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北京市 100621
摘要:绿色机场是今后机场建设与运营的发展趋势。本文从绿色机场的概念入手,回顾了绿色机场的发展进程,介绍了国外绿色机场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中国绿色机场的建设存在的主要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及中国绿色机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绿色机场;可持续发展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面对资源短缺的现实,人们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将全球民航业的绿色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现中国民航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民航局相继提出了打造绿色低碳航空、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推进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等要求。“十三五”期间,机场的建设和营运将处于快速发展期,开展绿色机场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成为中国民航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绿色机场的概念
绿色机场源于绿色建筑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绿色建筑是指为公众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至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绿色建筑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21世纪以后,全球已然进入了绿色经济时代,实施绿色战略目标已成为重中之重。
目前,绿色机场的概念已在民航内基本达成共识,即:在机场系统的全寿命周期(选址、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及报废)内,充分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以高效率地利用资源、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方式,建造合理环境负荷下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工作与活动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建设与保护、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相协调的机场体系。
二、国外绿色机场的发展现状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地完成了机场的大规模建设,近年来,其绿色机场实践主要集中在运行管理和改扩建工程方面,具体包括:智能建筑与节能、机场清洁能源利用、噪声控制、水资源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除冰液处理与回收、绿色理念宣传与人性化服务等方面。国外绿色机场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也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点。
北美机场的主要绿色特点是:各机场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运行规模和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在绿色建筑实践方面各有独到之处,又有许多共性,主要体现在:航站楼的自然采光、大空间的分层空调、屋顶绿化、玻璃幕墙设计、艺术融入机场建筑、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等。
欧洲机场的主要绿色特点是:实现“低能耗、高舒适度”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能源,减少能源与资源消耗,主要体现在:节能建筑、雨水收集、余热回收、自然送新风系统、太阳能热水与光伏发电等。
日本、韩国的绿色机场建设通常注重当地气候、人文特色等,日本的绿色机场研究与实践更关注细节和人性化。
综上所述,国外发达国家的绿色机场建设主要在减排、环保和人性化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为我国的绿色机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国内绿色机场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1.国内绿色机场建设的重点分析
1.1从机场的区位性看,应注重机场的区域性特征。
现代机场的基本功能是为城市及区域经济服务,一定规模的机场具有显著的经济聚集性特征,与周边区域必然产生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如噪声影响、空气污染、气候条件、水资源影响以及净空、电磁环境保护等。需要充分认识,重视总体规划,综合平衡,全方位协调,以促进机场可持续发展。
1.2从机场功能区域的分布与管理上,以航站楼为重点。
国内外绿色机场的实践情况均表明,航站楼是机场耗能大户,其能耗一般占机场总能耗的40%以上,甚至达到80%。在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机场中,航站楼能耗平均占机场总耗电量的51%左右。如何降低航站楼的能耗使用,已成为各机场节能增效的关键,也是绿色机场建设的重点。
1.3从主要系统的使用与管理上,以暖通空调和照明系统为重点。
根据航站楼能耗分项统计数据,机场航站楼的耗能系统和设备主要有暖通空调、照明系统、电梯设备、弱电系统等,其中,暖通空调和照明系统是用电大户,其能耗通常占航站楼总能耗的 60%以上。在系统使用与管理上,由于外围护结构传热消耗及传输损失等原因,各机场均有不同程度的能源浪费。因此,航站楼节能控制应重点关注暖通空调和照明系统,利用节能设计和先进技术降低能源损失。
1.4从建设项目的分类与管理上,以新建项目为重点。
