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8例患者PKP临床治疗观察论文_郑阳民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8例患者PKP临床治疗观察论文_郑阳民

郑阳民

新津县人民医院外三科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2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6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随机分为单侧PKP组与双侧PKP组,共累及椎体98个。于X线监测下,对病椎行单侧或双侧球囊后凸成形术。应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价指数方法,实施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疼痛症状均告缓解,随访6~24个月,均无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病情实施单侧及双侧PKP术治疗,可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骨折;压缩性;骨质疏松;脊柱;外科手术,微创性

本文为进一步证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临床应用PKP术式治疗的效果,选择性纳入了我院2011年2月以来所收治的68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定向给予了单侧及双侧PKP治疗治疗术式,并就不同术式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实施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纳入6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区间为58~81岁,平均年龄(72.3±10.2)岁,均为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病椎共计98个(T5~L4),临床无脊髓压迫征象。根据患者病情划分为单侧PKP组与双侧PKP组,其中单侧PKP组患者36例,累及单椎体患者17例,2个椎体12例,3个椎体4例,4个椎体3例,发生部位:T52椎,T6 2椎,T83椎,T104椎,T119椎,T1216椎,L113椎,L24椎,L32椎,L41椎。双侧PKP组患者共32例,累及单个椎体18例,2个椎体14例,发生部位:T102椎,T114椎,T1218椎,L113椎,L22椎,L33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引导患者取俯卧位,应用C臂X线机作靶椎定位,于体表作穿刺点标记,实施常规消毒铺巾,给予1%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至骨膜,在X线监测之下应用穿刺针经椎弓根实施穿刺,侧位透视现实穿刺针尖超出椎体后缘5毫米,正位透视显示针尖抵至椎弓根投影内缘,代表入针方向无误。进而取出针芯,于侧位透视监测之下,同轴置入骨钻,作匀速缓缓向前旋进直至椎体前1/4处,距离椎体前壁2~3毫米处停止,拔出骨钻置入球囊,于侧位透视下,球囊尖端最佳位置是处于椎体前3/4处,以附带压力表的注射器向球囊内部注入造影剂,推注造影剂1ml后,从球囊轴内取出钢丝针芯,于C壁X光透视之下缓缓扩张球囊,注意扩张压不可超出300PS,在正侧位透视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抑或球囊抵至椎体上下终板时即撤出球囊[1]。单侧组应用球囊完成1侧扩张,双侧组应用单一球囊先后完成双侧扩张。进而调配可于X线透视下显影的骨水泥,于X光监测之下低压推至椎体,当骨水泥填充满意抑或出现外漏时予以停止注射,并记录骨水泥注入总量,待骨水泥即刻凝固时,旋转骨水泥注射导管,令其同骨水泥分离并作注射装置拔出。为患者伤口覆盖上无菌敷料,实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20~30min,确定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结束手术[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评价方法

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价指数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同时测量观察两组患者椎体高度丢失率,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有数据纳入SPSS16.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其对比结果,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结果采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对比

本研究中,单侧PKP组患者均由右侧椎弓根穿刺,每椎体平均手术时间为(37.8±6.3)min,术中骨水泥填充量1.2ml~3 ml,平均(2.6±0.3)ml。其中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至椎旁软组织,1例患者渗漏至椎间隙。双侧PKP组每椎体平均手术时间为(53.6±7.2)min,术中骨水泥填充量4ml~7.3ml,平均(5.8±0.7)ml。其中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至椎旁组织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整体治疗情况均告良好。

2.2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均告缓解,术后6~24 h患者下床活动。单侧PKP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平均(7.8±2.4)分,术后平均(3.2±0.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不良指数均比75.82%,术后不良指数均比28.74%,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双侧PKP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平均(8.3±2.5)分,术后平均(3.6±0.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不良指数均比73.64%,术后不良指数均比30.16%,手术前后差异显著。两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比,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20个月,随访期间无疼痛加重病例。

2.3 椎体高度对比

丢失率:单侧PKP组术前骨折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丢失率依次为42.1%(18.4%~72.2%)、30.4%(12.5%~47.8%);术后骨折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丢失率为27.8%(10.3%~62.4%)、22.7%(8.5%~38.4%。双侧PKP组术前骨折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丢失率依次为37.9%(11.2%~64.5%)、23.7%(6.2%~38.3%);术后骨折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丢失率为19.4%(5.7%~44.6%)、18.3%(4.7%~31.9%);

恢复率:单侧PKP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为42.6%(17.4%~81.5%),双侧PKP术后为57.4%(24.7%~90.2%)。单侧与双侧PKP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存在相应差异,测量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椎体高度均可有效恢复。

3讨论

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水平的不断加剧,老年骨质疏松病症日益影响着中老年群体健康,尤其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更日趋成为老年患者常见病症。此类患者临床主诉表现为剧烈腰背疼痛、活动功能受限、需长期卧床,且生活难以自理,亟待临床合理优化治疗[3]。为进一步减轻病患疼痛,规避老年患者长期卧床而致的各类并发症情况,近年来临床针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治疗,开始逐步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PKP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原理,是将一种可膨胀性气囊经皮穿刺置入椎体,待气囊扩张之后再予以骨水泥注入,以固定椎体、降低患者疼痛度的同时,改善患者椎体畸形情况,从临床层面来讲,PKP技术能够显著恢复患者椎体硬度及强度,同时也可部分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予以后凸畸形矫正,且气囊扩张之后促使椎体内压力降低,保证骨水泥的注入更加安全[4]。综合来讲因此术式所具有的微创特性,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创痛相应较小,且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情,逐步成为了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

笔者认为,临床中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PKP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作综合考虑,针对较多骨质疏松压缩椎体、中上位胸椎抑或高龄患者的PKP治疗,能够选择单侧穿刺,以降低患者俯卧时间、术中并发症率及X线暴露量。而针对单个及两个椎体的压缩骨折患者,双侧PKP的骨水泥分布相应较好,便于压缩椎体的恢复。本研究中通过定向分析68例患者病情,给予了单侧球囊后凸成形术与或双侧球囊后凸成形术,两组患者临床恢复均相应较好,由此证实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丰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1):50-54.

[2]钟华.红外线透视导航下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5(11):110-112.

[3]祁洪近.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11):51-53.

[4]杨建平.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17(11):838-841.

论文作者:郑阳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  ;  ;  ;  ;  ;  ;  ;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8例患者PKP临床治疗观察论文_郑阳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