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_图书馆论文

知识经济与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_图书馆论文

知识经济与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知识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给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深化图书馆学教育改革。

1 知识经济需要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特别是80年代兴起的高科技革命。90年代以来,全球出现了“信息高速公路”热,加速了经济知识化的步伐,科技进步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与以往的经济形式相比,知识经济不是劳动力经济和自然资源经济,而是一种“高技术经济”、“智力经济”。在知识经济中,对智力资源——人才和知识的占有,比在工业经济中对自然资源——土地和石油等的占有更为重要。

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解,知识是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结合,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和技术的开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专家们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把人类的知识分为4 类:①关于事实和现象的知识;②关于自然规律和原理方面的知识;③关于技能和诀窍方面的知识;④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前两者是理论性的显性知识,可通过阅读书刊文献和检索数据库获得;后两者属于经验诀窍类的隐性知识,主要通过社会实践和日常接触获得。知识管理有助于对理论性知识和经验诀窍类知识进行处理,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要实行有效的知识管理,必须实现知识资源的数字化和知识活动的网络化。当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益渗入知识活动的全过程——知识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许多图书资料、手稿、图像、录音以及绘画等,都可以实现数字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把这些知识资源组织起来,以供经济领域和其他社会领域的人们广泛使用,促使人类的知识活动达到高速度、大范围、高效率。

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的重任。它独特的社会地位是密切联系人类知识信息资源和能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组织与个人,其独特的社会作用在于利用各种先进科学技术,通过对知识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传播,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从而在知识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图书馆从事知识的管理

不少人认为,图书馆工作是一种信息管理工作。实际上,科学的“信息”概念起源于通讯技术的需要,本指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即可供检索的数据或事实,通常须通过处理和分析来提取。后来,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各门新兴学科和传统学科领域,尤其是图书情报界赋予它比“知识”更宽泛的外延,这反映了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犹如人们曾需求“文献”那样,“文献”本指“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1],后来赋予它“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2],再后来又发展成“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3]。 “文献”与“信息”都宽泛无边,自1992年原国家科委宣布改称“科技情报”为“科技信息”后,随之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改称信息管理系,有关“文献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争论延续至今。

图书情报界所说的“信息管理”,实质上就是科学知识的管理。“知识”是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实际的反映”,“依照反映对象深刻性和系统性程度,知识可以分为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生活常识是对某些事实的判断和描述。科学知识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概念体系来理解和说明事物的知识。科学知识也有经验的和理论的两种不同水平。”[4]

诚然,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企业的知识管理不完全相同。但不可否认,图书馆在提高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道德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社会知识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早期人们对知识信息的转移可称为“知识管理”的话,那么古代图书馆(藏书室、藏书楼)对典籍(知识信息)的开发利用就是一种原始意义上的“知识管理”。例如,春秋时期的孔子,曾叹“文献不足”[5];但孔子适周, “问礼于老子”,“论史记旧闻”;老子作为一个图书档案馆馆长,发挥了很好的决策咨询作用;乃至于孔子欲藏书,子路献计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聘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6] 再如宋祥符年间,禁中失火,身为秘书监的丁谓为修复被焚烧的皇宫献计献策,发挥了水平很高的工程决策咨询作用,这就是为后人所称道的“一举三得”的由来。

图书馆作为国家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收藏有门类齐全的知识信息。它与传统印刷型文献联系密切,但这并不妨碍它对电子文献及其设备的利用;它注重参考源和参考服务的建设与发展,电子阅览室、电子信息服务中心和“电子图书馆”正在各类图书馆普遍设立。从各个方面看,图书馆仍将是广大用户获取知识信息最方便、最理想和费用最低廉的场所。

3 知识管理要求图书馆学教育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环境的变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和知识信息管理机制将发生深刻变革,知识信息管理人员将由以文献知识与信息技术专家、学科专家为主的复合型人才组成。目前,图书馆学教育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处理好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1)专业建设与适应市场需求问题。图书馆学是实践性、 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以往,图书馆学专业主要为图书情报机构培养文献信息资源开发、服务与管理的专门人才。目前,图书情报机构已不再是信息资源的唯一拥有者和提供者,许多公司企业、电脑中心、数据库中心等,都可在网上开展信息服务,从而对图书情报机构形成挑战。同时,社会各信息部门已不局限于从图书情报学专业挑选知识信息管理人才,知识信息管理人才市场面临着多个学科专业的竞争。因此,无论是从图书情报机构和其他行业的信息部门对知识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来看,还是从毕业生就业途径的多样化来考虑,图书馆教育学都必须拓宽专业面,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知识信息管理人才。但是,教育适应社会需要,并不是去迎合社会需要。法国总理利昂内尔·若斯潘于1998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说过,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但高等教育肯定不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图书馆学具有明显的专业特点,它面向图书情报机构等信息部门,研究知识信息及其载体的收集、选择、整序、存储与开发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并研究知识信息事业的组织管理。应该围绕这个核心来建设和改革图书馆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信息组织与开发利用能力,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目前,有的办学点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办起了“市场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提出为各类型信息中心、商业经贸系统、科技开发公司、企业经营管理机构及科技与经济情报等部门,培养市场经济信息的收集、处理、检索利用、分析预测及市场营销、经贸管理、文秘公关、办公室自动化等方面的人才。这样的专业名称和培养目标肯定吸引人,但能否达到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尚有待实践的检验。

