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联盟“实效课堂”研讨会主题报告
贾福臣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新世纪学校 065900
一、转化成果见大效
建校开始,我校就做出了转化“十字”教学法研究成果,创建品牌名校的决定。为何这样自信?因为,2000年以前,“十字”教学法就取得了可信的研究成果。并且,该教学法是本校校长贾福臣亲自创建的,用来自然方便。
什么是“十字”教学法?就是“预习—读书—议论—讲解—练习”十个字,五个教学环节模式的简称。它的实践探索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1年始),雏形起于70年代,成于80年代(1982年形成),兴于90年代,成熟于21世纪。
1982年,“十字”教学法一诞生就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使它的诞生地——大城县臧屯中学的教学质量迅速得到提高,在五所国办中学升学考试中,由多年倒数第一名,一举变为多年正数第一名。1987年我调到大城县教育局任教研室主任之后,有机会在全县中小学推广,尤其是《“十字”教学法学科化实验与研究》1996年被批准为“九五”教育科学规划河北省教委级重点立项课题后,加大了推广力度,培训了2000多名实验教师开展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实践看,1993年廊坊市举行全市9个学科课堂教学大奖赛,大城县该课题实验教师参赛,7科(人)荣获一等奖,2科(人) 荣获二等奖;1997年大城县2名实验教师代表廊坊市参加全国目标教学研讨会,在云南玉溪现场作课均获一等奖。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中考升入省重点高中公助生的分数线比邻县高30~40分,几乎持续了近30年;高考成绩1992年以后也由全市几乎倒数第一,跨进了前三名,并且也持续了20多年。从理论看,创建者贾福臣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学刊》等发表该课题论文18篇,与实验教师合计发表该课题论文40余篇。先后获得全国、省教育实验、教育科研及廊坊市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10项。2000年《“十字”教学法学科化实验与研究》荣获了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大城县新世纪学校2000年创建,建校当年招生犯了战略性的错误,招生比其他学校晚近两个月,报名学生成绩差、数量少,2000年9月开学时在校生仅80人。2003年第一届初中毕业生中考第一炮没有打响,成绩很低,按文化分考入大城一中(省示范性高中)公助生仅有2人。这一没想到的结果使得学校缓慢的发展雪上加霜,出现了招生困难,原有在校生转出140多人的不利局面,学校发展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这一险境帮我们提出了“质量是生命”的命题。同时,也对“十字”教学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向科研要质量谋发展的理念没有动摇,下定决心转化“十字”教学法研究成果,加大力度继续实验与研究,使教学质量迅速提升,中考成绩到2006年攀至全县第二名,2008年夺得第一名。2008-2010年中考成绩获得了全县第一轮三连冠。
二、立项深研写辉煌
高处不胜寒,攀至到了县域顶点,再提高就会更难。这时,对“十字”教学法的研究也进入了高原期。其表现为:一是提高质量的速度逐步趋缓;二是教师对课题模式机械模仿多,对理论学习研究少,从2000-2010年十年间,除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副组长外,竟然没有一位教师发表有关校本课题的论文或实验报告。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缺憾。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没有后劲的。加上三年中考冠军滋生了自满情绪,导致2011年中考又出现反复,退居全县第二位。这就说明,我校的教学质量还没有达到稳保第一的程度。要想重夺第一,就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要稳保第一,就要有更大的提高。这样,没有向上的精神是不行的。但是,只靠加班加点挤学生的笨法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个办法简单,很多学校都抓得很紧,管得很严。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要靠科研,靠创新,靠高效课堂的突破。经过反复思考我们将校本课题《实施“十字”教学法 创建高效课堂的研究》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做了申报。还好,于2012年6月15日该课题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子课题。几年来,我们以校本课题高效课堂的创建为中心,以校本课题研究为动力,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保障资金,建全制度提供保障,组建队伍深入研究,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1.随着课题实验研究的深入开展,教学质量一路攀升
课题立项后中考成绩更为突出,又获得了五连冠:2012年中考318名毕业生全部被省示范性高中录取,录取率100%。2013年中考,378名毕业生被省示范性高中录取377人,录取率99.74%。2014年中考,408名毕业生,被省示范性高中录取404人,录取率99.02%。2015年中考,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总平均分406.66分,分别比全县其他3所民办学校高28.44分、44.12分、153.73 分;比县直属5所学校平均分高127.09分,比其中第一名高102.43分;比23所乡镇学校总平均分高214.58 分;比全县末位校高315.54分;比全县31所(不含本校)学校总平均分高147.49 分。483名毕业生被省示范性高中录取公助生394人,上线率达81.57%(2015年未招自助生),其中有 169人,占录取全县中考前506人的33.40%,其余89人全部被职教中心普高班录取。2016年483人参考,被省示范性高中录取391人,(其中特长生30人)公助生上线率80.95%。
至2016年14届中考成绩由下游跃升到八年第一,并且遥遥领先的实际,充分显示出校本课题“十字”教学法高效课堂的巨大优势。
2.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棋走好,全盘皆活。课题研究不但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开齐开全课程,保证学生全面提高;开办体育、音乐、美术特长课,发展学生特长,每年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一批音、体、美特长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学校体育代表队,在2013年大城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开展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聘请诗人专家于俊宽为小诗词爱好者们定期讲课辅导,使中华诗词文化瑰宝得到了传承,近几年学生在报刊发表诗词300多首,有112人153首诗词作品在全国中小学生诗词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由于“十字”教学法高效课堂的创建,有利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锤炼了科研型的人才队伍
(1)锤炼了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靠课题研究,课题实验研究的主体是教师。就是说,优秀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创办高质量学校的根本保证。为此,学校狠抓关键环节,更新用人理念,采取“引进留住、培养提高、激励用好”的策略,组建培育了一支独具特色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特点一:年轻化。学校教师主体是新大学毕业生。2015年任课教师72人中,35岁以下教师有55人,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76.4%;初三毕业班教师20人,35岁以下教师16人,青年教师占初三任课教师数的80%。
