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保障基金债务分析_养老保险论文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负债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障基金论文,社会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11-0064-09

2000年,为了应付老龄化和个人账户制的问题,国家成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支基金属于国家的战略储备基金,目的就是在养老保险基金遇到入不敷出的时候,给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支撑。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必须要很好地解决:第一,全国社保基金究竟要筹集多少财富才能够帮助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渡过难关;第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如何才能够用最经济的方法帮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度过难关。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在了解基本养老保险缺口的基础上,在一个系统的框架内同时解决“全国社保基金”的筹资与投资问题。

研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应该从研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负债开始,通过对现行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第一部分是完全积累部分的个人账户;第二部分是部分积累制的社会统筹的一系列假设,估算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负债情况。

一、个人账户负债精算

1.个人账户运行原理

个人账户制度,属于完全积累制度。个人账户的收入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在职期间按期向个人账户缴费;二是个人账户中资产运营产生的投资收益。退休以后,个人的退休金收益数额与退休时的个人账户总额数量相关。这体现了养老保险中的激励因素,缴费越多,退休金越多。考虑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养老保险改革以前,养老保险制度是现收现付制,并不存在个人账户。但是改革前在职员工同样支付了养老保险费,因此在职员工享有养老保险改革后拥有个人账户的权利。个人账户制度建立初期,必然会出现大量的隐性债务。估算个人账户缺口应该包括养老体系改革所导致的隐性负债、投资风险和长寿风险,这种方法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在个人账户制度方面的负债。

2.个人账户负债计算基本原理

(1)养老保险定价

养老退休金指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获利的福利,它是一种延期的年金,通常从退休时开始支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给付额仅与服务年限有关,而与薪水高低无关;二是与雇员服务期间的薪水或退休前若干年的薪水有关。

引入函数R(x,h,t)表示x岁进入养老保险,现年龄x+h岁,并将在x+h+t岁退休的即期年受益,以表示x+h+t岁因年老退休的雇员可连续获得的起始年为一单位退休金在退休时的精算现值,则可获得的退休金在退休时的精算现值为R(x,h,t) ,随之,现年龄x+h<a雇员的适龄退休受益之精算现值可用积分表示为:

(1)

其中:a和w分别表示退休的最低法定年龄和最高法定年龄。

(2)社会养老保险累积理论

①工资、缴费与退休金

在职职工工资水平受两方面因素影响:第一个影响因素是年龄因素,随着职工年龄的增长,工作经验会进一步丰富,工作能力提高,因此,工资水平也会提高;第二个是通货膨胀(技术进步)因素。g(t)是反应通货膨胀的工资因子,其中参数t表示t年份,i[,12]表示衡量通货膨胀变化引起工资变化的速度;设S(x)表示反映年龄变化引起工资变化的工资因子,其中参数x表示年龄,i[,11]表示因年龄变化引起工资变化的速度。

设w[t][,x]表示在t年份x岁人的年工资水平,则有以下表达式:

(2)

(3)

一般在社会养老保险计划中,在职员工的缴费标准是按一定的缴费率缴费的,设为C。按照上述工资的表达方法,t年份x岁的在职员工的所缴保险费为c×w[t][,x]。

在社会养老保险计划中,退休金分为初始支付和后续支付。初始支付是指退休当年的退休金,其支付水平一般用替代率表示。替代率是初始支付水平与退休前一年工资水平的比值,设为T(t),其中参数t表示t年份。后续支付指从退休第二年开始的退休金收益,其支付水平依赖于养老金的调整速度,设为h(x)为养老金调整函数。如果设退休年龄为r,则在t年份退休的员工当年退休金为:

T×w[t][,r-1]g(t-1)=T×w[t][,r]×(1+i[,11])[-1]×(1+i[,12])[-1](4)

而对于在t年份年龄x岁(x>r)的退休者,其在t年份退休金的后续支付为:

T×w[t][,r-1]×g(t-x+r-1)×h(x-r)(5)

如果h(n)=(1+i[,2])[n],其中i[,2]表示养老金调整速度,则上式可以写成:

T×w[t][,r-1]×(1+i[,12])[-x+r-1]×(1+i[,2])[x-r](6)

②一次性退休支付金与积累函数

一次性退休支付金是指在职员工退休时,如果需要一次性提出所有养老金,则养老保险计划所需要进行的一次性的支付,即为p(t),其中参数t表示t年份。

p(t)=T×w[t][,r-1]×g(t-1)×a[h][,r](7)

引进积累函数的原因在于未来的退休金债务并不是在退休那一年确认的,而是在工作期间逐步确认的,积累函数就是衡量这种逐步确认的过程。设积累函数为m(x),如果退休金债务在退休当年一次性确认,则m(x)有以下表达式:

(8)

③在职员工精算积累负债

设(αA)(t)表示在时间t在职员工的未来退休金的精算现值。考虑在t年份,在职员工的年龄区间为(α~r),也就是假定在职员工α岁时开始工作,r岁时退休。因此,有以下表达式:

(9)

其中:ζ表示连续利率,L[,x]表示t年份x岁在职员工的平均人口数。

精算现值仅仅只是未来退休金的一个贴现值,并不等同于精算负债,在职员工的精算积累负债应该考虑累积函数因素。设在职员工的未来退休金的精算负债为(αV)(t):

(10)

④退休员工精算积累负债

对于退休员工来讲,已经不存在积累的问题,因此,设退休员工的未来养老金精算现值为(rA)(t),退休员工的未来养老金精算负债为(rV)(t),则有:

(rA)(t)=(rV)(t)(11)

在t年份,x岁的退休员工(x>r),其退休的年份为t-x+r,退休当年的替代率为T(t-x+r)。退休前一年该退休员工的年工资为w[t][,r-1]g(t-x+r-1),因此退休当年的退休金水平为T(t-x+r)w[t][,r-1]g(t-x+r-1)。由于退休后退休金会调整,则t年份的调整因子应该为h(x-r)。因此,有如下表达式:

(12)

3.基本假设

(1)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假设

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过程非常复杂,因此,必须对基本制度有一定的假设才能够进行有效的分析。1997年,中国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采取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制和社会统筹的部分积累制相结合的模式,并有3年的过渡时间期限。因此,假定1999年(含1999年)以前退休的员工的退休政策不变,其退休金全部进入社会统筹部分;2000年(含2000年)以后退休的员工采取新制度,建立个人账户。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目前并没有覆盖全部城镇人口,因为具体的覆盖人口的数据难以取得,假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覆盖全部城镇人口,男性退休年龄r为60岁,女性退休年龄r为50岁。

(2)替代率t

替代率指退休当年所得退休金占工作最后一年的工资所得的比例。假定1999年(含1999年)退休人群退休替代率为70%,随后替代率逐步下降,一直到2022年,基础养老体系的总替代率将为58.5%,下降的速度为每年0.5个百分点。

(3)工资增长因子i[,1]

工资增长因子i[,1]包含两个子因子:年龄因素因子i[,11]和通货膨胀因子i[,12]。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技术、工作能力会相应提高,因此工资会随着增加;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存在着通货膨胀,加上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个人工资水平也会产生相应调整。

根据历史数据,中国平均货币工资通货膨胀因子为12.5%,保守假定未来中国通货膨胀因子为10%。假定年龄因素因子为1%。2004年全社会平均货币工资水平为16 024元,根据假定,得到2004年各年龄人口的实际平均工资水平。

(4)缴费率c

根据目前养老保险的实际情况,假定个人账户缴费率为8%,社会统筹部分缴费率为20%。

(5)投资收益率(贴现率)i

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保险资金的可投资范围逐步拓宽,同时社会保险基金海外投资的理念逐步成熟,假定投资收益率为6%。

