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于含清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于含清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石庙镇桃源小学 251700

摘 要:学生兴趣广泛、可塑性强,教师应针对学科特点,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愉快、积极地参 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各展其长,各得其所。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因势利导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方法灵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3+3+3,7+7+7+7+7,8+8+8+8……+8(100个8)。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地把数字一个一个地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 赶、超。

三、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 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

如在教学“20以内个数的认识”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华的前面有5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多少同学? 让学生解答,结果学生们不假思索地告诉我:5+8=13(个)。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神气的神态,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兔妈妈带小兔们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天黑了,兔妈妈让小兔们把队伍整理好准备回家。她认认真真地数了数,大吃一惊:“不好,丢了一只小兔。”她又仔仔细细数了一次,小兔却一只都没少。为什么14只兔子变成了13只呢?这时学生们顿有所悟,边笑边喊:“兔妈妈把自己都忘了数了。”也正是此时,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刚才那道题存在的错误。纷纷表示怎么把小华给忘了。如此妙趣横生的数学内容,当然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此外,还可以组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算、一题多编等活动,显示出数学特有的内在力量,唤起学生对之产生深刻的兴趣。

四、科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例如,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方法时,我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的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等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后进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参考文献

[1]何立立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1年,28期。

[2]吴云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年,02期。

论文作者:于含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于含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