特点二:普通化。由于学校坐落在经济不发达的大城县城,再加上学校是“民办”,高学历的教师难聘。至2015年暑假前,一本学历的教师一个都没有;整个教师队伍由二本、三本、专科、中专或高中学历的教师组成。这样的教师队伍基础素质可称得上是普通化。
特点三:创新型。学校新教师占的比例很大,为了使青年教师扬长避短,尽快成熟起来,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法规,学政策,学习教学常规、教育科研知识和方法,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学习、实施、研究“十字”教学法,在实验研究中增长才干;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就这样,整个教师队伍提高很快,做到既能驾驭“十字”教学法高效课堂,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潜心研究出科研成果。至今,本校干部、教师已公开发表有关“十字”教学法的论文43篇,其中立项后37篇。
就是这支年轻化、普通化,然而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2)锤炼了一个科研型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是学校发展的火车头,要培养科研型教师队伍,要完成立项课题的实验研究任务,领导班子成员也要自我加压,带头搞课题实验研究。
“十字”教学法的创建者、课题组负责人、校长贾福臣亲自培训教师,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引起了全国多家教育组织和研究机构的关注,在原有中学特级教师、廊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中国优秀民办教育家、2015年度中国教育创新创业领军人物、光明日报社2016寻找中国好校长提名奖;被聘为《教育家》杂志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家大会理事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常务副校长李承先,中学特级教师、廊坊市跨世纪人才、曾任大城县教育局局长、大城一中校长,带头实践研究,发表课题研究论文;学校领导班子中,还有两名中学高级教师;另有中学一级教师、青年骨干教师。领导班子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科研型,教学领导管理人员人人有课题研究成果,体现专家办学;二是老中青相结合,使领导班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4.促进了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高效化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学校改革方案把“多劳多得”和“优质优酬”原则的体现,由重结果转向了重过程。比如,奖励制度:以往是多重于教学成绩,并且是一学期才出结果;新方案要求,在关注教学成绩的同时,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以及课题研究质量。由于管理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促进了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由于管理周期由一学期、一年缩短为几天、一个月、半学期,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对此,《中国教育报》报道,对以贾福臣为校长的大城县新世纪学校的领导和管理称:“堪称是‘专家治校、专家育校、专家育人’的典范。”
5.创办了人民满意的学校
由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高、知名度越来越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子女求学的首选,2012年招生报名人数2200多人,几年来每逢招生时节,报名人数一直是居高不下。
6.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实践成果是外在表现,理论成果才是内在的科学依据。
首先是研究课题的理论基础。
(1)从“十字”教学法的模式看高效课堂的创建。
①“十字”教学法的模式。
②从“十字”教学法的模式看高效课堂的创建。
预习——定向自达。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学习水平之后,编拟出预习提纲,提出问题性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预先学习课本内容,扫除文字障碍,感知教材,尽力试解疑难,找出不懂的问题,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通过预习,人人自学,为高效课堂创建奠定了基础。
读书——指导助达。这里的读书,主要指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为了使读书活动更有针对性,教师要采用提问等方式,收集预习信息,诊断学情,了解学生问题所在。根据教学需要,教师或出些思考题让学生在读书中思考,或布置些接近实现教学目标的题目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完成,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了解。
议论——相互启达。在读书的基础上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在适当时机,教师可提出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发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议论或辩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创造动因和表达欲望,使其认识发生飞跃。这种议论使原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变成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与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可以收到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互相补充的效果。
讲解——作结促达。通常讲解那些学生通过读书、议论仍然不懂的东西。讲解要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如预习、读书、议论、练习各环节中的启发、引导、过渡、衔接和评价等,主要是点拨和解惑。当学生在议论中欲求明白而不得、想说清楚却不能的时候,教师给以 “搭桥辅路”, 提示、点拨,使学生豁然开朗、顿时醒悟,这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作小结、讲规律,教给学生清晰的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这里强调,教师的作用绝不能弱化,教师讲解、归纳和总结,可使零散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还可以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练习——全面竣达。练习就是抓落实,这是巩固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使练习的内容既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又具有典型性,以便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根据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和失误进行矫正和补救,直到学生全部达标。课堂练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只有课上练习,才能做到当堂学会、当堂巩固、当堂形成技能技巧,才能高效。也只有如此,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十字”教学法的理论为高效课堂的创建奠定了科学基础。作为教学法,必须有理论支撑。1994年5期《人民教育》刊发的《“十字”教学法的探索》对“十字”教学法的理论作了这样的概括:“‘十字’教学法能够较好地处理教与学、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教法与学法、信息输出与反馈等方面的关系,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