(2)传统知识与新技术内容的传授问题。以往的图书馆学教育, 基本建立在图书馆“采、分、编、典、流”的工作模式上,其主要内容是研究书刊的管理与开发利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进程日益加快,图书情报机构将向更高的形态发展。21世纪的图书馆进入一个人机结合的时代,图书馆工作流程、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及图书馆智力结构将发生结构性变化。图书馆学教育应适应这种结构性的变化,把研究重心逐步转移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上。只有这样,图书馆学教育才能走在图书馆工作的前面,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机制的转变,必须建立在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基础上。近十年来,各办学点普遍加大了计算机教学的力度,其中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科技信息专业的计算机与网络教学,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电子图书馆”实验,均属成功的范例。当然,强调新技术内容的教学,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传统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有的办学点试图用一门“科技文献管理”课取代所有的传统课,这种作法是不可取的。

(3)知识传授与智能培养的问题。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就是要面向高科技产业,面向激烈的国际竞争,着力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此既要重视知识教育,又要注重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对于知识信息管理人才来说,知识教育要求具有系统的知识信息管理专业知识、某一学科背景知识和数理与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能力教育要求具有娴熟的现代信息技术操作和开发应用能力,快速准确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研究和开发能力,熟练的外语和汉语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公共关系和社会活动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有关知识素养,敏锐的观察能力、高度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以及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目前专业教育的状况是:基本上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智能培养还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上。因此,应当从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还可进一步从办学形式上去探索,比如可走“科技园”建设的道路,与有实力的图书情报机构、新型信息部门联合办学,共同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与中国科技信息所和国防科工委信息所联合申报博士点,就是朝这方面努力的初步尝试。

(4)专业教育与相关知识教育的问题。 知识信息管理人才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有的学者将联合国机构和西方国家对高科技产业工作者的个人基本知识要求总结为:①高等数学知识;②计算机基础知识;③外语知识;④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经济、法律、历史和科学史);⑤现代管理方法;⑥在高科技产业某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的实践知识。国际文献工作联合会对情报工作人员提出了下列基本知识要求:①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②数学和统计学的知识;③计算机基础知识;④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知识;⑤情报检索语言知识;⑥图书情报的实践知识。我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工作者提出的基本知识要求是:①图书情报理论与实践知识;②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③计算机应用知识;④外语知识。综合上述要求,现代知识信息管理人才应掌握下列知识:①以图书情报为基础的知识信息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②以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③以英语为主的外语知识;④以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和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本知识;⑤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实施上述基本知识教育有一定的难度,但不无成功的经验。例如,办学点采用文理兼容制、学分制、双学位制、主辅修制、打通基础与专业分流制等方式,都行之有效。此外,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实行跨国联合办学等,也是可行的办法,这对接受新事物、扩大知识面将会起特殊的作用。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与美国一所大学的图书馆情报学院互相派教师进修和讲学,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5)关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问题。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开展CAI的研究较早,并且已有成熟的CAI产品。我国对CAI的研究与开发较晚,但发展迅速。 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超文本(Typer Text )和超媒体(Hyper Media)技术被应用于CAI软件中,使教育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我国有些图书情报教育点也在研制和应用CAI课件, 例如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研制了“西文文献编目”CAI课件,并于1989 年通过了省级鉴定。该系统包括教师、学生、题库、管理等模块,涵盖了教学大纲、教材、编目条例、全文及索引、字顺目录组织、克特表、书名页、错误分析、差错及咨询数量统计等内容,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得到深化,教学效果良好。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建立了电子图书馆实验室,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信息服务起到了直观、生动的示范作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特别是覆盖全球因特网的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学有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网上学校”、“虚拟课堂”、“虚拟实验室”等。在我国,虽然目前尚未正式开展图书情报专业课的网络教学,但已有一定的应用基础。例如,中山大学图书馆等单位自1994年起就着手建立教育数据库,并制成光盘和上网运行。此外,有的教育单位正在开展“因特网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与利用”研究,该项目包括建立“虚拟图书馆”和研制专业课网络教育系统。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图书情报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将会实现,为培养知识信息管理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引用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319页

2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1989年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4026页

3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465页

4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1169页

5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2466页

6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三)庄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 1954.85页

编者注:此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博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1998—11—11

标签:;  ;  ;  ;  ;  ;  

知识经济与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