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管理;创新效果;评价机制
1管理创新的内涵
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最早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的概念,将创新定义为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熊彼特对创新的界定,强调创新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活动,强调它是一个新的活动。RayStata首次提出了企业中的管理创新问题,明确指出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瓶颈,明确区分了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并把组织学习看作是管理创新发生的主要过程。Benghozi把管理创新与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区别开来,指出面对多元化、企业间竞争加剧、技术变革加速等市场环境,企业要解决的问题不只是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还应有管理的问题,如内部协作流程、发展费用的控制、个人管理等。国内较早提出管理创新概念的是芮明杰和常修泽等教授。芮明杰教授把管理创新定义为创造一种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常修泽等人在对管理创新的内涵理解上,提出了管理创新的目标即降低交易费用,并将其视为组织创新的外延。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应用案例方面,而对于管理创新的评价研究相对较少。
2铁路运输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铁路运输企业管理创新发展不平衡
有的铁路运输企业有着开展管理创新工作的管理办法,有着归口管理的部门来开展组织工作,每年能够作为一项常项工作展开;有的铁路运输企业则完全凭借部门或者单位主观能动性自发开展管理创新活动,没有制度和机制保证;还有的铁路运输企业几乎没有开展此项工作。很明显,管理创新工作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同,发展水平极其不平衡。
2.2管理创新与安全发展不统一
安全发展是影响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极易造成“变化就是风险”、管理创新会对安全管理造成不利的错误观念。同时,也不排除在开展管理创新过程中存在脱离实际工作、理论性强、实践性差、研究成果转化为运用少的现象。
2.3缺少有效的效果评价机制
目前,能够正常开展管理创新工作的铁路运输企业,在对管理创新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往往是以专家评审的方式为主,专家评审一般会对创新研究成果给出评审得分。这样的方式虽然以量化的手段来体现研究成果的质量,但极容易有着个人主观性强、专业限制片面性等问题,是否实现有效的、客观的评价有待评估。
3构建铁路运输企业管理创新效果评价机制
3.1评价目标选取
科学地选取评价目标是实施管理创新效果评价的起点。任何企业活动都是由众多要素构成的,与外部环境不断发生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动态过程。企业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内容、形式和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企业内部的各种要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也会引起企业生产经营的连锁反应。为了让企业适应各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进行管理创新,使企业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铁路运输企业亦是如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铁路企业管理创新活动进行评价,最终的目标就是有效衡量管理创新的效果,探索提高创新效果的方法。
3.2评价对象确定
确定评价对象是开展管理创新效果评价的基础。管理创新效果本身就是一个较为抽象和难以明确界定的概念,衡量指标较多,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根据数年来关于评价管理创新工作的实践经验,选取创新性、实用性和课题报告质量作为评价对象。
3.3构建模型
为了能够构建方程模型,必须根据理论或以往管理创新效果影响要素,构建潜变量和显变量以及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即设定初始模型。本研究是根据近年来管理创新工作中研究成果的评价进行探索性分析的结果,得出影响管理创新效果的评价对象。以此提出假设:铁路运输企业管理创新效果的基本评价对象由创新性、实用性和课题报告质量三个相互独立的基本维度组成,影响创新效果的评价对象包括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人员工作经验、领导重视程度、创新环境、基层职工工作氛围等五个相互独立的基本维度,也是无法直接测量的。
其中,ηi(i=1,2,3)是模型的内生潜变量,分别表示创新性、实用性和课题报告质量。ξj(j=1,2,3,4,5)是模型的外生潜变量,代表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人员工作经验、领导重视程度、创新环境、基层职工工作氛围。建立如下假设关系:A1:“创新性”对“实用性”具有正向影响;A2:“创新性”对“课题报告质量”具有正向影响;A3:“实用性”对“课题报告质量”具有正向影响;A4:“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对“创新性”具有正向影响;A5:“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对“实用性”具有正向影响;A6:“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对“课题报告质量”具有正向影响;A7:“人员工作经验”对“创新性”具有负向影响;A8:“人员工作经验”对“实用性”具有正向影响;A9:“领导重视程度”对“创新性”具有正向影响;A10:“领导重视程度”对“实用性”具有正向影响;A11:“领导重视程度”对“课题报告质量”具有正向影响;A12:“创新环境”对“创新性”具有正向影响;A13:“基层职工工作氛围”对“实用性”具有正向影响。根据初始模型,可以建立公式(3)的结构模型,反映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各评价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测量模型(1)、(2)的建立,需要确定与每一个潜变量有关的可测变量。通常,一个潜变量会对应不少于2个可测变量。当潜变量和可测变量以及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完毕,形成初始模型。本研究中,对内生潜变量设定11个可测变量;对外生潜变量设定18个可测变量。
3.4模型评价
模型评价就是评价以模型参数再生可测变量的协方差矩阵∑与可测变量方差协方差矩阵S的拟合程度。如果模型正确,∑=S的各个元素越接近于0,表明模型越能很好地拟合数据,所建模型越有效。模型评价之后,如果模型拟合效果不佳,则可以对模型进行不断修正、调试来提高模型拟合效果。通过验证模型的信度与效度,可以衡量所建立的创新性、实用性和课题报告质量的评价机制模型。信度、效度越高,说明对观测对象的量化方法越客观有效,反之,说明量化方式有调整优化的空间。
4结论
本文对构建铁路运输企业管理创新效果评价机制进行了探索,提出以结构方程模型为评价方法,采取量化的手段来构建铁路运输企业管理创新效果评价机制,算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对铁路运输企业评价管理创新活动的效果提供一些思路供参考。现有尝试没有验证模型的拟合程度,也没有通过具体数据来演算模型的使用过程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叶晓靖.提升我国铁路运输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08.
[2]马驷.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3]张可.铁路运输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论文作者:敖文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管理创新论文; 评价论文; 铁路运输论文; 模型论文; 变量论文; 企业论文; 效果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