①从教学论看,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A.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十字”教学法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工具书预习、读书、议论、练习和动口、动脑、动手、探求知识的规律,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同时,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B.在上课方式上,较好地处理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接受学习”主要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重在间接经验。其优点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获得较大的信息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等。其弊端是容易造成“满堂灌”,教师越俎代庖,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发现学习”是人们为了克服“接受学习”的弊端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倡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方式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发展。
C.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运用“十字”教学法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质疑问难,促使学生不断地思索、判断、推理、论证,这就必然会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品质的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又将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
D.从感知教材的效果看,较好地处理了听觉器官与其他感觉器官并用的关系。有实验表明,在测查儿童感知画片上物体的效果时,只用听觉的一组,能正确重现60%;只用视觉的一组,能正确重现70%;而听觉、视觉和言语动觉同时并用的一组则能正确重现86.3%。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应使儿童尽可能运用较多的感觉器官参与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十字”教学法注重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和言语、操作练习等动觉的并用,这就必然提高学生感知、理解、掌握教材的效果。
E.从课堂教学的特点看,较好地处理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课堂教学是现阶段我国教学的基本形式。由于课堂教学是按班级进行的,而班级又是由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组成的集体,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学内容、时间、进度、要求的统一。然而学生的基础条件却不完全一致,他们的认识活动特点、接受能力、完成作业的速度等也各不相同,这就出现了要求统一与存在个别差异的矛盾。运用“十字”教学法教学,预习、读书、议论、练习等都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进行的。他们的学习和提高都是在各自的基点上起步的,这就注意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又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学生各自提高的基础上,教师的评价、点拨、归纳和总结又给学生们一个统一的结论。这样就能在照顾个别差异的同时,大体做到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要求的基本统一。
F.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讲,使教法与学法较好地统一起来。近几年来,人们对学法给予了重视,从不同侧面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深化了教学改革。“十字”教学法同样是把教学重心从“教”转到“学”。在教学中,教师不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探求知识,摸索、领悟学习方法;教师讲解,不但讲规律性的知识,也指点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就较好地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了。
②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较好地处理了实践与认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实践,才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来源。运用“十字”教学法组织学生预习、读书、议论、练习,就是一个有序的学习实践活动。“预习”就是对教材的初步感知;课上“读书”既是对教材的深入感知,又是理解教材的开始;“议论”是对学习情况的交流,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加上教师的点拨讲解,就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规律,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结构。运用“十字”教学法,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求,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思考、领悟和应用,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增长才干。
③从教学信息论看,较好地处理了信息输出与反馈的关系。教学信息论认为,教学过程首先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教学不仅需要输出信息,更需要反馈。以往,我们很多教师讲课不管学生听懂没听懂,理解没理解,只是按自己的思路一灌到底,学生没有发言机会,其面部表情、眼神等细微变化又不能被教师及时发现,以致出现了学习误差也得不到纠正,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势必落伍、掉队。从这个分析出发,运用“十字”教学法,通过学生的议论,教师就能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情况方面的反馈信息,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节教学活动,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发出学习情况的信息一方面可与同学们交流,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补充和订正;另一方面也可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 或者对误差给以矫正。
