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快速路作为城市内大运量、长距离机动车的快速通道,不仅完善了城市路网系统结构,也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然而,快速路在为城市交通服务的同时,对其沿线周边用地的开发利用也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以萧山彩虹大道为例,基于交通导向视角,对沿线用地的功能构成、交通组织、形态营建、景观视线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与思考。
关键词:快速路;交通导向;开发利用;交通组织、形态营建
一. 项目概况
彩虹大道是连接富阳-萧山-绍兴的快速通道,是杭州南部东西向的交通大动脉。本文以横穿萧山主城区中部的彩虹大道为主线展开,从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角度切入,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梳理山水资源,对其沿线用地整合提升,从而塑造、构建萧山最具魅力的城市线型门户空间。项目途经湘北居住功能区、老城风貌功能区、铁路廊道功能区及东入城口区,全长12.2公里,以通惠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整体城市设计范围为10.64平方公里。
二.基本思路
规划根据区域发展诉求及现状条件,以彩虹大道、杭州火车南站、杭州地铁建设为契机,以“强心塑轴,门户营造;多元驱动,功能复合;重组交通,优化步行;廊道渗透,景城相融”为设计策略,将规划区打造成集商务办公、交通枢纽、景观居住、休闲游憩等复合功能于一体,成为展示萧山城区风貌与山水特色的多元集合带。在目标指引下,本案形成以下核心任务:
优化彩虹大道线型,梳理周边交通组织;
整合相关控规,基于交通导向对两侧用地进行合理功能布局;
依托山水景观资源,构建连续多层次开放空间格局,优化道路沿线景观;
整治沿线建筑风貌,构筑萧山东西门户,打造靓丽的城区形象展示轴。
图1 区域开发条件
三.规划创新及特色
(1)多重成本评估下的快速路线型优化
由于彩虹大道沿线城市建成度较高,尤其在西段湘北居住功能区块,原控规的彩虹大道线型及高架形式无法满足与现状居住的退让要求,本次规划基于社会成本、经济成本、生态成本及景观成本的多重评估下,对彩虹大道的线型进行优化调整,将彩虹大道对城市的影响降到最低。
(2)交通导向下的用地功能布局
依托彩虹大道的快速交通属性,结合杭州高铁、地铁、城市快速路等重大交通发展规划,对地区功能做合理的调整、整合提升,通过在东西门户节点及南站周边区域引入电子商务办公、仓储式商业等对交通要求较高的功能业态,发挥区域交通区位价值,提升土地价值;通过彩虹大道南北两侧用地功能置换和布局,保证用地功能的相对独立性,减少快速路两侧地面车流穿越给地区交通带来的影响。另外本案涉及到多条地铁线,可结合轨道站点进行TOD开发,通过打造地铁上盖物业、公交枢纽站及社会停车场,实现商业配套服务与便利的交通换乘。
(3)基于城市发展现实的动态开发
针对彩虹大道沿线复杂多变的用地情况,可对沿线用地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城市发展需求。
规划提出近远期分步实施、有机更新的理念,近期重点解决因彩虹大道线型变化引起的沿线用地调整、湘湖站门户节点开发、花木城功能控制及北干山周边用地的整合提升。远期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及其需要,对浙赣铁路等城市现有重大设施拆除后城市交通与用地的发展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推动片区更新。
(4)基于山水资源的生态廊道构架
规划重视彩虹大道两侧原有山体景观、水体景观的保存、优化及延续。通过多种形式的山水廊道塑造,编制城市蓝绿空间。
贯通西山与北干山之间的山口公园,疏通北干山与长山之间的绿色廊道,构筑与彩虹大道并行、西山-北干山-长山连绵交互的连续绿色通廊。利用纵横水系,优化生态滨水空间,形成跨越交通廊道的绿色联系通道。加强浙东运河的修复与开发,为市民营造一个休憩娱乐的新场所。
图2 山水生态廊道
四.主要内容
(1)总体布局:
规划以“路”为本,以“景”为脉,以“城”为源,并结合重大交通设施对用地进行优化调整,构建合理、集约、复合的城市功能区。
东段形成南站新城综合段,山水城市融合段,枢纽商务特色段三段城市特色功能区,集中打造南站商贸公建集聚中心与公交换乘枢纽中心,并依托水系,打造多景观廊道,构建“一轴三段,双心多廊”的规划结构;西段形成萧山城镇门户区、核心城镇功能区和北干山景观功能区,重点依托地铁湘湖站打造城镇门户景观核心,沿市心中路打造中心商业节点,围绕北干山形成的景观节点,形成三心引领、三区联动发展的积极效应。
(2)交通组织
根据用地及交通现状,结合相关规划,对彩虹大道道路线型及周边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调整,增设城市支路,进一步完善各层次路网系统,最终形成东段“一高二快、一横四纵”、西段“三横五纵”的道路网骨架。同时结合片区内的轨道交通站点布置公交换乘枢纽、停车场等,打造综合性交通服务中心。
(3)空间形态
规划以彩虹大道为中心,整合两侧绿化、水系、山体及城市景观,形成连续、统一、大气、现代的彩虹大道城市快速路景观带。同时,东段结合南站及轨道换乘两大交通枢纽空间的塑造,打造萧山东部“双门户”;西段塑造风情大道-彩虹大道交叉口景观中心、西山-北干山山口景观中心,营造萧山西部核心景观。
图3 核心节点打造
通过连接风情大道、官河、市心路等多条城市景观通廊,借由廊道打造、滨水沿山景观节点塑造,将地区分散的景观资源串联起来,打造融山-水-城一体的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格局。
(4)节点打造
规划结合公交换乘枢纽、1号线湘湖站分别形成萧山的东、西两大标志性门户节点,并依托南站形成商贸公建集聚中心。
东门户节点遵循“北居南商”的功能布局,并结合周边景观环境,布局建筑空间,实现渐进的建筑序列感,打造城市东侧入口形象空间。西门户节点布置集旅游配套、主题购物、文创商务办公、仓储式购物等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并通过重要视线焦点的建筑塑造,形成大气统一的城市西侧入口形象。南站商贸公建集聚中心围绕高线公园布置以商务功能为主的建筑组团,形成南聚北疏的空间组织效果,成为具有地区特色的核心区域。
参考文献:
[1]王勇,李广斌. 中国城市群规划管理体制研究[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2]朱铁臻. 城市发展学[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3]赵燕菁.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J]. 城市规划,2002,26(11):7-15.
论文作者:张贤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彩虹论文; 交通论文; 城市论文; 景观论文; 大道论文; 功能论文; 廊道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