(6)生命表

由于中国在生命表研发上的落后,文中所有生命表都使用以下生命表:《全国人口生命表(男性)(1989~1990)》、《全国人口生命表(女性)(1989~1990)》。

(7)养老金调整速度

假定养老金的调整速度为社会平均工资增长速度的50%,即为5%。

4.个人账户制度部分负债

(1)个人账户制替代率

假定个人从20岁参加工作,参加工作时的工资水平为1个单位,个人账户缴费率为8%,因此在该个人工作第一年,向其个人账户中缴费0.08个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资水平会越来越高,直到59岁工资为60.6个单位,每年向个人账户中缴费也相应增加。工资增长水平和投资增长率参照前文假定条件。在上述个人账户模拟中,当该个人60岁退休时,个人账户中的资产总额为94.9个单位。按照《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个人账户月养老金等于个人账户总额除以120发放,退休当年的个人账户部分退休金为9.5个单位,很容易得出个人账户部分的替代率为15.6%。①为了方便,假定个人账户的替代率为15%。

(2)个人账户养老金现值因子

①计算方法

个人账户养老金现值因子是指退休人员在退休当年获得1个单位的退休金,在一定的养老金调整速度和生命表条件下,在整个退休阶段所获得的退休金在退休当年的精算现值。其意义就是如果要保证个人账户制度部分的一定待遇水平,在退休当年个人账户中必须的积累。养老金调整速度是社会养老保险区别于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特征,因此不可忽视。其计算公式为:

(13)

②计算结论

在前文假设基础上,60岁男性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现值因子为15.1;50岁女性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现值因子为24.1。②从这两个现值因子来看,由于女性的退休时间较早,导致了女性的个人账户现值因子较高。

如果把养老金现值因子表示为,则其表示x岁的退休职工当年的养老金为1个单位,在养老金调整速度确定的情况下,该退休职工x岁以及x岁以后所有退休金在x岁时的精算现值。该函数为x的减函数,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大,未来所享受的退休金将越来越少。③

(3)累积函数m(x)的确定

①计算方法

累积函数表示个人账户的一种成本分配方式。只有选择较好的累积函数,才有可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负债和个人账户中应该累积的资产。较为准确的累积函数应该反映累积的时间因素、投资因素、工资成长因素和死亡率因素,采用精算成本法得到。按照个体成本精算方法,可以得到如下累积函数:

(14)

②计算结论

按照前文的假设条件,m(x)为x的增函数,表明年龄的增加,个人账户中的累积率必须越来越多,最后直到退休,个人账户的累积过程结束,个人账户进入支出过程,因此,在退休当年,累积函数达到1。按照个体成本精算方法,其累积函数并不是线形的,例如男性的累积函数,从20—52岁之间大约30年,累积函数增长速度较慢,直到52岁的时候,累积函数的值才能增长到0.6。在最后的几年,累积函数迅速增长到1。④

(4)在职员工个人账户的精算负债现值

①计算方法

前文已经论述,个人账户的精算负债必须是在能够支持一定的替代率和退休金调整速度条件下的精算负债。采取将每一个在职员工个人账户的精算负债加总的方式,即可以得到整个个人账户部分的精算负债总额。同时,由于在职员工还处于向个人账户缴费时期,也就意味着在计算在职员工的个人账户精算负债现值的时候必须考虑积累函数。综合上述几点,可以得出在职员工个人账户的精算负债总额。计算公式如下:

(15)

其中:w(r-1)表示t年份r-1岁的平均工资,下同。

②计算结果

由于男性和女性的部分参数并不一样,因此,在计算时有必要将男性和女性分开计算个人账户精算负债现值。计算结果显示,在覆盖全体城镇人口情况下,2004年,在职员工男性人口群体的个人账户精算负债总额为34 417亿元,女性人口群体个人账户精算负债总额43 036亿元。⑤

