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刘国江 齐淑杰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刘国江 齐淑杰

山东省昌邑潍水学校 261300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中学生心理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

1.经大量调查分析,目前32%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行为障碍,如任性、冲动、说谎、懒惰。

(2)心理障碍,如焦虑、苦闷、抑郁、冷漠、自卑、孤僻、自尊心极强。

(3)学习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厌学等。

学校中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学生和“学困”生大多是由于心理问题所造成的。

2.造成中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冲突和价值观的变化对中学生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

(2)家长和教师对学生过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

(3)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使部分学生形成了脆弱的心理和不良个性。

(4)不良社会环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毒害和腐蚀。

另外,中学生心理、生理正处于重要的转折期,社会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应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出现了心理偏差。

二、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科学的体育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使身体正常发育,进而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能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发展观察力、判断力、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认知上的障碍。

2.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体育活动多是集体性、竞技性的活动,自己合作的技巧、能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显现出来,使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自我评价,有助于自我教育,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不断矫正自己的言行。

3.体育运动有助于调控学生的情绪状态。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在处理与同伴、父母、老师的关系中,会产生郁闷、烦恼、生气等多种的不良情绪。而跑步、打球等体育活动会有效地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行为,帮助他们减少甚至消除消极情绪带来的烦恼,愉悦情感,健康快乐地生活。

4.体育运动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坚强的品质。体育锻炼具有艰苦、疲劳、紧张以及竞争性特点,通过锻炼,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战胜困难的习惯和生活勇气,学会正确地对待成功与失败,培养敢于挑战、勇于开拓的精神。

5.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强中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能力。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体育运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并与他人发生交往和联系,其显著特点就是在运动中人与人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中学生尚处于心理不够成熟阶段,要结合体育运动的特点,在运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竞争意识。

三、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其根本则在于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抓住体育教学的特色,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真正达到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育人的目的。

首先,必须营造一个宽松的体育课堂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积极主动地敞开心扉,真诚地与老师沟通交流,从而增进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信任。在这种气氛中,学生就会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开朗的情绪,好学并且乐学。由于体育教学大多是室外活动,并且开展的活动需要师生共同完成,因此,只有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下,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双重目标。

第二,创设成功体验,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动力,又是保持健康心态的源泉。体育教学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捕捉闪光点,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特长,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而且激发了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

第三,重视游戏教学,培养健康心态。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游戏活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做事虎头蛇尾、心胸狭窄、胆怯的学生,应让他们多参加游戏性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互相激励、互相督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形成较强的集体凝聚力,从而克服一些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实现感情的升华、健康心理品质的养成。

总之,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体育教学中,通过多样的体育活动,有目的地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指导,真正发挥体育教育的最佳效能,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论文作者:刘国江 齐淑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1

标签:;  ;  ;  ;  ;  ;  ;  ;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刘国江 齐淑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