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这是地理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等高线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做了一定的探讨,让学生在认知、绘制、判读等高线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模型;等高线;课程理念;主动探究
七年级新生多处于青春发育前期,思维的发展大多需要借助于具体事物的刺激,从而发展具体的形象思维。所以笔者在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利用当地的资源构建教学用具模型,激发学生兴趣。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地理知识的价值、形成对知识的正确应用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教科书的内容呈现是:在提出“怎样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后,直接强调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关于“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是让同学们阅读教科书中“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和“等高线示意图”及相关的文字说明来形成对等高线的概念并理解等高线。这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尚未接触立体几何的知识,直接让他们从平面图中建立立体模型、判读内容必然困难,这无疑使学生在此处产生疑点、形成难点,这样学生对以后的教学,如利用等高线来进行地形图的判读,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为此,笔者在这部分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初中新生的思维能力、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结合教材中呈现的知识,利用当地的红薯资源雕刻成多种山地模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借助模型,认识等高线的绘制过程并形成概念;再利用图、型结合发展兴趣,来强化等高线在地形图判读中的功能和价值;最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形成分层设色地形图,创设新的亮点来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关于“地形图的判读”这一课堂教学过程,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接受知识、形成能力?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教师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景无疑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特别是当有些内容离学生生活很远的时候,文化背景不同的时候,我们让它再现,重新感受,重新体验,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地表形态后,提出问题:“山地形态复杂多样,我们如何来描述山地不同部位的形态呢?”,再出示用红薯刻成的各种形态的五种山地模型,将其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感知山地形态,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2.利用模型,认识山地形态
教师利用各种山地模型,指着不同的山地形态,描述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形态特征。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再用投影进行图示,讲述各种部位名称,然后让学生分别在投影图片上和山地模型上指出并描述各种山地形态,加深巩固学生的记忆。
3.借助模型,感知等高线
教师在学生认识山地不同的部位名称后,再出示一个课前已经充分准备好的山地模型,这个模型已经按照相同的厚度水平切成多层,并将每一层的下表面的中间切去一层,只留下环状的周边部分,并涂上印泥,然后从上到下将模型一层一层地取下。每取一层都将涂有印泥的周边轮廓印制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使每一层外轮廓线按其嵌套关系描绘在一起。这样每层留下的痕迹就表示高度相同的等高线。
4.阅读教材,认识等高线
在学生观察完教师绘制等高线的过程后,学生已经有了一点要亲自实践的心理欲望。教师再恰当地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示及文字说明,让学生阅读、理解。这样,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模型帮助下,就很容易接受和认识等高线了。为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绘制等高线做好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
5.参与活动,绘制等高线
学生经过观察、阅读、理解后,已经充分具备制作等高线的能力,这时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绘制等高线是必要的。教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模型、切割用具呈现给学生。教师再仔细讲解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做一定的切割示范,然后让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6.图、型结合,判读地形图
在学生绘制完等高线后,让学生对照模型,在自绘的地形图上判识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为了深入和全面地让学生学会从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表形态。教师再通过投影图示全面内容,强调判读方法。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经历了等高线的制作过程,从中体验到了制作的艰辛。这样做必然能使学生牢记在活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同时学生也全面地学会了用等高线来判读地形图。
7.反思活动,挖掘新亮点
教师在总结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将没有做完的个别小组留下的没有切去内部部分的红薯层片收集起来(或者是教师示范中留下的),先按一定的顺序堆积成小山模型,再分别在他们的下表面涂上不同颜色的水彩(注意颜色的混合问题),并将它们下表面涂的水彩按其嵌套关系叠加印制在同一张白纸上,就形成了一张分层设色的地形图。这样创设,既激发了学生新的兴趣,又让学生感觉到用分层设色法描述地表形态一目了然,使学生心如明镜。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这种理念,又关注了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得了知识并掌握了方法。
论文作者:赵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等高线论文; 学生论文; 模型论文; 山地论文; 地形图论文; 教师论文; 形态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