(5)退休员工个人账户精算负债现值

按照假设条件,2004年退休人口中,具有虚拟个人账户的只有男性60—64岁之间的退休人口和女性50—54岁之间的退休人口。因为在2000年以前退休的退休人口,并不需要建立个人账户或者过渡性的个人账户,因此没有个人账户精算负债。

①计算方法

与在职人员相比,退休员工个人账户不存在积累函数的问题,或者说积累函数始终等于1。在考虑退休员工个人账户精算负债时,最需要估计退休前一年的工资水平和退休金的调整速度,与养老金现值因子相乘,结合人口数量因素和替代率因素,即可以得到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的负债。

(16)

②计算结果

按照前文假设条件,可以计算得出在全体城镇人口条件下,2004年具有个人账户(或者是过渡性的)退休人口中,男性个人账户精算负债总额为3 446.2亿元,女性个人账户精算负债总额9 517.1亿元。⑤

(6)个人账户精算负债总额

将在职男性、在职女性、退休男性、退休女性的个人账户精算负债加总,得到全体城镇人口条件下个人账户精算负债总额,总额为90 416.8亿元。

二、社会统筹部分负债精算

社会统筹部分负债精算的估计,必须以未来50年安年龄、性别的人口结构为基础,进而进行负债估计。

1.对未来50年人口的预测

对未来50年人口进行预测,必须依据区域人口预测理论和城镇人口预测理论进行人口测算。

(1)区域人口预测理论

人口情况的变动归结于出生、死亡、迁入、迁出四个因素。假定p(t)为第t年的人口总数,p(t)可有如下表达式:

p(t)=p(0)+B-D+I-E(17)

其中:B、D、I、E分别表示在区间[0,t)期间的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迁入人口、迁出人口。为了简化问题,首先不考虑人口迁移问题。

设p[t][,x]表示t年份x岁的人口数,则p[t+1][,x+1]表示t+1年份x+1岁的人口数,二者之间并不相等,其差额是在年龄区间(x,x+1)之间死亡的人数,结合生命表理论,有如下表达式:

p[t+1][,x+1]=p[t][,x]×p[,x](18)

零岁的人口数可以根据生育年龄的妇女人口数和生育率来计算。设p[t,f][,x]表示t年份x岁的女性人口数,f[t][,x]表示t年份x岁女性的生育率,则零岁人口数p[t][,0]可以表达为:

(19)

如果在出生人口中进一步假定男性和女性的比率,则可以估计出零岁男性人口总数和零岁女性人口总数。

(2)城镇人口预测理论

在城镇人口预测时,必须要考虑到城镇化因素。城镇出生人口、分年龄的死亡人口的预测方法与前面相同,根据迁移政策和迁移的统计数据可以预测未来城镇人口净迁移人口数和净迁移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结合出生、死亡和迁移因素,则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城镇人口预测。

2.未来50年人口预测结果

(1)基本假设

在忽略死亡率以外的人口减因因素后,影响人口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生育率和死亡率。

以《2005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的生育率统计数据为基础,考虑到目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性,中国的生育率已经很低,基本上没有下降空间。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妇女生育率会逐步提高。假定以2004年生育率为基数,中国生育率每年提高2.337%,直到2035年,随后保持生育率不变。

由于中国最近时间段并没有编制国民生命表,考虑到中国在1990年时平均年龄已经达到70岁,预计中国的死亡率没有太大的提高空间,因此可使用《全国人口生命表(男性)(1989~1990)》、《全国人口生命表(女性)(1989~1990)》,得出全国未来50年分年龄、分性别人口具体计算结果。⑥

(2)城镇人口规划

①迁移因素

中国处于城市化的过程之中,每年都有很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假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立即能够享受城镇的社会养老保险,并且其生育率和死亡率都与城镇人口相同。

根据1992年统计数据,20—49岁的青壮年占迁移人口的62.4%,迁移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6.6岁。假定在今后的城市化过程中,迁移人口的年龄结构仍然维持此结构,并且迁移人口中男女比例为1∶1。