机场建设项目主要分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中,新建项目更利于科学统筹、合理布局。在项目前期做好土地集约、生态保护、噪声控制等规划工作,更利于实现建设运营一体化,将绿色机场的理念和特征充分应用于机场全生命周期中,更利于广泛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引进先进技术,减少客观条件对绿色技术应用的限制和束缚。综上,新建项目最能体现绿色设计、绿色施工与绿色运行的和谐与统一,是绿色理念应用的重点。
1.5从工程建设的程序管理上,以项目前期工作为重点。
国内外机场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足以证明,项目前期,包括选址、规划、设计等阶段,对机场绿色建设、投资控制和运行效率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选址、规划、设计对于机场,仿佛建筑之基础、结构之框架,这些方面倘若出现失误并付诸实施,容易铸成大错、难以逆转。因此,绿色机场的成功建设应重点关注“合理的机场选址、科学的总体规划、适宜的绿色设计”,并在后期的建设运行中严格贯彻执行。
2.国内绿色机场建设的难点分析
2.1绿色机场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缺少行业标准和指引。
研究表明,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地完成了机场的大规模建设,其绿色机场研究与实践更多地集中在机场运维阶段,缺少可以借鉴的应用于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机场案例。国内绿色机场的概念,始于2007 年,起步较晚。民航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绿色机场建设,相关调研工作正在进行,但目前尚未出台行业标准。
2.2国内各机场地域差异大,绿色建设需求各有不同。
机场的地域特点决定了机场的能耗水平。从能源品种结构上看,北方机场以煤炭和电力为主,耗煤量比重达44%,主要用于机场地区冬季供暖;南方机场以电力为主,耗电量比重达68%,主要用于机场地区供热制冷、提供动力等。以能耗差异为例可以看出,国内各机场绿色机场建设需求各有不同,调研工作量和难度很大。
2.3创新意识不足,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存在困难。
民航从业人员往往已经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这对于民航安全固然是好的,但也容易因此保守,不愿尝试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调研了解到,这种思想在国内机场从业人员中较普遍存在,对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了阻碍,如何加大宣传,鼓励创新,充分提高全员对绿色机场建设的认知,同样是摆在各机场管理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
2.4大局观念较欠缺,建设运营一体化推进难度较大。
在管理人员流动较为频繁的大环境下,部分机场建设工作只顾眼前,不算“总账”,一味追求成本,不能科学认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关系,不愿意下功夫、花力气实践绿色机场建设,未能充分考虑机场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发展问题,规划、建设、运营的分解也导致绿色机场推进难度较大。
四、绿色机场建设的主要方向
1.资源节约
资源节约:包括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节约资源就是要降低资源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先采用可再生资源。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资源紧缺,节能始终是机场建设和运行的重要主题。机场应紧密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做好能源总体规划;合理设计建筑配置、外形、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等被动式节能技术;选用主动式节能的系统设备;采取智能化的调控措施;选择适宜的能源品种和结构,扩大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实现用能总量减少和能源高效利用。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节约用地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要科学规划机场近、远期用地范围和规模,利用新技术优化总体布局、功能区布局与土地利用;探索机场土地开发新模式,争取实现统一征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运用新手段开展噪声、净空、电磁等与土地相容性控制工作;就地取材,促进土石方量填挖平衡;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通过上述手段降低噪声、大气、水文、搬迁等负面环境影响。
我国总体上水资源严重缺乏,节约水资源是机场建设管理者的社会责任和应尽义务。绿色机场建设应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条件,充分利用雨水、中水等非传统水源;统筹规划供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收集、污废水的循环、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市政水的使用量;根据用途不同合理分类,坚持高质高用、低质低用;全面推广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大型民用机场建设与运行需要耗费大量材料和资源。绿色机场建设要做好材料消耗与利用总体规划;优先选用本地建材;尽量使用环保建材;提高可再利用、可再循环材料的回收率和再利用率;做好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避免重复装修,提高绿色环保建材的使用。
2.环境友好
环境友好:包括环境适航与内、外部环境和谐。环境适航主要指减少净空环境、电磁环境等对机场安全运行的影响;而内、外部环境和谐指的是创造良好的室内外环境,减少机场对周边的影响。
环境适航是指周边环境在机场全生命周期内适合于机场的空中和地面活动,包括机场周边空域、净空、电磁环境、生态环境、气象水文、地质条件、人文环境、陆侧交通条件等。绿色机场应在噪声环境、净空环境、电磁环境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并开展实时监控;机场周围环境条件应不利于鸟类生存,减少鸟害。
