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形成与西部资本市场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资本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区域经济失衡和差异扩大化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不争的事实,并已引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区域经济问题又根源于现行体制下西部地区资本形成不足。推动西部资本市场发展提高西部地区资本形成能力,进而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东西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一、资本形成不足:西部经济落后的金融解说
资本要素是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动力,按照哈罗德—多马模型,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在资本产出率一定的条件下,主要取决于实际发生的储蓄率或积累率,即资本形成能力。以我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由资本形成能力决定的投资规模扩张始终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979—1994年其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9.7%。
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也主要归因于东、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能力不同。对西部地区而言,一方面由于长期发展滞后,民穷,政府也穷,自我积累能力差;另一方面,由于投资环境差,投资回报率低而得不到外来资金,相反却导致本地区资金大量外流。其结果,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
(1)西部地区自我积累能力差。 主要体现为西部地区GDP 占全国GDP比重很小,且GDP总额与消费额之差占该地区GDP总额比重, 即实际积累率远低于东部地区。反映在金融部门就是西部地区存、贷款总量及占全国比重远低于东部地区。(如表1)
表1 全国及各地区GDP、存款、贷款结构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1995年。
(2)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极不发达。 以融资市场化和信用证券化为主体取向的金融改革使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已成为社会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但证券市场融资的区域结构极不平衡,东高、中西低格局十分明显。仅以股票市场为例,至1996年12月31日, 深沪两市上市公司总计520家,其中东部地区为369家,占70.9%,西部地区仅有44家,占8.47 %。
(3)吸引外资能力差。目前, 外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外资在地区的分布极不平衡。1993年,东、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为230.0亿美元,24.3亿美元和19.1亿美元, 东部地区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9.5倍和12倍,且这种差距有逐步扩大之势。
表2 1996年证券市场融资地区结构分析 单位:亿元
证券市场 其中:股票市场
发行总量
占GDP%
发行总量占GDP%
上市公司总数 占总上市公司数%
东部4876.3916.47 911.2 3.7836970.9
中部1351.6711.23 159.46 1.0710720.63
西部 560.88 8.69 50.34 0.83 44 8.47
全国6789.9413.41
1139 2.03520 100
资料来源:《证券市场导报》1997年2、3、4期。
表3 三大经济区域实际利用外资额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年份
金额比重增长金额
比重
增长
金额比重
增长
(亿美元)
%%
(亿美元)
% % (亿美元) %%
1993
230.0
84.1
24.3 8.9 19.1 7.0
1994
283.6
85.323.3
26.1 7.47.4
22.8 6.9
19.2
1995
319.6
85.912.7
34.4 9.2
31.8
18.2 4.9 -20.2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5、1996年数据计算。
(4)资金大量外流。 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使各种要素开始打破地域、行业和企业界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向着回报率高的地方流动。在东部地区资金收益率普遍高于西部地区的背景下,西部地区资金通过各种或明或暗途径向东部地区流动则成为社会资金流动的基本趋势。据有关调查,仅1992年西北地区的银行就大约有20~50%的贷款贷到广东、海南、山东等地区。国家银行存款流量表也显示了这一事实。如表4 所示:①东部地区存款资金流量大且始终保持较高增长速度,西北地区存款资金流量小且增长速度远低于东部地区。②1992、1993年广东、海南等地存款资金大幅增加同时,西北地区存款资金增幅明显减弱,说明相当地西部资金流向上述地区。大量资金外流使原本资金就短缺的西北地区发展更加困难。
表4 国家银行地区存款流量分析 单位:亿元
1990 19911992
1993
增量增幅%增量增幅%增量增幅%增量增幅%
广东 279 32.37 425 37.25880 56.19376 15.37
海南
23 35.94 26 29.89162143.36 64 32.06
上海 121 26.89 140 24.52378 53.16379 34.80
山东 156 29.38 158 23.0228 26.98258 24.04
陕西
95 30.37 70 25.09 87 24.93100 22.88
青海
11 24.44
8 14.29 8 12.5 13 18.06
甘肃
36 29.27 41 25.79 57 28.50 46 17.90
宁夏
10 26.32 11 22.92 14 23.73 16 21.92
新疆
56 33.57 61 27.35 54 19.01 48 20.12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2—1994年。