②城市化速度

从1998年开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每年城市化比率稳步提高1.44个百分点,从1998—2004年,平均每年城市化比率提高1.41个百分点。假定这一城镇化比率速度保持不变,一直到城镇化比率为70%。

③城镇人口规划方法

首先,利用封闭人口规划方法,规划出不考虑人口迁移问题的2005年的城镇人口数,然后根据2005年的城镇化比率,计算出迁移人口总数;其次,根据迁移人口总数和迁移人口年龄结构假定,计算出迁移人口的分年龄、性别人口数,分别加总得到城镇人口总数;最后,按照此方法计算2006年的城镇人口数,以此类推直到城镇化比率为70%,进而得出未来50年城镇人口规划结果。⑦

3.社会统筹部分的精算负债现值

(1)计算方法

1997年中国养老体系改革以后,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部分改变成为一种不完全的部分积累制。为了较为准确地计算出未来50年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部分的缺口,必须分别计算出未来50年每年的统筹部分的收入与支出。统筹部分的收入较为简单,在职人口按照一定的缴费率向统筹部分交纳社会保险费,形成统筹部分的收入。考虑在全体城镇人口条件下,有一部分失业人口的存在,而这部分人口是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所以在收入中必须要扣除这一因素。虽然统筹部分的支出较为复杂,但从前文的分析来看,其复杂性的实质仅仅只是不同年份退休人员替代率有所不同,因此为了较准确地估计出统筹部分的每年支出,有必要对每一年份的替代率作出假设。

假设相对应的社会统筹部分的缴费率为c,当前年份是t年份。设SR(t)表示在t年份的养老保险收入,ZC(t)表示在t年份的养老保险支出,则有如下表达式:

(20)

(21)

设Y(t)为t年份养老保险的积累,则有:

Y(t)=SR(t)-ZC(t)(22)

(2)基本假设

假定在未来50年,中国城镇失业率保持在4%,相对应的社会统筹部分的缴费率为20%,工资状况假定遵从计算个人账户精算负债时的基本假设。

假定在1999年退休(含1999年)的人口不建立个人账户,其退休当年替代率水平为70%。对于2000年以后(含2000年)退休的人口,建立个人账户。假定新制度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为58.5%,考虑到个人账户部分的替代率为15%,因此,新制度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部分的目标替代率为43.5%。为了达到目标替代率43.5%的替代水平,假定新制度下,社会统筹部分替代率每年下降0.05%,即在2022年时达到目标替代率水平。

(3)计算结果

通过以上基本假设,可以得到从2005—2055年50年期间,每年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部分的净收入(支出)情况。具体测算结果见表1。

表12005—2055年50年间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部分的净收入单位:亿元

年份 2005201020102020202520292030

性别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收入5 8414 619 11 605

9 027 21 582 16 228 39 020 27 098 66 336 45 879 92 439 61 908 100 190 66 869

支出2 7764 862

5 185

9 278 10 242 18 048 18 908 33 958 36 169 60 614 57 500 90 192 64 960 99 306

净收入28216 170

9 519 14 061 15 4326 655 2 793

年份 20312 032

2 035

2 040

2 0452 050 2 055

性别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女

收入108802

72 228 118275 77 898 153 376 99 348 240178 143 153 374059

214 942 556 095 328 067 843 882 52 0080

支出72 908 109 414 81 607 120 897 111 790 160 385 180 680 267 708 289 991 416 358 492 539 620150 766 429 883 957

净收入 -1291-6 632 -19 451 -65 057 -117 348 -228527 -286 424

由表1可以看出,按照既定假设,社会统筹部分的积累期为2005—2030年,在2031年开始出现净支出,也就是说,仅仅依靠养老保险的制度性收入,养老保险体系将入不敷出。随后,净支出的数额将会越来越大,2031年净支出1 291亿元,到2055年净支出达到了286 424亿元。

