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每个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探索。新课改特别强调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引发我们越来越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为了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进而达到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际,从课堂有效提问、课堂讨论及课堂练习三个方面做了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 师生互动 高效课堂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就是围绕这三个要素展开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内容是主要认知对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双方以教科书为对象互动的一个过程,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以及对问题的准确引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师生互动呢?
一、有效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前提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堂数学课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收获的多与少,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我想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不只在于教师会讲,更在于教师会问。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后,半天没有反应,甚至出现长时间的沉默不语,而当点名让某个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只是支吾以对。这种情况出现时,不仅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死气沉沉,同时教师也会心情不悦而影响上课效果,教师因担心教学进度完不成,要么自问自答下去,要么责怪学生不配合老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教师的提问随意拔高,不仅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
2.教师对问题表述不清,学生不知如何回答。一个问题的提出,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不能让学生有模棱两可的感觉,使学生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时间在沉默中被白白浪费掉。
3.教师提问的用语不当,学生不愿回答。
4.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提出的问题,便急于让学生回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需要时间来思考问题的,沉默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而我们通常在讨论中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大部分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就必须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反应。在课堂上认真独立思考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所以在有些时候保持沉默是教师的最佳选择,这对提高学习效果具有巨大的作用。
数学问题的探究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所提问题必须要有探究和讨论的价值。对于一堂成功的数学课说,要做到师生间的有效问答,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内容设置问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语言组织要科学精确,避免含糊不清的提问方式;二是要求学会倾听,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发言,学生也要注意学生的发言,以保证对学生发言的补充与评价;三是要耐心等待及恰当的评价,当学生发言时一定要给予心理保护,特别是对考虑不充分的同学更要耐心引导,不能因为一时答不上而给予全面的否定。四是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课堂讨论使教学互动升华,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课堂讨论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总是对各种讨论兴趣盎然,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好动,乐于交往,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在讨论中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同时课堂讨论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自由探索性。
2.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的状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在讨论中碰撞、反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发展,提高思维活动的有效性。从而收到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3.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方面,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并接受别人的批评,从而在处事上更宽容和谦虚;(2)小组作为一个集体,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责任感;(3)有利于“互助”、“合作”、“民主”、“求实”等道德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三、课堂练习是教与学互动的交叉点,是有效提高课堂效果的保障
课堂练习也是课堂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是保证和检测学生知识获取程度的有效途径。教师透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发现自己讲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课堂练习,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规律,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总之,一堂数学课如果只有教师一味的去讲,学生去听,或者说只有学生去自学,没有教师有效的启发、引导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学效果都是不理想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当好组织者、引导和启发者,我们还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脑,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论文作者:裴旭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互动论文; 师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数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