④从人的心理结构构成看,较好地处理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十字”教学法不仅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也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关于“十字”教学法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前面已有论述,这里不再重复,仅就“十字”教学法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作一简介。如:在各教学环节实施之前注意交待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对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学习动机有重要作用;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创设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布置预习提纲,检查预习情况,引导学生读书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锻炼学生的毅力,磨炼学生的意志;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认真、刻苦、细致的品格;鼓励学生讨论、辩论,培养学生敢于追求真理的品质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进而成才都有重要意义。
上述“十字”教学法的理论,为高效课堂的创建奠定了科学基础。立项后课题研究取得了新的理论成果:
(1)深化了对“十字”教学法理论的认识。
教学法亦称“教学原理”“教学论”。研究教学的基本规律,阐述各学科通用的一般教学原理和方法。自有教育以来,人们就在研究教学法。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逐渐总结和积累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法,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教学法体系。如果对这一体系进行认真梳理,就可以发现:在教学法的体系中,基本上有两大对立的教学法,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体现在教学理论上,就是“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十字”教学法,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机结合,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这种教学法,对“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既不全盘否定,也没有全盘吸收,是剔除其“两说”之糟粕,吸取其“两说”之精华。就是说对“两说”进行了扬弃和整合。
①“十字”教学法对“教师中心说”的扬弃。“教师中心说”由德国赫尔巴特首倡。是主张教育活动应由教师主宰的学说。凯洛夫教学论作为传统教学论的完善化产物,对我国的影响是极大的,解放初期到文革结束几乎是一统天下近3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学研究界对教学论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热潮。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人们对教师中心说批评不断。这是因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主要是依靠教师讲授、灌输。人们称它是“满堂灌”、“注入式”或“填鸭式”。 有人形象地说这种教学法的上课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一灌就是一点钟”。“一点钟”似乎说得有些不准,但它确实是道出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的特征。显然,这种教学法的弊端很多,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记。就像母亲把食物嚼碎喂给孩子一样,教师把知识嚼碎教给学生,学生“吃现成饭”,很少动脑思考,缺少思维过程,久而久之,会造成知识上的“消化不良”。像这样,不经咀嚼学到的知识,很难牢记、巩固,很难会灵活应用。另外,学生经常在这样的环境里死记硬背,对教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智力得不到开发,能力得不到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加无从谈起。这样,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人,怎能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必须改革。
改革,也不是一味否定,是要剔除其弊端,对其优点还是要保留,对其精华还需要放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教育发展史上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至今也有可取之处。比如说,该教学法的主要特点“讲授”,也有需要继承的优点和优势。讲授的信息量大,教师能很方便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单位时间(一节课)内,学生用力少,但学到的知识既多且快还比较系统。所以,我们的教学改革,对其中的优点还是要吸收和继承,必要时加以改造。
②“十字”教学法对“学生中心说”的扬弃。与“教师中心说”相对立的是“儿童中心说”或者叫作“学生中心说”。此说, 强调儿童是组织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儿童中心说的代表是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主此说者把儿童的发展看作一种自然过程。卢梭认为,教师只能作为自然的仆人顺应这种发展。杜威“把儿童的心理内容看成是以本能为核心的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心理机能不断展开、生长的过程,教育是发展儿童本能的工具”。基于这种教育思想,他主张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不难看出,这种教育、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号召人们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组织教学。应该说,这比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成容器,上课满堂灌,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学生中心说,否定教育的作用,否定教师的作用,甚至把教师摆到可有可无的位置,显然也是不应该的。另外,“做中学”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是有益的,从实践中可以获取直接经验。但是,学生的学习做不到也不可能事事都要先做后学。在历史的长河中,前人经过反复实践、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创造了文字,并且用文字把获取的知识经验记载下来,形成了知识的海洋。
“十字”教学法,吸收了“学生中心说”和“发现法”教育教学思想先进的成分,把学生摆到了教学的主体地位。“十字”教学法五个环节,其中预习、读书、议论、练习四个环节,是在教师的鼓励、启发、引导下,学生经过自己读书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探究,动手练习操作,从而做到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技巧,练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这就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十字”教学法的实质。“十字”教学法对“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进行了扬弃,再给以整合与改造,凝结成“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 ”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立体交叉式多边活动的和谐统一,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这可以概括为“十字”教学法的实质。