按照贴现率为6%来计算,社会统筹积累期的总现值为110 094.56亿元,支出期的净支出总现值为234 642.7亿元,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2005—2050年期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部分的总缺口在2004年的精算现值为124 548.13亿元。

三、负债的灵敏性分析

1.2004年起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负债

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使命,必须应付社会老龄化和隐性债务,因此可以认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负债就是社会养老保险的缺口部分。根据计算2004年起中国养老保险在未来50年内的总缺口现值为214 965万亿元。

2.灵敏性分析

(1)投资收益率的变化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总负债的影响

从分析过程来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总负债对于投资收益率特别敏感。特别是积累部分负债,当投资收益率从0.06下降到0.05时,积累部分负债从12.4万亿元增加到22.8万亿元,增加了10.4万亿元。而当投资收益率增加到0.09时,积累部分负债不再存在。也就是说,只要保持投资收益率在9%以上,50年内中国将不会面临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保障基金困难的问题。由此可见提高投资收益率对于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

个人账户部分负债相对于统筹部分负债来说,对投资收益率的变化不敏感。这是因为,个人账户部分负债是当前就已经存在的负债,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制度转轨所带来的隐性负债。而统筹部分负债则是在50年的时间内分期产生,具有较长的时间差。

(2)时间工资影响因子对负债的影响

时间工资因子的灵敏性分析出现了有趣的情形。个人账户部分负债随着时间工资因子的上升而上升,上升幅度并不大。而统筹部分负债随着时间工资因子的上升而下降,并且时间工资因子本身越高,对负债越敏感。这是因为统筹部分关于养老金调整速度的假定造成的。模型中假定了养老金调整速度为时间工资因子的0.5,当时间工资因子越高时,缴费工资的变化和养老金的变化就会相差越大,因此积累的就会越多,负债就会越少。

(3)养老金调整速度对负债的影响

从分析结果来看,相对于个人账户部分负债的变化,统筹部分负债的变化随调整速度的变化幅度更大。当调整速度与时间工资因子之比为0.7时,统筹部分负债达到了55万亿元,致使总负债达到了66.67万亿元。而当调整速度与时间工资因子之比为0.3时,统筹部分在未来50年内不仅不会产生负债,并且个人账户部分的负债都可以由积累期的净收入解决。因此,中国的养老金调整速度切忌过快,因为总负债对于调整速度特别敏感。

(4)关于生育率的变化对于负债的影响

由于模型设计的问题,当生育率的变化超过0.002时,模型将会出现逆城市化的过程,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模型在衡量生育率变化对负债影响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当生育率在0.002的范围内提高的时候,模型显示总负债在减少。如当生育率增长速度增加0.002时,总负债下降为201 223.92亿元。

(5)统筹部分缴费率的变化对于总负债的影响

通过分析结果来看,缴费率的提高将会明显降低负债总额。缴费率的变动对于个人账户部分负债没有产生影响,但对于统筹部分负债影响很大。当缴费率降到0.18时,统筹部分负债增加了近20万亿元,而当缴费率增加到0.22时,统筹部分不再有负债,因此不能够轻易地降低缴费率。

3.“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际总缺口估计

在实际养老保险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该体系并没有覆盖全部城镇人口。而在设计模型时假定养老保险体系覆盖了全部城镇人口,因此造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负债与模型结论有所差别,在此有必要对实际缺口数量有所估计。

(1)个人账户部分缺口实际数量估计

《2004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统计公报》上统计,2004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6 3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4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2 250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 103万人。根据人口统计数据,2004年城镇在职人口数为29 580.5万人,退休人口数为9 662.3万人。因此,2004年,在职人口的养老保险覆盖率为41.4%,退休人口的覆盖率为42.5%。

对于个人账户缺口部分,只有参保的人才会存在,按照先前计算结果,再考虑到养老保险覆盖率因素,可以估计出较为准确的个人账户缺口。因此,实际个人账户缺口部分大约为37 575.2亿元。

