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压力下的“再转型”--20世纪80年代末日美政治经济摩擦_自民党论文

霸权压力下的“再转型”--20世纪80年代末日美政治经济摩擦_自民党论文

霸权压力下的“再度改造”——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美政治经济摩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美论文,霸权论文,政治经济论文,摩擦论文,压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战后美国占领日本重构日本的政治经济体制,日本第二次“开国”。美国为了促进自由贸易创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并向欧洲和日本开放市场提供经济援助,接受欧、日对美国商品的歧视,承担保卫西方安全的费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开始走向衰落,尼克松取消美元的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而欧洲和日本搭美国便车,经济高速发展,并在许多领域与美国产品竞争,加快了美国霸权的衰落。1981年美国开始出现贸易赤字,美日开始出现激烈的政治和经济摩擦。

一、日本的经济竞争对“美国治下和平”的威胁

二战后美国经济领先全球,科技和资本实力居世界首位,他从英国手中接过霸权旗帜,承担维护资本主义世界和平的责任,世界进人“美国治下的和平”。

日本在二战后从废墟中逐渐复苏建立了劳动密集型工业,美国占其总出口的40%。20世纪70年代日本重化工工业迅速发展,重化工属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产品技术不断改进逐渐超越美国,而美国的汽车产业在石油危机后继续生产重型汽车,产品质量也无法与日本竞争。半导体产业的索尼和松下开始占领美国家用电器市场,并在大容量记忆芯片上超过英特尔公司。

日本取得竞争优势一方面靠政府对经济的管治,包括通产省的产业指导,生产者本位的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靠日本对本国市场的保护,日元在1985年以前不能自由兑换,政府对外汇实行管制,限制美国过剩资本对日本金融和工业领域投资,到90年代初日本还拒绝进口美国大米、柑橘和牛肉。日本搭美国自由贸易的便车却封闭自己的市场,积累大量贸易顺差,日本商品像潮水般涌向美国。1988年美国产生创纪录的1600亿美元经常收支赤字,而日本在1988年产生800亿美元的经常收支黑字,日本对美贸易黑字占美国对外贸易赤字的40%,1988年日本贸易收支顺差集中在机械、运输用机械1626亿美元、粗材制品88亿美元,美国贸易收支逆差集中在机械、运输用机械672亿美元、粗材制品416亿美元。日本积累的经常项目黑字多购买美国国债,美国也大量发债弥补经常收支黑洞。无怪乎美国人惊呼美国霸权地位的维持要靠日本的借贷,比尔·艾默特分析道:“由于贸易和财政的双赤字,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债务国,而日本却因为拥有巨大的贸易顺差,不仅成为美国的债权国,而且成为世界最大的纯债权国。这种状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和平与协调终将难以维持”。

二、美国对日政治和经济要求

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经济竞争,美国政府积极应对。首先要求日元升值。其次美国督促日本扩大内需以减少贸易顺差。再次美国通过《全面贸易竞争力法》,强化“超级301”条款。美国通商代表处在议会强大压力下对日本的木材、人造卫星等实施制裁。而且美国通商代表部在“超级301”条款框架之外还制定了部长级日美结构协议SII(Strategic Impediments Initiative),解决日美通商和国际收支的结构障碍即投标制度、市场分割、系列企业等非竞争行为。1990年6月,美日之间通过六次谈判完成了日美结构协议SII最终报告书。在“结构协议”的框架下,日本被迫向美国保证:第一,从1990年开始的今后10年中,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资总额将达到430兆日元;第二,在流通方面把大店法的开张审批时间控制在1年之内,把进口手续的完成时间缩短到24小时;第三,在企业系列交易方面,由“公正交易委员会”在2年之内对日本企业的系列交易行为进行调查;第四,在排他性交易习惯方面,保证尽快修改垄断禁止法,提高罚款金额,把专利的审查时间缩短到24个月。美国参议院通过强迫日本开放市场的法案,克林顿总统签署了可以对日发动“超级301条款”的行政命令,美国通商代表部发表对日制裁清单。国会、总统、贸易主管部门同时对日本施压极属罕见。

经济摩擦的同时美国要求日本承担更多的防卫责任。

三、美国霸权的对日改造

面对美国的强大压力,日本社会呈现各种反应,首先是反美情绪高涨。日本近代史上的改革都是在外来压力下自主完成的,明治维新是在外敌入侵面前日本完成了资本主义革命。1945年美军占领日本后,日本完成了民主化改革。1980年代日本又面临美国的压力,是与美国决裂还是自主改革呢?日本选择了后者。

日本的问题首先是选举制度。20世纪80年代日本实行的是中选区制,全国有130个选举区按人口比例分别选举3—6名议员。这种选举制度迫使政党候选人之间必须分配选票,要在众议院占过半数,政党必须保证每个选区有两名以上候选人当选。其次日本中选区的选举制度造成选票分散,小党林立,自民党一党独大,在野党无法监督自民党。自民党利用垄断权力控制经济领域,谋一党之私。

这些弊端正是美国无法进入日本市场的根源,在美国“整改”的压力下自民党内部改革派与保守派发生分裂。自民党内的亲美改革派小泽一郎在1993年率领小泽·羽田派退出自民党,投票支持社会党等在野党对宫泽喜一的政府不信任案,自民党结束30多年的一党独大局面。1993年新党党首细川护熙建立囊括除自民党外所有在野党的政府,并在国会通过选举制度改革法案,实行小选区和比例代表并立制。具体操作是把全国分为300个小选区,每个选区选举一名众议员,余下的200个议席按人口比例分配给北海道、东北、北关东、南关东等11个比例区。

小选区制废除了在一个选区必须选举多个议员的制度。小选区制选举像自民党这样的大型政党占尽优势,右翼小政党面临联合组建大政党与自民党竞争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占社会支持率30%上下的左翼就会土崩瓦解。日本政党制逐渐走向自民党和民主党两大保守政党制。这正是美国所希望的。美国积极促成日本政治制度的改变,日本财界也希望日本政权能够更迭,出现一个强大的在野党,对政治改革持肯定态度。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的对日要求从出口商品的自主限制转到日本国内的构造改革,促成日本继明治维新和战后改造后第三次“开国”。1993年自民党结束自1955年来的长期执政,日本选举制度由中选区制过渡到小选区制。社会党、共产党等小党纷纷衰落,自民党和民主党两大保守党占据日本政治舞台。日本最终按美国意图过渡到美国式的保守两党制。

标签:;  ;  ;  

霸权压力下的“再转型”--20世纪80年代末日美政治经济摩擦_自民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