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之“深加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中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下面结合笔者所见、所思和所为,谈些粗浅的思考,与同行们商榷。
一、“提问式”导入——导出活力
案例1:“老三篇”→“生活篇”
【原音回放】 一位教师在教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二册(下)Lesson 74课文Are you alone?时,采用了“提问式”导入新内容的学习: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
What is the date today?
What was the date yesterday?
Who's on duty today?
…
学生应答自如,教师自然十分满足。然后急转直下,导入新课文。
下课了,笔者了解到,只要有人来听课,该教师一般都提问类似的问题。所以,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学生已经烂熟于心了。
【深层透析】 这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典型的“老三篇”式提问。能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就学过的英语交际用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其初衷是好的,旨在着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然而遗憾的是没有“导”出“活力”,问题在于:(1)“老三篇”式的提问给大家“老生常谈”的感觉,缺乏新意,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活动的热情;(2)提问的内容与当天学习内容的主题无关,新内容的呈现会给学生带来“跳跃”的感觉;(3)同样的问题经常提,就成了“常规性”问题。太常规的问题不易引起学生思维的涌动,只会养成学生不积极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面对教师常规性“老三篇”式的提问,学生的“应答自如”,只是“机械”的“应对”而已,因为无须进行“思考”,也就缺乏生命的活力,这并不是真正的语言交流。
【抛砖引玉】笔者认为,“导”要“导出”“活力”,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变“老三篇”为“生活篇”,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可供师生进行交流的话题。例如,在学习这篇主题为“郊游”的课文前,不妨设计一个有关旅游的话题,如:What's your hobby?Do you like to have a picnic?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引导学生用英语谈论关于爱好及郊游的话题,然后用下面两个问题导入新内容的学习:From last period you must know that the students are going to have apicnic too.But where are they going?And how is their picnic?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in Lesson 74.学生很喜欢谈论这类与他们的生活和爱好息息相关的话题。这既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交流的机会,又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有利于他们通过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二、“活动式”导入——导出氛围
案例2:“形式”→“内容”
【原音回放】 一位教师在教学Life in the future时,采用了唱英语歌曲的方式导入,所选歌曲是Titanic主题曲。因为黑板上还没写课题,所以,一开始我们对执教教师的上课内容并不了解。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轻轻哼唱,课堂里弥漫着一种浪漫的气氛。开始上课了,教师和学生以这首歌为话题用英语开始了交流,由此导入新课,效果很一般。
【深层透析】 通过唱歌的方式创设浓郁的英语氛围,并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是不少教师常用的手段之一。但是这节课并没有导出与主题相吻合的“氛围”。笔者认为,这篇课文不需要Titanic主题曲中渲染的那么缠绵的氛围,而需要一种能引起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展望的旋律。这节课在“导入”这一环节上的问题在于:歌曲所渲染的氛围与学习内容不匹配,这位教师只是简单“粘贴”了唱歌这一“单元格”,而缺乏相应的内容。缺乏内容或与内容不符的形式非但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只会给人“东施效颦”的感觉。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学生并没有能够较自然地进入到课文学习的良好状态之中,这样的“导入”也就没有“导”出氛围。
【抛砖引玉】 要导出英语学习的氛围,必须要有与内容相匹配的形式。在这里,只要将歌曲改为“What will be,will be”,氛围就会好得多。
这首歌旋律优美、欢快,歌词比较简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模仿,也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以及为创造美好未来而努力的动力。更难得的是,这首歌与课文主题相吻合,用它导入新课文Life in the future的学习能导出气氛,导出学习的情绪,导出学习活动的顺畅。
三、“回顾式”导入——导出实效
案例3:“呆板”→“趣味”
【原音回放】 经常听教师们上阅读课,发现很多教师都喜欢在教课文之前处理词汇,以扫除课文学习的障碍。然后在学习课文之前,以回顾词汇的方式导入新课,这里暂称之为“回顾式”,即通过对词汇学习的检测与回顾导入新课。一次听一位教师上课,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二册(下)Lesson 82 The moonlight Sonata。为了回顾并检测学生上一节课词汇学习的效果,和其他许多教师一样,她请学生用“Matching(连线)”的方式将单词和相应的英文释义连起来。但是,涉及这篇课文的词汇有近20个,有些词汇可以用英文释义的形式来解决,但若用同样的方法来解释其他词汇就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所以,教师只设计了六对词与其释义的连线,因此,这一环节未达到对所有词汇进行回顾和检测的目的。
【深层透析】 英语学习离不开词汇、习惯用语和主要句型的记忆,所以,通过“回顾”的手段导入新课的学习,是很多英语教师常用的方法。“回顾”是必要的,但具体“回顾”的方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单调的、千篇一律的方法容易使学生厌倦,而且,脱离一定语境的词汇练习,往往会因为语境的缺乏而显得呆板、没有活力。结果不仅个别参与的学生答得比较机械,而且大部分学生只充当了“观众”,成了词汇“回顾”过程中的“匆匆看客”。因此,常用这样的方式作为“回顾式”的导入,效果并不理想。
【抛砖引玉】 笔者认为,“回顾式”导入要导出“实效”,首先要导出“趣味”。这篇课文涉及的单词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回顾和检测,如,造句、对话表演、语言描述、做动作说单词等方法,引导学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具体语境中将单词的词义表达出来。例如,(1)可以通过做动作来表示的词汇和短语有:knock at the door,blind,look up,return,find out,surprise,play the piano,fall,off等;(2)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或造句来表示意义的单词有poor,clever,moonlight,dim,bright等;(3)可以通过对话表演表示意义的词汇和短语有pardon,to one's surprise,silently,afford,teach oneself等。另外,还可以通过猜单词游戏等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词汇。采取多种导入方式,会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参与热情高,英语学习氛围浓郁。例如,一位戴着眼镜的学生拿下自己的眼镜,假装眨着一对小眼,对大家说:Oh,I can't find anything.I'm…其他学生接着说:Oh,dear,you are blind!在这样的语境中,单词blind的词义和用法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得到了回顾。随着活动的开展,新课文的学习自然地导入,效果比单纯的“连续”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