综上可见,无论是自身资本积累和资本生成,还是吸收利用外部资本方面,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都处于明显劣势,西部地区资本形成能力严重不足,从而使西部地区实际投资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呈现扩大化态势,可以说,这是西部经济落后的最直接原因所在。更为严重的是,东西地区资本形成能力的差异,在推进东部经济进入良性高速发展轨道的同时,使西部地区经济陷入低水平恶性循环的怪圈。即,一方面,东部地区社会资金流量大,资本形成能力强,在巨额资金支撑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经济环境不断改善,而这又为聚集更多资金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与西部地区低资本形成相伴的低投资水平使西部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偏慢,产出水平相对衰减,资本形成更加不足,从而陷于低水平恶性循环。因此,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西部地区资本形成能力是加速西部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的根本出路所在。
表5 三大经济区域资本形成和投资结构分析(%)
实际资本积累率储蓄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
19781988
1994 19781988 1994 1978
1988 1994
东
36.737.1
37.2 52.365.170.62 47.1 56.1
63.3
中
34.234.0
33.1 49.256.3 61.2 29.6 30.0
24.8
西
34.031.2
39.6 47.651.4 56.6 23.5 13.9
11.9
资料来源:刘再兴《中国区域经济:数量分析和对比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1995
二、提高西部资本形成能力的制度前提和西部资本市场发展的切入点
既然资本形成相对不足是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最直接原因,那么,如何提高西部地区资本能力呢?主要观点有二:一是主张实行国家倾斜投资政策,加大国家对西部地区投资力度;二是主张“选择性空间封闭”发展,有选择地截断西部地区资本要素东流的渠道。但我们认为,在现行体制框架内,如上两种观点,或不具有现实可行性,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西部地区资本形成能力和促进经济发展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种观点认识到低资本形成导致的社会投资相对衰减是西部经济落后的直接原因,所以主张实行国家倾斜投资政策,加大国家对西部地区投资力度。我认为,实行国家倾斜投资政策会在某种程度上促进西部资本形成,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主体思路,因为:①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变,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占国民收入比重锐减的背景下,能够用于预算内投资的财政资金十分有限,社会投资资金来源已由预算内财政拨款为主转变为投资主体自身积累和社会筹集为主,东西地区资本形成差异也主要体现为两地区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能力差异。②就国家政策取向看,从1995年起,国家已开始对中西部地区实行倾斜投资。1995年,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491.7亿元,比1994年增加13.1%,其中, 东、中、西三大地区投资分别为166.0、158.2和106.5亿元, 分别比1994年增长6.1%、26.5%和31.8%,中、 西部地区增长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然而单纯依靠该途径并不能解决地区投资差异问题。
第二种观点认识到由于资本要素按市场原则自由流动导致发达地区以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吸纳更多的资源和要素,使不发达地区资源和要素不断流失,导致区域经济失衡,因此主张“选择空间封闭”发展,有选择地禁止资本要素地区流动。我认为,该观点并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因为:①传统计划经济下的区域发展是以行政封闭条件下由国家计划统一安排为基本特征的,当前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引入市场机制,并让市场机制在区域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实行“选择性空间封闭”发展不仅有悖于既定的改革取向,而且会肢解原本就发育不足的全国市场,降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效率。②资本的本质在于按市场原则在自由流动中实现优化配置和最大程度的增殖,只有这样的资本才是“积极资本”、高效的资本;用区域封锁限制资本自由流动必然使资本成为“消极资本”,降低资本使用效率。③“选择性空间封闭”发展会加剧全国区域经济封锁。④世界各国尚没有采用封闭条件经济发展成功的先例,市场化过程中的区域经济差异只能用市场机制进行解决,这是世界各国解决区域经济问题的成功经验。
我们认为,西部地区资本形成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多因素藕合作用下西部地区资金收益率远低于东部地区。其结果,一方面,原本总量偏小的西部资本收益低,资本循环生成能力差;另一方面以追求高收益率为目的外资和西部资金纷纷向东部聚集。
表6 区域经济运行效率分析(1994)
资金利 资产负劳动生产 百元销售收入
税率(%)债率(%)率(元/人) 实现利润(元)
东部 10.26 85.3
28653
4.43
中部 10.05 87.2
15924
4.19
西部 10.26 88.6
17798
3.23
全国 10.25 86.3
22334
4.24
而西部地区资金收益率又主要根源于如下特定体制因素:
(1)非国有经济发展不平衡。 所有制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活力和对增长的贡献。在目前,非国有经济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和经济运行活动的85 %均来自非国有经济的情况下,东西地区资金收益率差异及由此引起的经济发展差异关键在于非国有经济差异。主要是:①西部非国有经济发展明显慢于东部地区。1978 年东西部非国有工业企业占各自工业总产值比重各为23.81%和16.11%,相差7.7个百分点,1995 年东西部这一比重提高为71.38%和43.27%,相差28.11个百分点。②东部非国有经济发展环境明显宽松于西部地区。目前,国家银行对非国有经济贷款比重不足20%,推动非国有经济增长的主要资金来源不是国家银行贷款,而是依靠各地区自己的资本积累,外资引入和其他融资渠道。东部地区自我积累和吸引外资能力明显强于西部地区,相对发达的证券市场和数量众多的民营性金融机构更使其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化,因此,东部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环境相对宽松,而西部地区非国有经济则面临严重资金约束。
(2)国有经济改革过程不同。 国有经济在西部地区发展中作用明显强于东部地区,但西部地区国有经济的改革过程又普遍慢于东部地区,各项改革举措都是沿海地区率先推行。例如国家首次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100家企业,东部沿海有60家,西部地区仅有17家。再如,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63%集中在东部地区,陕甘宁滇黔青新7 省区仅占5.5%。
(3)产业结构效应不同。主要体现为:①从总体上看,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对不利或处于劣势,主要有: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大,而第二产业比重相对小;在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大,而轻工业比重相对小;在重工业比重中,军工业、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比重大,而轻工业比重相对小。②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进程明显慢于东部地区。中国80%人口在农村,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产品资源加工增殖,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根本出路。而西部农村工业化进程明显滞缓,1991—199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沿海地区为71.8%,西部只有29.6%;乡镇企业职工占农村社会劳动力比重,东部为35%,西部只有12.7%。这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更有金融高度抑制、融资渠道匮乏下资金支持不足的原因。
此外,西部地区基础建设落后,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也是导致低资金收益率的重要原因。
因此,加速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资本形成能力,提高资本形成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西部地区资金收益率,而这有赖于如下制度创新:
(1)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 特别是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使之逐步成为西部经济的新增长点。这又从根本上要求特定的市场金融制度为其提供金融支撑。
(2)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西部地区客观现状, 应重点考虑如下方面:①辩证地运用“抓大放小”,西部是大企业多,小企业少,需要考虑采取定向思维实行抓小促大,大力发展小型企业,实行产品扩散战略,从而创造大企业优胜劣汰的环境,加速发展的步子和化解下岗人员的条件;②加快效益较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同时推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国有企业的破产、重组。③加快三线军工企业军转民改造,充分利用其拥有的巨大资产存量优势和科技、人才优势开发民用的高、精、尖产品,特别是电子、精密机床、新型材料、生物工程等。④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国有企业破产、兼并、资产重组创造条件。
(3)加快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该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本地区优势。具体包括:①对陕西而言,经济基础尚可,科技力量比较雄厚,应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深加工业特别是机电工业;②重点发展本地区名优特产品加工,形成西部特区的名优产品;③积极培育地区主导产业,如石化、煤炭、农产品加工、机电等,创造本地区名牌产品;④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⑤重点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经济环境。
资本市场是资本运营的市场载体和资本形成的基本中介,西部资本市场发展在以提高西部地区资本形成加速西部经济发展为核心,也就是说,西部资本市场发展的切入点应该放在:通过金融组织、金融产品和运行机制创新,为西部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农村工业化进程,国有企业间现代企业制度转轨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创造前提条件,提供金融支撑。
三、加快西部资本市场发展的现实举措
西部资本市场发展要以促进西部非国有发展,国有经济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加速资本形成和地区经济发展为中心。西部地区的不同经济、金融结构特点和发展阶段,客观上要求西部地区采取较本地区有所不同的资本市场发展战略。具体包括如下十个方面:
1、调整金融发展战略, 从目前拿贷款维护旧体制转向用贷款建立新体制,分离由贷款实际承担的社会保障和财政支付,重组信用关系,运用金融手段协助、支持政府加快社会保障体制建立,具体意见是:中央银行从每年新增贷款中划出20%,用于购买财政发行的“企业改制特种债券”,并成立社会保障银行运行经营,用于解决企业破产尤其是西部地区企业破产时工人失业救济问题,财政从重组资产增殖中提取一定数额收益,逐年购回发行债券,从而为国有企业间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创造必要的稳定条件。