机场为旅客等客户提供健康、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体验,是提高服务品质的基础。绿色机场建设应将满足运营和服务的需求贯穿全过程,参照民用机场服务质量等相关标准,着力改善室内环境,净化空气,控制噪声,维持适宜的温、湿度,使室内声环境、光环境、热湿环境、电磁环境及空气质量品质达到相关规定及标准;营造绿色、美丽的室内景观;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创建良好的室内环境。
友好的室外环境是维护生态平衡、强化运行安全、促进周边和谐、共融、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绿色机场建设应在选址及规划阶段充分考虑环境安全和环境影响;尽量避开灾害易发区,做好防灾、减灾预案;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防治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保持水土,减少空气污染,减少液体、固体废弃物排放等,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3.运行高效
运行高效:是指机场区域内飞机、设备设施运行高效和流程高效,表现为减少飞机滑行距离和等待时间,提高设施设备的运行效率,向终端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航空运输服务等。
航空器是机场运行的主体,是航空运输区别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核心特征。在新建或改扩建机场的规划设计阶段,应着重就跑滑规模和结构、站坪机位布局与运行流程等与空管部门、运行单位等充分研究论证,并适时借助仿真模拟等技术,优化跑滑、站坪系统和飞行区运行、航空器地面运行流程,优化远近机位、组合机位及可转换机位的比例;在运行阶段,应着重搭建起高效的地面保障系统,加强协同效应的运行管理模式,形成日常运行、特别是特殊情况下的协同决策和保障机制,提升航空器地面运行效率,提高机场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的运行保障能力,实现航空器的安全、高效运行。
旅客是机场最主要的用户,旅客流程的高效运行直接关系到机场的旅客体验与服务质量。绿色机场建设和运营中应努力优化旅客设施布局,简化旅客服务流程,减少旅客办理值机、联检、安检、中转等关键流程手续时间,建立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接驳;尽量缩短旅客步行距离;提供规范、清晰、易识别的旅客引导系统;广泛应用先进信息化技术和旅客自助服务设施;加强行李、旅客运输、信息弱电等关键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旅客流程运行效率。
机场各类设施实现安全、平稳和经济的运转,对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都有直接益处,是保障机场运营的重要基础。建设绿色机场要求按照机场建设近、远期规模及功能区布局,合理配置先进、适宜的设施,并运用智能化、节能化等技术,实现建成投用后的设施高效运转。对运行中的设施,应着力建立设施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于设施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高设施和备件使用效率,提升设施的应急响应能力;应提供恰当和足够的维护保养,寻求合适的方法或流程改造提高设施利用率,延长设施的生命周期,使设施资产得到保值和增值。
4.人性化服务
人性化服务:是指在机场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中充分贯彻机场规划的理念,为旅客和社会公众提供多样、个性、快捷的服务,为员工以及用户提供舒适、便利的工作条件等。
机场为旅客提供更加安全顺畅、便捷高效、贴心愉悦的服务,应该是人性化服务追求的目标。绿色机场建设应以满足旅客需求为导向,从规划设计阶段就要重视合理配置旅客服务设施,使候机环境更舒适和谐、旅客流程更便捷顺畅、服务设备功能更完备;应深入研究旅客行为及需求,关注旅客体验和感受,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增加自助服务设施、APP软件平台应用、互联网服务设施等,提升无障碍设施普及率,向旅客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快捷、优质的服务,持续提高旅客满意度,创造和谐机场。
员工是体现机场人性化服务的载体,是旅客愉悦体验的直接服务者。绿色机场应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娱乐配套设施;持续关注员工职业健康保护,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
机场用户包括驻场单位及其员工,为其提供方便、高效、快捷的服务和设施保障,是绿色机场用户人性化服务的基本要求。
五、结束语
机场作为民用航空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和发展过程中涉及大量的环境影响、资源消耗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全世界、全行业都在关注绿色机场的研究和建设。目前,我国绿色机场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普遍还有很多困惑和不足,缺乏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但是可以看到,无论是国家还是民航业本身对于绿色发展的认识日益提升,相关研究和标准的制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绿色机场建设工作必将向更加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1.张青磊、樊重俊等:《绿色机场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探讨》,《中国集体经济》2013年第23期。
2.连玉明、朱颖慧:《北京新机场如何建设绿色机场》,《大问题》2013年第5期。
3.王霞、孙石磊:《绿色机场评价指标体系》,《前沿》2012年第24期。
4.王维:《绿色机场的内涵与特征》,《中国民用航空》2013年第5期。
5.曾晓新:《建设绿色机场须有全局系统观念》,《中国民航报》2014年4月。
6.李金良:《探索一条中国机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中国民航报》2011年1月。
7.王玉岭:昆明市新机场绿色施工管理与技术应用工程管理报2010年4月。
论文作者:李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机场论文; 机场建设论文; 旅客论文; 环境论文; 高效论文; 设施论文; 中国民航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