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师体育教学_教学技能论文

论高师体育教学_教学技能论文

试论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师范院校论文,试论论文,体育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91(2003)03-0038-03

21世纪的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意味着所有一切都将与国际接轨,国力的竞争也就更加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更是体质、体能的较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基地,而体育教育是培养合格师资人才的基础。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还必须具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因此,我们重视和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具有非常特殊而深远的重要意义。

1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吸取英年早逝的惨痛教训

解放前,我国的体育发展十分落后,人民体质衰弱,国人平均寿命仅有35岁,被称为“东亚病夫”。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发展体育运动,关心人民的健康状况。从1949年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提倡国民体育”,到1952年毛主席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再到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这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全民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人民体质大大增强,国人平均寿命增至71.8岁,体育事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事业,成为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一代人的重要手段,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在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却出现了与之格格不入的危险局面。据国务院体改办最新有关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有58岁,低于全国人均寿命10岁以上,其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按理说改革开放的20年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知识分子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和物质待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寿命应该高于我国人均寿命,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笔者认为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着不会科学地合理安排和协调工作、生活与体育健身的关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重视体育锻炼,缺乏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育知识,不懂得体育健身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导致了英年早逝的不良现象出现(如张广厚、钟家庆、蒋筑英等英才50岁不到就病逝),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震动和关注。在他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这个年龄阶段却因健康原因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无不令人感到深深地惋惜和莫大的遗憾,同时也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人们应该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学会健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尤其是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更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和牢记血的警示。鉴于这些发人深省的惨痛教谢,帮助和引导在校师范生端正思想态度,提高认识,重视和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便养成体育健身的良好生活方式和保持健康的行为习惯就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认真地贯彻执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肩负起培养体质强健、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未来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历史重任。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他们的健康,着眼于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根据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应变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地增强他们的体质,使学生充分体验健身受益后的乐趣和快感以及所获得的心理满足感,从而有利于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和树立体育健身的意识,为他们今后的事业成功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 培养终身健康意识,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

2.1 教书育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就决定了体育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人体的健康状况。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所面临的是较特殊的大学生——未来的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针对这一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在大学教育的最后阶段,能否使他们形成终身健身的意识,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使之终身受益,并能影响他们的学生也具有体育健身意识,关键在于大学生们在学校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是否成功。体育教师是传授体育科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专职人员,作为教书育人的实施者,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于20岁左右的大学生来说,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和拓宽自己的体育科学知识和其他相关文化知识,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强健的体魄,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努力成为未来人民教师的良师益友。在教学中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充分地运用体育本身的魅力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合理地采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兴趣盎然地渴望参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认知,逐步学会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从体育健身的锻炼中体验身体受益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仍能重视参加体育运动,拥有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能够保持不间断地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能身体健康地为祖国教育事业工作数十年。

2.2 加强体育基础知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对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积极参与的兴趣,这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大学期间体育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是以技术课为主,理论课甚少,这样一来就大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本身的了解和认识,许多知识都不懂或是极为模糊,不知其所以然,也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严重地妨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使他们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漠不关心,失去对体育健身的兴趣,产生轻视体育健身的错误思想,逐渐地就会变成远离体育运动的一分子,进而形成不良的恶性循环,最终就会导致生命过早的夭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使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结合体育运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讲明引发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知道其因果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明白道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感知用进废退的原理,知晓体育运动的奥妙所在,诱发和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体育教学中去学习知识、技术和技能,逐步提高体育学习的责任感和培养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循序渐进与教学创新相结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体育教学应该系统连贯,并有程有序。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任务、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严格遵循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逐步不断提高的要求。这样,学生学习时就会觉得有意思、有兴趣,也才会易于接受学习的内容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反之,如果教学任务、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生实际程度相差甚远,缺乏系统性和循序性,没有给他们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就会“欲速则不达”,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身体伤害,其结果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对此产生畏惧感,渐渐地远离体育,放弃体育锻炼,也就谈不上培养其终身体育健身意识,势必会给他们今后的身体健康发展留下诸多隐患或不利因素,造成莫大的遗憾。与此同时,体育教学应当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抛弃旧的条条框框,根据教学任务、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推出新颖、易于学生接受和具有游戏娱乐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和健康,从而能有兴趣、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具有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为他们今后健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也就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2.4 体育教学要严格要求、导之以法。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与其他院校相比,除了有相同的规律外,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高师是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基地,这些学生即将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的文明、知识的专职人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都将影响着学生的道德风貌、文明习惯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系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对这些未来的人民教师要求不严和管理松懈,就会导致他们放任自流,缺乏学习的目的性、责任心和顽强拼搏的斗志,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践证明:中学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对于学生的德、智、体能否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班主任是负有重要责任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师范生进行严格要求和严格管理。所谓严师出高徒,就是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得出的实践普遍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这种严不仅是教学的严格,也在于管理的严格,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的传统,并通过体育教学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积极向上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帮助学生认识体育运动的规律,掌握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多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的体育健身方法与手段,使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身体力行,作其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这就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对他们的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

高师体育教学应结合师范特点,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增强他们的体质,更要帮助他们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以他们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身体去影响和塑造健康的下一代。为了避免学生离开学校,就忽视体育运动,出现学校毕业即体育毕业(终止)的不良现象。高师体育教学应放眼于学生走向社会后也能健康、幸福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注重体育教学效果的长期性,让学生终身受益。国内外许多教育专家一致认为: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因此,体育教学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舒心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要有的放矢,讲求实效,精讲巧练,既重视学生的“学会”,更重视他们的“会学”,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创造性的学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学习某个具体知识,尤其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示范教学,学习过程的指导,学习规律的提示,学习能力的培养,挖掘和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学会多向思维,提高他们观察同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从中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和锻炼的方法与手段,使他们能心情愉快、自觉地、有滋有味地乐于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能力,从而受益终身。

2.5 注重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和扩大学生的体育科学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他们的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培养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都有重要的特殊意义。它既是高师体育教学的延伸,是体育课教学的第二课堂,同时又是丰富和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与手段,有利于他们独立活动能力的培养。由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并且组织形式和练习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能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展他们的活动能力,激发其兴趣爱好,发展其特长和展示其个性,有益于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深受广大师范生的欢迎,它是实现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积极拓宽其活动内容,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状况,结合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和区域体育开展的特点,充分发挥运用自己的体育专业知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在活动中尽情展示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从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同时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人而异地组织和指导他们进行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体育知识、正确的运动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与手段,并有区别地开出不同的运动处方,帮助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体育健身内容和方法与手段,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

标签:;  ;  ;  ;  ;  

论高师体育教学_教学技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