如此,研究创新“十字”教学法在借鉴外国(或外地)教育经验时,就避免了如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吉塔·斯坦奈哈姆泽教授所批评的“旅行者式教育借鉴”(《人民教育》2015.19),即不顾国情和实际盲目照抄照搬的错误。这样,在我国班级上课制的情况下,根据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 “十字”教学法组织教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教材为中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编制预习和读书提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合作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就会逐渐滋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就会不断增强;教师组织学生当堂练习,使所学的知识做到当堂学会、当堂巩固,形成技能技巧;加之教师恰当的点拨和讲解,帮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能使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新的进步和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又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要求的基本统一。如此,实现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目标就有了保证。
综上所述说明:“十字”教学法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我国的国情,符合新课程实施的需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教育规划纲要改革的方向,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又创出了一批研究成果。
课题立项以来,理论研究成果也进入了丰收期。
①在《教育家》《经济》《世界教育信息》《中国教育学刊》《教学与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等报刊发表有关“十字”教学法研究报告、论文43篇,其中课题立项后37篇。
②编辑出版了初中一、二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上下共14册《“十字”教学法教学案》供教师和学生使用,作为创建高效课堂的抓手。
③课题组全体成员带动全校教师人人撰写论文和典型教学案,参加学校每学期都举办的教学成果交流和评奖活动。学校级别的校本课题论文和优秀教学案数百篇。
④校长贾福臣近几年曾几次在全国教育论坛(研讨会)宣讲“十字”教学法及其研究成果。
⑤立项课题研究成功结题。2012年6月15日被批准立项为教育部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实施“十字”教学法创建高效课堂的研究》,于2016年10月24日通过了教育部总课题专家组结题鉴定。鉴定等级:优秀。《实施“十字”教学法 创建高效课堂的研究》研究报告,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最终研究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⑥《“十字”教学法研究成果选编》(44万字)已于2016年11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3)为创建中国特色教学法体系作出了新贡献。
全国多家媒体为“十字”教学法及其研究成果作了长篇报道,给予了很高评价。《北京电视台》于2015年12月6日在第十二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上,就“十字”教学法的内容、实施及创建品牌学校的成果,对校长进行了采访,在“校长来了”栏目作了6分钟播报。《中国教育报》2014年11月10 日,为我校作了长篇报道,称“河北省大城县新世纪学校:‘十字教学法’创造出优质教育特色品牌,为丰富我国基础教育理论宝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教育家》杂志2015年11期《古稀之年志高远“十字”教学展新姿》和2016年6期《一位古稀老人的教育坚持》的报道称:“‘十字’教学法,为创建中国特色教学法体系、丰富我国基础教育理论宝库做出了卓越贡献。”
三、问题研究再起航
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的实践研究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它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未来。因此,我们要把已有的成功,现有的高度,作为新的起点,以结题为标志进入了继续实践研究的新阶段。
1.以鉴定意见为指南
教育部总课题专家组鉴定意见对我们课题研究做出了结题“优秀”(最高等级)等级的结论,并给予了“十二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最终研究成果一等奖的高奖。这是对我们研究成果的肯定。
鉴定意见称:“该课题以十字教学法为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研究意义”;“该课题理论依据科学充分,研究目标和内容明确,思路清晰,过程有序”;“该课题研究将‘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法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有机结合,将‘教’与‘学’有效融合,相得益彰,创新性地提出了‘十字’教学法。……该教学法日臻成熟,逐步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教学模式,而且成效明显。”并称我们“为同类研究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做法和经验,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2.以问题研究为抓手
鉴定意见还指出:“课题结项不代表结束,要认真做好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建议课题组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梳理,不断总结、反思。希望在今后工作中更进一步地研究实践。”这就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研究实践方向,教给了研究实践的方法。
在今后的新阶段,我们遵照鉴定指出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认真反思、梳理,研究解决诸如作业偏多、少数人自习课上课、集体辅导、少量补课等问题,把自学权真正交给学生。用以倒逼教师把功夫下在自身,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增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加强练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过大家不懈的努力,通过新阶段的实践与研究,逐步做到不补课、不加课、不多留作业、不挤占学生自主学习和休息时间,还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
全国名校联盟“实效课堂”研讨会的召开,将对我们的发展和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借这次研讨会的东风,站在新起点,再接再厉,努力攀登实效、高效课堂新高峰,为实现素质教育轻负担、高质量的高层目标不懈努力,再立新功!
论文作者:贾福臣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2月总第2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教学法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课题论文; 高效论文; 大城县论文; 学校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2月总第25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