路整体性能、延缓道路破损的关键,最终延长路面使用年限。基于此,本文就从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展开分析谈论,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1、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概述

沥青材料作为路用胶结料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是影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关键组成部分。我国规范中对改性沥青的定义是,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加剂,或采用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按其改性剂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类:热塑性类、橡胶类、树脂类,其中热塑性橡胶类即热塑性弹性类的SBS由于具有良好抗车辙变形能力和弹性,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道路沥青改性剂。

2、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优点

2.1改性沥青混凝土具有较强的粘结性功能和良好的严密性

改性沥青混凝土是由特殊材料支撑,特别是由特种的改性沥青混合配制而成。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将沥青面层和水泥路面很好的粘结在一起,从而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了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改性沥青混凝土中沥青的含量较多,并且结构较为严密能够有效地防止地表水下渗导致基层的破损,防止路面的破坏。因此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严密性。

2.2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

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抗疲劳性效果较好。改性沥青是由特殊的材料混合配制而成,沥青的应力吸收层的弹性模量能够被有效的减少,从而增加了改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抗疲劳性,增加了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便捷

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便捷,操作简单,工程造价成本较低。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有明确的施工技术指导,规范的技术参数,这样施工的质量能够有效地保证在规定的范围内,符合规范的要求。同时改性沥青混凝土的路面养护较为方便,能够极大地满足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要求。

3、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3.1原材料的准备工作

3.1.1SBS改性沥青

市政道路施工中,为了保证其质量,一般采用成品改性沥青。在施工前,需要对采购回来的改性沥青进行检查,成品改性沥青应该标注产品名称、标号、代号,以及运输与存放条件,还应该有使用说明书。此外,还应取样融化检验,主要是看是否会出现离析现象,其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施工设计要求。

3.1.2集料

对于集料的准备,首先要求在采石场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彻底清除集料上面的覆盖层及泥土夹层;其次,集料成品的堆放,需要事先对场地进行硬化处理,以便采回来的材料得到很好的存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确保集料具有良好的形状,而且保持表面洁净、干燥、无风化现象,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

3.1.3填料

矿粉是沥青混合料中一组成成分,必须采用优质的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过加工磨细之后才可使用。而且采用的石料中,应该尽量将泥土杂质除净,取得干燥、洁净的矿粉,要求其85%的含量中颗粒小于0.075mm,确保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才能符合规范要求。

3.2拌和阶段

3.2.1加强操作人员对设备性能特点的掌握,确保拌合设备能够顺利运行,调整好温控、计量等各项性能,混合料级配,以及沥青用量应达到规定要求。

3.2.2在施工过程中,对添加抗剥离剂量的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施工现场每车的沥青重量,来确定掺配抗剥离剂的数量,严格把控好掺配过程,才能保证抗剥离剂的掺加量适度。

3.2.3对拌合温度要严格控制,集料温度应该保持在180℃~190℃之间;改性沥青的温度应控制在160℃左右,但不能超过180℃;出料温度应该控制在175℃~185℃之间;每车料出厂前,都需要进行温度检测,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一概不能送入现场。

3.2.4由于含水量过大会导致记录不能烘干的程度不够,直接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所以要控制好集料的含水量。特别对于细集料(如石屑)而言,一定要始终保持改集料的干燥,因为石屑容易受潮而成团结块,对其级配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3.3摊铺阶段

3.3.1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粘度较高,因为在摊铺过程中温度较高,增加了摊铺阻力,所以应采用履带式摊铺机。然而,对于改性沥青混合料在摊铺过程中,温度应不低于160℃,而且要均匀摊铺,连续不间断,其速度要一致,所以要求三台以上的运料车配合。在铺摊过程中,为了减少离析现象,摊铺机应该不停旋转两侧的送料器,以保证混合料始终保持在熨平板的2/3高度。

3.3.2所有路段的摊铺,均应采用摊铺机,对于个别无法机械摊铺的地方,需要配备充足的工人,对其进行人工摊铺,而且还需要用耙子找平2-3次,并且用铁锹和耙子进行涂抹少许油水混合液,施工过程中,应对铁锹、耙子等工具进行加热、涂抹少许油水混合液。在找平过程中,应在碾压前快速找平,以免温度下降过大而难以压实。

3.3.3在此过程中,除了出席离析现象需要人工处理以外,尽量减少人工处理,以防止破坏表面纹理。对于离析现象的处理,采取随用随筛的方法,其筛孔不宜小于10mm。并且配备专人对摊铺部位及摊铺机的履带处,及时清扫散落的材料,当摊铺结束后,也应该对其进行彻底的清除。

3.4压实阶段

3.4.1在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后,紧接着就是对其进行压实,在初压过程中,压路机与摊铺机之间的碾压距离应该保持在30m以内,而且初压时温度应保持在150℃以上,复压时温度不应低于130℃,碾压完成后的表面温度不宜低于90℃。

3.4.2当采用振动压路机时,压路机轮迹的重叠宽度不应超过200mm,而静压时轮迹重叠宽度不应小于200mm,碾压时应由外及内,由低向高的梯次碾压。

3.5路面接缝的处理

在道路施工中,横向接缝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在具体处理时,需要注意,需要人工配合将其予以碾压,然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并当时就将坡下部分用切割机切掉并清除,切缝必须平直,同时需要将缝边的污染物彻底擦干净并涂刷粘层沥青。当第二天摊铺时,熨平板要进行预热,才能开始新的摊铺,而且在每次摊铺前,向新铺层推进10~15㎝,直到新铺层与原来的铺层碾压密实,才能进行纵向碾压,路面接缝处理后,用3m直尺检查接缝的平整度,若不符合要求,应立即铲除重做,直至合格。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建设也加快了速度,交通量越来越大,汽车轴载也在增加,这些都对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为促进城市的发展,作为道路的建设者,必须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确保市政公路建设的质量,保证交通能力满足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谭伟忠.对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3.

[2]许海兵.市政道路工程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J].中华民居,2012.

论文作者:黑培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

标签:;  ;  ;  ;  ;  ;  ;  ;  

谈论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论文_黑培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