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科技制高点——我国高科技发展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科技论文,制高点论文,我国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8年,邓小平同志分析了世界高科技发展态势后敏锐地预言:“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他高瞻远瞩地指出:“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几年过去了,小平同志的话已得到了有力的回答。在国家的精心组织和科学界的艰苦努力下,我国已逐步抢占到科技的“制高点”和“前沿阵地”,开始步入世界高技术之林。
1986年11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全面实施。这一计划因由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芬允四位著名科学家于1986年3月提出而被命名为“863”计划。
“863”计划根据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原则,确定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等七个领域的主攻方向,其目标是缩小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在有一定优势的项目上力争有所突破。于是,新时期有组织有计划地大规模发展我国现代高技术的序幕就此拉开。
“863”计划实施到现在,已有八年多时间。八年中,一支阵容整齐、精干的国家高技术队伍荜路蓝缕,占领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制高点。据统计,每年参与“863”计划项目研究的科技人员达1.3万余人,直接参与决策的专家近200人。这些我国科技界的精英们齐心协力,夜以继日刻苦攻关,取得一批令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
通过“863”计划的实施,我国生物技术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尤其在培育遗传工程农作物方面,已走在西方国家的前面;在信息技术方面,在量子阱器件、分布反馈激光器等一系列重要光电器件的研制方面引起国际重视;在自动化领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研究与应用,6000米水下机器人的海试成功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新材料领域,氢化物/镍电池、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并已向产业化方面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科委组织的五个领域中,已取得研究成果近700项,其中达到国际80年后期水平的有近400项。在一些重要领域的相当一部分研究已开始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不同程度地进入到国际高技术俱乐部中。
“863”象代表中国高技术的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世界科技的“制高点”上。
高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增强综合国力、振兴经济,所以发展高技术产业也就自然放在同发展高技术同等重要地位。曾有专家测算过,手工业和传统的自然经济,平均每人每年产值不超过1000元;传统工业每人每年产值可达一万至几万;而高新技术产业,人均年产值大多在10万元以上。
正是基于对高新技术及其成果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信心,1988年8月,与“863”计划相配套,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为宗旨的“火炬”计划,在国家科委的组织下全面铺开。
“火炬”计划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好、有规模生产能力的成果重点扶持,项目遍及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与信息、机电一体化和新能源、高效节能与环保五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4年底,“火炬”计划共组织实施国家级项目1940项,地方项目4750项,累计新增工业产值1427亿元,利税总额244亿元。
为了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我国还在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开放地区相继建立了各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0多个。去年,仅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96亿元,工业产值1584亿元。
“火炬”计划实施以来,还建立了70多家创业服务中心,这些创业中心被称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据不完全统计,正在其中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000家,高新技术项目2000多项。
有专家估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形成燎原之势,到本世纪末,沿长江、环渤海、东南沿海和欧亚大陆桥将崛起四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产业的年技工贸总收入将达到5000亿元。
中国正在走上高科技兴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