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语言景观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宣传海报为例
江晶鑫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0000)
摘 要: 基于Kress & vanLeeuwen(1996,2006)的视觉语法对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的宣传海报进行了多模态语篇解读,发现该海报通过图片的再现意义展现活动开展过程,通过互动意义表现出与观众客观平等的关系,较为有效地达到汇报并宣传活动的交际目的。该研究为更有效地制作校园宣传海报提供了参考,为构建有效的校园公共标识体系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校园;语言景观;多模态
随着信息媒体的飞速发展,信息交流已不囿于单一的声音或书面文字渠道,而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文字、声音、视觉媒体、肢体语言等共同形成的多模态交际模式。语言景观,即指特定区域内使用的看得见的书面语言,如海报、公共标识等尤其如此。目前的语言景观常常运用图像、颜色、文字等多种模态来表达意义,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对交际符号的多种模态、各模态之间的关系、它们所构成的整体意义及其特征和功能的分析,它主要研究多种符号资源或模态在同一语篇中是如何相互协同,来实现整体意义构建的(张德禄,郭恩华,2013)。本文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宣传海报为例,运用 Kress & Van Leeuwen的视觉社会符号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图像、文字等社会符号在该校园海报中的作用与意义,从而为更有效地制作校园宣传海报提供参考,为构建有效的校园公共标识体系打下基础。
一、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并具备意义潜势,其他社会符号资源,如声音,图像,姿势等也具有表意功能。同时,韩礼德还提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根据其交际目的从系统性的社会符号资源中选择最有效的资源来构成视觉符号的三大表意功能,包括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视觉符号能够再现所发生的各种事件或概念,即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同时,视觉符号同样能承担符号创造者与阅读者之间的交际功能,即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则着眼于视觉符号的整体布局,构图意义将再现意义和视觉意义融合成一个整体。而校园语言景观指学院校范围内的各类海报、标牌、标识语等主要用于个学院专业介绍、重大活动宣传等。本文所分析的图片主要用于汇报并宣传会计与金融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见图1)。
二、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解读
1.再现意义
本海报展现了10幅照片,皆为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照片,包括实地调查,传播知识,慰问老人等。该系列图像皆为叙事再现。叙事再现包括行动过程、反应过程、言语及心理过程。其中,矢量是联系动作发出者和接受者的桥梁,根据矢量的存在与否,分为交互性和非交互性过程。以海报最左边的第一幅图像为例。主要参与者三人,其中两人坐在桌子两侧,另一人站立在旁,并用手撑在桌边。站立的参与者以其手臂为矢量构成交互性行动过程,其人本身为行动者,桌子为目标。该参与者右侧的学生,保持静止的姿势,但其视线锁定在调查问卷上,构成交互性反应过程。该学生为反应者,现象为其对面的调查问卷。学生对面的老乡,即正在填写问卷的人同样通过其手臂为矢量构成交互性行动过程。通过分析发现,该图像里的三个主要参与者均处于叙事过程中,通过视线或手臂等矢量指向行动对象或现象,即调查问卷,有效地反映了该部分主题,反映出三人专注于调查过程。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需要收集信息,而村民主要提供信息,因此两位村民均处于行动过程,即提供或准备提供信息的状态,而学生处于反应过程,即专注于收集信息的状态。由此可见,该图像有效的再现了学生在三下乡活动中参加调研的情况。
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育人工程,仅凭等待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针对当前信息时代高职学生思政课自主学习能动性、独立性和有效性比较欠缺的问题,思政教育者探究如何搭建“自主学习”的桥梁,实现思政课和互联网的“完美碰撞”,充分激发和培育互联网“原住民”自主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能力,已成为提升高职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应然选择。为占领思政教育的网络战略高地,在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思政教师创新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参加优质思政教育和信息技术培训、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缺一不可,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教学相长。
