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城市人口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及城市公共设施等的需求量都在迅速增加,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影响着城市环境及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和设计工作包括城市工业园区或住宅小区的给排水规划与设计、建筑物之间的给排水消防设计及道路给排水设计等,其规划设计应遵循节能、节地原则,并重视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使用,以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抗洪防涝的排水能力及污水处理能力。本文对于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与设计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希望为以后的具体工作起到实际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常见问题
1、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中国城镇化进程在近年来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发展,城市化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国仍然面对诸多挑战和问题,城市居民的安全用水及城市污水排放等问题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市政工程给排水合理的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解决我国城市用水供需矛盾,城市居民的逐年增长使得城市水资源出现供不应求的紧张局势,水资源的供应增量已经满足不了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给排水系统的合理规划设计,可以有效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用水压力。其次提升城市人口用水质量,国内城市自来水质量与国际仍有很大差距,水质还达不到直接饮用的程度,市政工程给排水的设计规划是确保水的安全供给,提升供水质量以满足人们的健康用水需求。最后排水系统的合理规划设计可有效处理城市污水、雨水的排放问题,及时可靠地排除城市区域内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使城市免受污水之害和暴雨积水之灾。
2、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2.1、环保方面
作为现代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直接要求,环保理念必须贯穿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市政排水工程若要满足其经济效益和环保要求,不仅要达到城市建设的标准,还要在自身具体的施工建设中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达到城市所提供规范的环保标准。
2.2、协调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讲,协调要求是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中,通过结合城市建设中的所有工程,设计出具有协调能力的建设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市政给排水科学、完善的优势,还能够有效提高城市化建设效益,促使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完善。
2.3、目标方面
作为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最终原则,目标要求也是其规划设计人员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比如,在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满足居民城市用水就是其规划设计的目标要求。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为充分利用城市生活供水优势,达到市政给排水建设标准,要根据城市具体的生活用水情况,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发挥目标要求的约束作用。
3、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问题
3.1、设计规划的科学依据不足
当前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主要参照《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的各类指标、标准,并以水量预测、水平衡分析作为设计的核心内容[1]。但是国家规范缺乏对用水工艺、用水器具、用水行为等的详细规定,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未能及时更新规范,使得设计工作的科学依据不足。
3.2、给排水规划设计与城市的其他功能不相协调
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的规划设计工作需要结合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城市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因地制宜实现给排水工程的合理规划设计,部分地区对于防洪抗涝的设计要求较高,如果设计达不到要求标准,在遇到连续强降水的天气时可能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的瘫痪。给排水系统绝不是孤立的城市建设系统,它是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其规划设计需要实现与城市其他功能的协调发展。
3.3、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存在不足
城市污水的排放对于城市环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城市污水不能直接排放,需要集中到污水处理厂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的沉淀处理再次利用到城市绿化中或进行有效排放。但是在实际的排水系统设计中存在排水管网布局不合理、管道流程路线过长且迂回过多,使得排水的效果不佳并不利于管道的后期维护。另外,住宅区内的沉砂井、化粪池、排水管网的标高与市政管网不统一容易造成排泄不畅甚至倒流的现象。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还将造成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
3.4、设计编制延误,未确定的因素多
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会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在施工周期上往往是一再压缩,市政道路的建设速度较快,往往道路已经开始铺设,而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工作尚未完成,造成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滞后于道路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不能满足施工现场实施条件的情况,在道路建成后需要进行设计修改,导致道路建成后的重复开挖,造成设计工作的重复及工程改造的时间、资金浪费。
4、改进的措施
4.1、给水系统
当前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在对给水系统进行设计与规划的时候,需要对周边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运用。例如,可以将城市附近的水库进行开发从而获取水资源,然后合理规划给水系统的供水渠道,通过将水资源进行净化,作为城市日常供水。另外,在降水较为频繁的季节,还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以及处理,经过处理之后的雨水,如果符合相关规定,就可以作为城市的供水来源。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工业生产中所排放出来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用作市政绿化的日常灌溉等,从而对水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
4.2、排水系统
在对市政排水系统进行设计与规划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位置,将其与城市进行有效结合,保证排水系统能正常运行。另外,还要对降雨量进行全面考虑,合理设置排水管道,避免在雨水充分的季节出现内涝灾害。在对排水系统进行设计与规划的时候,必须要从城市整体角度出发,保证排水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保证排水系统具备较强的排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排水系统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4.3、污水系统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流制与分流制。根据一般情况而言,老城区适合使用在合流制,而新城区适合使用分流制。但是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对于分流制的使用频率并不是很高。因此在对污水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据有关的实验表明,在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设计与规划的时候,选用具有专业技术的团队实施监督及施工。截流式合流制是在进河流前设置截流干管,使早期雨水和污水通过截流干管都进入水处理厂,投资较省,适合中小城市。使用该方案的时候,采用合流可以利用地下已有的管道进行排水处理,无需再加建设,可以节省资金,故大量实施。合理设计与规划污水的去向。当前我国坚持科学发展的观念,对于资源提倡回收利用,水资源也是如此,通过对污水进行回收利用,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修复。污水可以经过中水回用等处理,投入景观设施,或者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善水质,再使其流入内河。
4.4、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雨水是市政给排水系统中必然的排水内容,是其不可缺少的环节。雨水排水系统应该和防洪规划密切联合,并紧密结合城市的发展。例如有些城市的道路交通,存在较短的排水重现,也就是在道路交通发生洪峰的概率较高,给雨水排水管路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对雨水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需要对雨水排水管道进行多次科学合理的压力测试,细致缜密的协调竖向标高,从而根据交通路段的实际状况进行有利于雨季快速排水管路系统的设计,最大限度的避免重现期短的路段内水的满溢现象的发生,确保城市交通的安全顺畅。
4.5、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
主管部门以及业主在设计阶段认为排水管线是很简单的,不需要专业知识也能进行。有一部分城市的管理部门也有这样的想法,排水工程都由非专业者设计,结果就导致了设计的排水管口径过小,管道多埋深度太浅,在排水系统近期以及远期的建设对接没有充分考虑。城区规模扩大的同时用地的性质也在发生变更,水源汇聚面积也会增大,当发生暴雨时,会由于排水不通畅导致地势低的地方出现内涝。业主要委托有设计资历的单位进行排水工程设计工作,使设计经过评审,以保证排水工程的质量。而对于主管部门,要重视对排水工程专项的规划,没有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的城市,应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委托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对排水规划进行编写修改,尽快解决排水工程设计没有排水专项规划的问题。排水工程的设计除了要委托单位具有相应设计资历,还要根据工程的大小、性质等严格按照设计步骤进行。尤其是在开始设计的时候,应当请当地的有关部门以及市政排水专家进行评估审核。通过评估审核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修改。完成施工图之后必须按照建设部门的具体要求,经资质审图公司进审查修订以后,才能进行实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进行设计与规划的时候,需要使用合理的设计手段与方法,提升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水平。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人们的日常所需,同时还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依据实际情况,遵循相关的设计原则,保证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另外,还要做好必要的技术措施,全面提升市政给排水的设计与规划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慧慧.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现状及改善对策[J].智能城市,2016,05:240.
[2]尹仪松.如何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J].绿色环保建材,2016,09:195.
[3]吕世鑫.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1:66-67+71.
[4]李宪波.探讨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6,50:83-84.
[5]张蕊蕊.浅谈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管线施工工艺[J].智能城市,2016,11:185.
论文作者:龚奇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给排水论文; 城市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市政论文; 水资源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污水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