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入学考试的新亮点:语文综合学习_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入学考试的新亮点:语文综合学习_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新课标下的中考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标论文,中考论文,综合性论文,新亮点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最能突显《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是:“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中首次增加“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成为2007年中考语文命题的新亮点、新考点。“综合性学习”出现在中考试卷的第一部分,即“积累与运用”部分,分值占9分。题目如下:

按要求完成第6至8题。

班上将开展“话说广东历史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你在活动中介绍一位广东历史人物。为了完成任务,你将采访有关人士。

备选历史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詹天佑、孙中山、廖仲恺、蔡廷锴、彭湃、叶挺、叶剑英、秦牧、李小龙(也可另选)

6.你准备介绍的历史人物是__。你打算采访的对象是__(写出采访对象的身份)。(1分)

7.为联系采访,你打电话给采访对象。开头你该怎么说?要求说明目的,语言得体。涉及学校名称和自己姓名时,请用A、B、C等字母代替。(4分)

8.请你根据需要,拟定3个准备在采访中提出的问题。(4分)

这是一道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主要考查学生拟出采访活动计划、提出问题、口语交际等素质的“综合性学习”试题。“综合性学习”第一次进入中考语文试卷,有相当的难度,对考生来说极具挑战性。据评卷老师反映,这道题让好些考生无所适从,而纷纷失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该怎样来应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肤浅认识。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不足

由于有些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不深刻,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全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只是停留在某些教师的口头上,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有被忽略的可能,有些语文教师依然是靠着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驰骋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

模式比较单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基本上没摆脱三种模式:语文课外活动课、活动作文课和单纯的作文课。这样的综合性学习目标就显得单一,还局限于对某一项技能的活动演练,只能提高学生的某项语文能力。

依赖课本行事。教者总放心不下教材,唯教材是举。即使学生办不到的,也要让学生去瞎编乱造,在课堂上表演些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有教师把综合性学习单元当作课文放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就完全背离了综合性学习的本质。

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作为农村中学,综合性学习的开展确实存在着种种困难。如:所处环境经济文化落后,教学资源缺乏;住宿生多,学生很难找时间开展综合性学习;学生忙于作业,没有精力搞综合性学习;学生、家长不够重视;农村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也比较差,等等。因此,综合性学习课也就成了作文课,学校也没有有效的方法进行检查。

教师的理念没有改变。教者还没有认识到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有时也怕麻烦,懒于行事;或者认为离考试太远,不愿意多花时间去拓展。这样,必然导致语文教学效果不明显,成绩不理想。

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对策

如何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的编排,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但我们认为:课本中的一单元一次的综合性学习只是“砖”,真正的“玉”要靠老师来“引”,教师应将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渗透于日常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从而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教师、学生、家长等都应该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综合性学习启动的起点和实施的基础。因此,要从尊重学生的个体情感、个性思维考虑,最好是变教师的激发为学生的自发,要让学生一开始就认识到,这样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更自主的活动,进而乐于参与其中。农村初中生的综合性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有待提高,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在充分了解社会和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提供的学习主题,科学、合理地设计好综合性学习题目,让学生容易完成。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再次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培养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

把握语文学科的本性,实现综合性学习之“综合”。综合性是语文天生所具有的特性。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因此,综合性学习理应在“综合”二字上做文章,明确“综合”的具体指向和覆盖的范围。首先要实现语文学科内部的综合。其次是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综合。第三是立足语文主体,实现跨学科综合。实施开放性的综合性学习,使学习内容不再囿于语文学科内,况且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的呈现或学习似乎都离不开语文这个载体,毕竟“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其他学科实现综合势成必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当然,这方面的综合要突出语文主体地位,体现语文的本性,注重共通性。不能本末倒置,盲目综合,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搞成其他学科的学习。

如何备考“语文综合性学习”新考点?

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有相当的难度,对考生来说极具挑战性,但是只要抓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特别是抓住“语文活动”这个核心,我们就会有的放矢,理出头绪。而且,中考必然会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考虑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发展状况,加上“综合性学习”刚进入中考语文试卷,出于题量、分值、难度的限制,“综合性学习”不会让大多数考生感到为难,因此大可不必对其心生畏惧。

抓住“语文综合性学习”考点的特征

实践性。过去,我们更多的是“面向文本”,而“综合性学习”则把我们引向“面向实践”,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学会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综合性学习”命题的中心是“活动”。试题大多会设置特定的情境,考查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同时,实践经验也是学生解题的主要依据。

语文性。“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的活动必然是立足于语文学科的,能够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迁移的水平。需要考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实践活动,特别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问题。

综合性。有两个层面的综合:一是学科内的综合,即综合运用多种语文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综合性的语文问题。如劝说某人参与某项活动,我们可能会需要相应的修辞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语言交际的原则与技巧等等。二是学科间的综合,即以语文学科为主,进行跨学科的渗透。语文学科是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基础工具,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同样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持。学科渗透能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开放性。主要指命题的灵活性和答案的不唯一性。考生在问题情境中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可多角度切入,形式限制少。答案不作统一规定,鼓励有创意的设计和表达等等。

明确命题趋势

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以及2007年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命题思路,我们基本上可以预测今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命题范畴,即利用语文工具,自主而富有创意地策划语文活动,学会交际、合作,通过探究发现并解决问题,并以恰当的语文形式表达自己的思维结果。主要题型包括:拟活动方案或计划;设计活动主题或主题语;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针对活动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观点,等等。

掌握一般的解题思路。

例如,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你认为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

(3)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答好这样的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审清题目,明确命题意图和要求。如上面例子第(1)问,要求考生设计宣传语,有的考生若忽略了这个要求,把国家推行普通话的宣传语“普通话,通天下”照搬过来,就不能得分。同样,第(2)问限定为语文活动,如果不加思考,匆忙罗列,很可能会一分不得。审清题目还可以缩小思考和答题的范围,找到解题的条件。第(3)问实际上是让考生立足于自己熟悉的校园生活,就推广普通话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的建议应有校园特色,并切实可行。如“把普通话纳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等等。

摆正心态,轻松作答。答题时不要过分紧张,不要被题目吓倒。上面例子中第(1)问无非是让学生突出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学生可以尝试利用一点修辞手法,如“普通话是我们沟通的桥梁”。我们还应清楚,许多问题开放性强,留有考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考生切不可畏首畏尾,局限了自己的思维。

积极调动自己已有语文的储备,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功能。解题时要有语文意识,从语文的角度去分析题目的要求和题目提供的材料或示例,运用语文知识去答题。这样我们就不难写出切合题意的答案。

掌握一定的答题规范。只要针对主要题型总结答题规律,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考生在拟对联、写广告词、写开场白时就会从容不迫,得心应手。答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也应中心明确,说话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标签:;  ;  ;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入学考试的新亮点:语文综合学习_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