图1 三下乡活动宣传海报
2.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主要由接触、距离、视点以及情态四大要素来体现。接触主要指目光接触,即图像主要参与者的目光是否与观众进行接触。当图像参与者的目光看向观众,即可与观众建立一种虚拟的社会关系,从而达到吸引观众进入叙事过程的目的。另一种则是非接触,该情形主要表现为图中主要参与者的视线不与观众接触,即观众处于旁观者的位置,更多地用于反映客观概念或事实。以海报左边下方的图像为例。该图中有两个主要的参与者,一位学生和一位老人。学生正拿着问卷询问老人,而老人正看向前方并回答问题。这两位参与者的视线均未与观众进行接触,即不与观众建立社会关系,观众作为旁观者了解事实。这一互动意义也正好符合该海报的交际目的,即汇报和反映三下乡活动的客观情况。
某地区水电站枢纽系统由闸坝、引水系统两部分组成,闸坝分为左右两边,由非溢流河床、溢流河床两部分组成,闸坝设计平均高度为19.6m,顶部轴线长度为243m。河流左右两岸共计闸坝数量9个,岸边位置坝段为非溢流坝段,左侧岸轴线长度为23.2m,右侧坝轴线长度为24.8m。中间7个坝段均为溢流坝段,长度为195m。闸坝泄洪闸控制有2孔泄洪拉沙闸、8孔泄洪闸组成,水平铺展长度分别为22m、68m、铺展厚度为1.2m,混凝土防渗墙厚度为1m,墙底部深入基岩约1m上下,最大位置墙深在16m上下[1]。
情态主要体现在色彩饱和度、照明和亮度等方面。该图片的色彩处于饱和度较高的状态,同时其照明和亮度等方面也较高,展现了积极,阳光的场景。
班主任要做一个文化人,善于吸收人类的文明成果,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创建班级文化氛围。即使是初三、高三这样的毕业班,也要通过文化的构建,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文化成为一种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地成长。
视点指照片的拍摄视角。从这张照片来看,拍摄者采用了侧面角度,给人以旁观者的感觉。同时,水平角度的拍摄表明该场景与观众不形成上下级的权利关系,也就是说,观众与参与者或者该活动是处于平等状态的。
图像的互动意义通过镜头取景框架来体现主要参加者的社会距离。该图片中两大主要参与者的大半身,即膝盖以上的形象都展现在图中,属于中程拍摄框架,表达一种更为正式和公式化的距离。该场景在观众的生活范围内可以接触到,但并非其生活日常。
总的来说,该图片通过接触、距离、试点及情态几个要素反映出一种客观的社会关系和距离,从而用于还原当时活动现场,让观众了解活动的客观情况。同时通过视点表现出的平等关系和情态表现出的光明积极的意义,同样也是对该活动正面的宣传,和对观众参与该活动的鼓励。
3.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主要通过信息值(图像所包含的信息)、取景(分割线或分割框架)和显著性(吸引注意力的程度)来体现。同样以左边下方图片为例。该图片采用中心-边缘的构图方式,将最重要的两位参与者放到照片正中,而远处的横幅和其他参与者放在边缘位置。同时,通过摄影清晰度的对比,将两位主要参会者清晰地展现在图片前方,将横幅及其他参与者模糊化放于后方。该构图将再现意义和互动意义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主要参与者的行动过程及其与观众的交互意义来再现本活动的基本情况。
三、结语
该海报通过选取客观生动的照片有效地反映并宣传了本次三下乡活动的主要情况。通过该系列图片的再现意义展现活动开展过程,通过互动意义表现出与观众客观平等的关系,并鼓励观众参与,通过构图意义突出反映主要叙事过程,并将再现和互动意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张德禄,郭恩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双重视角—社会符号观与概念隐观的连接与互补[J].中国外语,2013(3).
[2]Kress,G.&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2006.
[3]Halliday,M.A.kLanguage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8.
中图分类号: H0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052(2019)10-0162-02
收稿日期: 2019-8-12
基金项目: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科研项目“语言景观视阈下我校国际化公共标识语体系的构建”(NDYB2018-14)
作者介绍: 江晶鑫(1982—),女,重庆北碚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林丽华)
标签:校园论文; 语言景观论文; 多模态论文;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