(2)统筹部分实际缺口估计

统筹部分实际缺口估计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两个因素:覆盖率的变化和新加入人口影响因素,因为新加入人口一般为在职人口,可以增加养老保险的收入,可以新加入人口影响因素又可以称为新加入人口红利。

实际的养老保险体系的覆盖率是不断缓慢提高的,而不会像模型中假定的那样覆盖全体城镇人口。因此,在缺口的绝对数上,实际缺口不会有模型缺口那样大。如果2055年时覆盖率只有70%,那么可以认为,实际缺口不会超过模型缺口的70%,即87 183亿元。

新加入人口红利对于积累制部分总缺口的影响是使总缺口减少,其实质是不断有新的在职人口群体被加入到缴费人群中,从而扩大缴费人口数量与享受退休金人口数量的比例,因此可以增加统筹部分的收入。

为了估计新加入人口红利对积累制部分的影响,设计了以下估计方法:(1)假定新加入人口为在职人口,且新加入人口按照人口年龄比例增加。根据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政策,预计在2020年时,养老保险将覆盖所有在职员工。根据《2005年劳动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养老保险在职人口覆盖人数为131 200千人,估计覆盖率为42.7%。为了达到2020年覆盖率为100%的目标,假定覆盖率每年增加3%。(2)假定t年份x岁退休人口的覆盖率等于上一年份x-1岁退休人口的覆盖率。(3)男女性比例假定为1∶1。

这样,就能够根据未来50年的城镇人口规划推算出未来50年被养老保险覆盖的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按照部分积累制现收现付的净收入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每一年社会统筹部分的净收入情况。根据计算结果,未来50年因为老龄化的缺口数额在2004年末净现值为12 435.5亿元(考虑人口红利因素后2005—2055年每年社会统筹收支情况见表2)。

表2考虑人口红利因素后2005—2055年每年社会统筹收支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

2005 20102015

20202025 20292030

性别 男女 男 女 男 女男女男女 男女男女

收入 2 495 1 9737 162

5 571 17 419 13 09838 90727 82866 33645 879 92 43961 908

100 19066 869

支出 1 194 2 0902 407

4 206

5 903

9 79613 57622 66731 15647 613 53 31976 72361 01885 802

净收入 1 184 6 120 14 817 30 492

33 446

24 305 20238

年份

2033 20342035

20402045 20502055

性别 男女 男 女 男 女男女男女 男女男女

收入128 697

84 401 140 330

91 618 153376 99 348

240178143 153

374059214 942 556 095

328 067

843 882

520 080

支出87 959

119 510

98 321

132597 109 151 147 359 179 339

256 487

289 581

408 119 492 522

615 446

766 429

882 298

净收入 5 6291 030 -3 786 -52 495 -108699

-223 805

-284765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能够顺利地渡过人口老龄化的难关,由于养老基金的目标是支持基金负债,而非营利性,因此对养老基金进行资产负债匹配性研究非常重要。通过研究发现,养老基金的负债并不是一个常数,它随着养老基金的投资战略的改变而改变。根据前面的计算看到:在“全国社保基金”的资产配置中15.59%配置于股票时,此时负债的理论值为个人账户部分4.2万亿元,统筹部分6.4万亿元;如果配置股票的比例减少到4.29%,此时负债的理论值为4.77万亿元,统筹部分14.93万亿元。由此可见,负债对于投资政策的敏感度较强。因此,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必须将资产战略与负债战略统一到同一个资产负债管理框架中来考虑。

注释:

①②③④由于版面所限,具体计算过程可以与作者联系。

⑤由于版面所限,具体计算过程可以与作者联系。

⑥⑦由于版面所限,具体计算过程可以与作者联系。

标签:;  ;  ;  ;  ;  ;  ;  ;  

国家社会保障基金债务分析_养老保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