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3)
2018年四川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基于个人化学习理论的参与式教学法在高职公共基础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18SB0425。
摘要:从认知心理学上讲:大学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认知模型的过程。而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建构起可支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认知结构。笔者在公共基础课堂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通过研究其教学过程、评价结果和学习效果发现: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建构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范式,而这一教学范式中对大学生的认知建模具有直接作用,有利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体,并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结合形成性评价则更容易达到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目的。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大学生;认知建模;作用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教育不是要记住各种事实,而是要训练大脑如何思考。”换言之,从认知心理学上讲:教育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认知模型的过程。科学、合理的教学法会决定学生认知模型建构的成功率,同时也决定了学生思维的质量。
参与式教学法指的是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1]。笔者在公共基础课堂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通过研究其教学过程、评价结果和学习效果发现: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建构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范式,而这一教学范式中对大学生的认知建模具有直接作用,有利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体,并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结合形成性评价则更容易达到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目的。
一、大学生认知模型建构的意义
根据脑科学的实践研究发现:18-25岁是大脑发展的重点时期,大部分这个年龄段的人也正是处于其大学教育阶段。该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认识自我和融入社会。其中包括四个阶段: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自我定位、融入社会。”[2]
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建构起可支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认知结构。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就会觉醒,到了大学,主要是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即如何对外部世界进行预测、互动,开展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这一切都是通过认知模型来实现的。我们现在强调的大学生应具备的许多素质能力,如:表达、创新、审美、思辨、社交能力等,以及专业能力。都是在大量的、不断的认知建模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根据脑科学中神经元“用进废退”原则,帮助学生认知建模其实是对学生大脑进行的物理性改造。赵炬明教授有句话叫做:“汝即汝脑”,他用无数实验论证:在大学期间,知识不重要,思维才重要。因此,大学期间通过何种方式构建大学生的认识模型,大学生又如何应用认知模型对周围环境和事物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论,从而获得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3]。
二、参与式教学法对大学生认知模型的建构起积极促进作用
(一)参与式是建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范式的有效教学手段
国外的参与式教学法研究起步较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早的参与式理念来自于社会学领域,后经教育学家的借鉴和延伸,这一理念逐渐开始运用到教育学领域,并取得丰硕成果:巴西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严厉批判和抨击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倡导实施参与式教育,美国教育家派林克萨提倡构建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倡导交流和交往是促使学习产生、发展,并逐步向前推进的根本动力;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中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理念等等。从国外对参与式教学研究现状来看,都十分重视对参与式教学理论的研究,这一理念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入中国,国内学者对于这一“舶来品”进行了详细而透彻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参与式教学理念,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开始,参与式教学法逐渐在众多教学法中脱颖而出[4]。
“以学生为中心”核心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老师则起引导作用。参与性教学法强调师生关系的互动和合作性,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起师生的情感联系,提升学生对课程和教学目标的认知。
(二)参与式教学中及时反馈和动态评价有利于学生自我的探知
在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中,形成性的动态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方面能否及时有效的给予学生教学效果的反馈,对于学生的自我探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另一方面,动态评价会让老师及时调整授课的方式和内容,积极响应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来安排学习内容、过程和节奏等[6]。
教师在进行参与教学设计的时候,除了根据未来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系统化教学内容。同时也会特别关注学生对课堂的把控感。在项目设计中,逐步推进学生对“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和互动和课后作业”环节的全程参与。
在笔者刚开始使用参与式教学法的时候,学生其实是不太适应的。因为前期的基础教育大多是围绕课堂和教师本身,对学生比较忽略。因此前期大部分学生是没有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但是一旦正式上课,学生就会发现:课前准备若不充分,课中的讨论就无法参与,课中评分会及时反馈出来,此时,老师会做正向的引导,一般来讲,前三周的课程评价主要用于激励,在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后,学生会逐步适应课前准备,课中讨论和互动,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就会逐渐会建立起自己的思考逻辑。
通过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甚至参与对项目的设计、评价等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对自我和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依据马斯洛的心理层次理论,学生会逐步肯定自我,认识自我。同时在参与式教学的团队合作中,锻炼了对未来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自我学习、解决问题、沟通、管理、判断、决策、团队协作等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82%E4%B8%8E%E5%BC%8F%E6%95%99%E5%AD%A6/2699304
[2]赵炬明,实践与方法——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三,[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期:33-34.
[3]姚建光,参与式教学:理论构建与实证样本,[J]. 中国教育学刊,2011.01.
[4]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
[5]赵炬明,打开黑箱:学习与发展的科学基础 (上)——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二,[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3期.
[6]赵炬明,打开黑箱:学习与发展的科学基础 (下)——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二,[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4期.
作者简介:段玲(1984-),女,四川成都人,硕士,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改革等。
论文作者:段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学生论文; 认知论文; 式教学论文; 大学生论文; 这一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评价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