2、实行区别对待的货币政策。包括:①区别对待的准备金政策。 目前,银行存款在金融资产中占绝对比重条件下使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在全国金融发展格局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因此,应适当下调西部地区各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从而增加西部地区可用资金。②在金融机构审批和证券发行政策上实行区域区别对待。目前中央银行和各证券机构的审批条件是全国统一的,从而使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和证券发行数量方面明显低于东部地区,造成东西金融差距拉大。今后可以考虑在金融机构、股票、债券及新的融资工具发行审批上,对西部地区适当放宽政策,并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一定优惠。
3、调整信贷结构,制定充分体现自身特色的产业金融政策, 促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具体设想是产业金融政策应重点考虑:一是优先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从而缓解瓶颈约束,改善经济环境;二是优先支持资源开发性项目;三是大力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四是积极支持农业发展,特别是支持“三高一优”农业发展,大宗农副产品生产和乡镇企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五是支持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国有企业转机建制创造条件。
4、重点发展政策性金融, 使其承担“政策转移支付”和原本由国家商业银行承担的支持西部地区职能。当务之急是规范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渠道,遏制政策性银行商业化,尽快使其职能归位。除财政安排的长期成本资金外, 可考虑从每年新财政性存款和邮政储蓄存款中, 按20%比例转作政策性银行存款,以降低其资金成本,构建实现保本微利营运的条件。在资金使用上要改变过去“撒胡椒面”方式,将有限资金集中起来投资于中西部地区的基础性设施和主导产业、改善投资环境,并运用金融方式运行管理、监督和重复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在推进国有银行商业化同时,加速发展体制外民营金融成份。 (1)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一级法人,三级管理,一级经营”, 组织结构高度依附于行政区划的既有格局已无法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可考虑以国有银行地方分支行为单位,吸收民营和外资成份,在充实资本金、优化产权结构的同时,将其改造成由总行控股或参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 )积极稳妥地发展地方商业银行(区域发展银行,城市合作银行等)和地方合作金融(农村合作银行等),以及其他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从而解决国有银行资金主要投向大中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造成金融支持不足问题。(3)加快了金融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 积极引进国内新创商业银行和金融中介机构,让其开设分支机构;有步骤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当前,西安只有招商银行一家设有分行,尚无一家外资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对内外开放是构建西安金融中心的基础性举措。
6、大力发展各种基金和投资银行。 ①发行由政府担保的西部经济发展债券,建立“西部经济发展基金”,用于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使资源优势成为经济优势。②发展以产业控股为目的的共同基金,培育金融市场机构投资主体,为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创造基础性条件。③加快发展投资银行,为基金规范运作提供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同时为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本经营提供中介。
7、加快西部地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步伐, 在通过证券市场输送“血液”同时实现经营机制和治理结构转变。在改制中应重点和优先考虑本地区属于能源,交通、邮电通讯,原材料以及代表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培育西部经济支柱产业和新增长点,在上市额度安排中,应有重点地对西部地区予以倾斜。同时,允许属重点行业中的代表性企业发行期限为10~20年的可转换债券,解决长期资金不足的问题。
8、加快区域性的证券市场和产权交易中心的培育与发展。 随着上海和深圳两地全国性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在条件成熟的中西部城市培育发展区域性证券市场,从而形成多层次,开放性的全国金融市场网络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取向。应重点考虑发展以西安为中心,幅扩西北五省区的产权交易中心,为国有产权流通,资产经营,企业重组创造条件。
9、规范货币市场发展,实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 协调发展资本和货币两个市场的运行机制,形成货币和资本市场独立有序的循环体系,是防止货币市场资金资本化,周转资金投资化、资本资金货币化,从而构建金融市场有效配置资金机制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发展西部资本市场同时,应当大力推进西部地区商业信用票据化进程,发展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和短期国债现货及回购交易市场。
10、强化金融监管,规范金融秩序,对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标签:国有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中国东部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农村金融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