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政策效应分析_国债论文

国债政策效应分析_国债论文

关于国债政策的效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债论文,效应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运用国债筹措资金、干预经济生活的功能作用愈发显得突出。尽管我国现有的财政政策内容已涵盖了国债政策,但客观上,国债政策仍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作为一种独立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在形成之中。当前,国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国债的结构在日趋复杂化,因此有必要对国债政策所产生的各种经济效应进行分析,从而为这一政策的良性运作提供理论依据。

国债的政策效应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债的扩张性货币化效应

在连年财政赤字状态下,已无财政结余可言,通过征税弥补赤字又不合适,因此就只有发行国债、向银行透支借款和发行货币这几个办法了。直接使用后两种方法,无疑将直接迫使中央银行追加超额基础货币,使基础货币流出银行闸门,经财政、企业之手转存入商业银行,任其派生扩张,最终形成多倍的扩张货币量。实践证明这种作法在我国是不可取的。如果用发行国债弥补赤字,也不可避免地要引起货币的扩张效应,所不同的只是,这种货币扩张不直接要求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进行扩张,而是经历了一个间接的过程。第一,中央银行直接承购国债,如果是以压缩货币发行和冻结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为条件,则不会使国债发生货币扩张效应。第二,若商业银行在不增加对中央银行的临时借款下认购国债,也不会使国债货币化及多倍扩张。第三,强制企业或银行等单位购买国债所产生的影响,最终要通过改善政策工具本身来更正,否则,企业或银行就存在资金短缺,若任其发展就会导致经济衰退,若软化预算又会爆发通货膨胀。因此,处理两难的最好办法就只有改革国债政策本身,如国债期限结构、利率弹性及买卖转让市场化等。这样,国债的货币扩张效应就小些。

由此可见,发行国债所具有的扩张性货币化效应,在我国还比较大,但尚未达到中央银行货币乘数效应的程度。因此,我们既不要等闲视之,也不要把它与货币乘数等量齐观。

二、国债本息的支付效应

国债既然是一种信用,则必然支付本息,为此,政府必须预先预备一笔财源以应之需。一般而言,这种财源主要是税收收入。所以,以政府为媒介的资产再分配就产生了,即一头是国债持有者在某一时期内所应得的国债本息,另一头是纳税者的等量纳税。其经济转换关系的出现,就是国债本息的支付效应,或称作国债支付的税负效应。

国债本息的支付效应或税负效应,是通过对应税人的征税(有时是增税)完成的。由于征税对国民所得再分配金融资产及其他资源存在着总量及结构影响,因而此种效应也必然对上述各变量产生不同的经济函数关系。如征税使用国债本息支付实现的同时,引起公共部门与民间部门资产或所得持有比例发生变动;征税行为迫使居民重新调整金融资产(包括储蓄、证券、手持现金等)结构及其同其他类实物资产(如房屋、黄金饰品、电器、家具等)之间的比例;支付国债本息对公众所得分布及所得总量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等等。此种国债效应的存在,正是国债起作用的根本前提。具体来说,其作用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维护国债的正常运行;2.调节资源的分配比例;3.间接刺激公众进行资产的合理分配或选择。当然,这种作用只有在国债及税收体制相当完善和国债总额不超过应税人的税负承受力时,才完全体现出来。

三、国债的通货膨胀效应

发行国债以弥补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是否构成制动影响,历来是评价公债经济是非功过的一大论点。凯恩斯学者认为,公债发行量的增长,会通过扩大社会有效需求和扩张货币供应量而引发通货膨胀。它是以国债的过度增长和国债急剧货币化为前提的,这恐怕不存在争议。据此,我们可引伸出两个论点:1.不引致过度供给国债增长,与通货膨胀无关;2.引发货币过度供给的国债增长,必将造成通货膨胀。

下表列示的是8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的债务增长率、货币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国别 债务增长率(%)货币增长率(%)通货膨胀率(%)

加拿大15.77.5

8.8

美国 13.47.1

7.0

西德 17.76.8

4.1

日本 35.56.5

3.1

法国 20.510.5 10.4

意大利21.616.0 16.0

英国 12.812.4 12.9

很显然,国债增长导致通货膨胀,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国债增长本身通过国债的扩张性货币化效应,直接引发货币的过度供给和物价上涨,从而产生通货膨胀;其二,货币供给本身已达通货膨胀的临界水平,国债的注入正好促进了通货膨胀的实现。前者的主因是国债过度增长,辅因是中央银行维持银行正常运转的货币供给;后者的主因是中央银行货币扩张,辅因是政府国债的推波助澜。这样看来,国债增长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乃是一动态值,即要看已有货币增长率的程度对未来通货膨胀产生影响的“距离”长短而定。若“距离”短,则国债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启动影响较小,但对通货膨胀的规模影响就大;若“距离”长,则国债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启动及规模影响均小,或根本没有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国债规模及国债的通货膨胀效应程度,完全取决于这种“距离”,因而不能片面地认为发行国债同通货膨胀有或没有相关关系。

四、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

我们知道,国债起码有三方面的职能功效:1.被动赤字融资;2.积极主动地刺激经济增长;3.消极的货币膨胀。第一、第三两个功效总而言之是不令人愉快的,尽管前者使财政暂时躲避了困扰,平衡了收支,但国债毕竟是债,倘若未来年份做不到有足够的偿债结余,就会最终喝下先前酿造的苦酒。就第二个功效而言,无疑是决策者所乐意追求的,即国债除具有一般融资效用外,还能刺激经济发展,扩充社会总财富。要实现这种理想的境界,至少应具备如下条件:其一,国债的发行并非使货币供给增长率达到通货膨胀水平,因为简单地讲,通货膨胀只会将长期的经济增长吞食掉;其二,以上述条件为前提,货币化的国债促使经济增长,主要靠国债使用的经济效益来体现,否则,国债最多也只能起被动融资的作用。当然要满足这些要求,货币的适当供给和国债制度本身的合理(如国债的自由买卖、期限结构符合投资者的意愿及偏好等),乃是急中之急。

总括起来看,国债的各种效应是互相补充、彼此关联的。国债的扩张性货币化效应明确地将国债问题与货币问题联系在一起;而国债的本息支付效应又从国债偿还的角度,强调了这种联结及其与税收决策的关系;国债的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效应,再将国债、货币及实质经济增长,看作是一个动态运作的系统的三要素,揭示了国债同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的理性与度量关系。由此可见,国债的运行对客观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同时,又必须注意到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配合,因为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看出,国债政策虽可独立,但绝不是孤立的。只有三者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宏观经济政策的协同作用,也才能使国债政策的独特性功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标签:;  ;  ;  ;  ;  ;  ;  ;  

国债政策效应分析_国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