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对安南的册封变化研究论文

明朝对安南的册封变化研究

杨 丽

(信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 洪武元年至永历五年,明朝与安南之间保持着封贡往来,但是明朝对安南的册封却几经变化,这些变化是文化认同与现实挑战冲突妥协的外在表现。双方实力变化导致明朝对安南的控制力不断减弱,但是在华夷观念、文化认同和明朝余威的影响下,明朝与安南依旧保持了形式上的封贡往来。

[关键词] 明代;安南;册封;文化认同;朝贡体系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册封藩属国王,取代元朝,确立了以明朝为中心,辐射四周的封贡体系和华夷秩序。从洪武元年明太祖颁诏安南开始,到永历五年,南明册封安南清王为止,除了中间的安南属明时期,双方一直保持着封贡往来,但明朝对安南的册封几经变化。通过梳理明朝对安南册封封号的变化,可以分析双方在处理宗藩关系中的策略,研究其背后的文化认同与现实挑战之间的互动关系。

2.1.6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姜黄样品(1号)0.2 g,精密称定,各取6份,按“2.1.1”“2.1.3”项下的方法测定,姜黄样品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质量分数的RSD分别为1.4%、0.9%、1.9%,结果表明分析方法重复性良好。

一、明朝对安南的册封变化概述

在明朝正式建立以前,朱元璋曾遣使安南,但由于当时中原王朝局势未明,安南持观望态度。直到洪武元年十二月,明太祖向安南宣告大明建国,安南才正式开始向明朝朝贡。洪武二年,安南国王陈日煃向明朝朝贡并请册封,明太祖封其为安南国王。然而明使到达安南境界,才知日煃卒,明太祖又封其子陈日熞为安南国王。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希望可以为已建抽蓄电站的改造实施以及新建的有必要设置汛期备用水源的抽水蓄能电站的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同时对于该类型的新建电站,设计工作开展时建议:

洪武五年二月,明朝知道陈叔明弑立之事后,明太祖不受其朝贡。洪武六年正月,陈叔明向明朝谢罪并请封,言日熞是因病而卒,叔明被国人推立,但明太祖只许陈叔明以“前王印”视事,包括之后的陈煓和陈炜,都未得到安南国王的封号。洪武二十一年十二月,安南黎一元废弑陈炜,令陈日焜主国事,并假借陈炜之名朝贡,明太祖更是以安南弑主废立而绝其朝贡。永乐元年,安南胡以陈嗣继绝为由,以陈氏之甥的身份署理安南国事,并遣使请封。明成祖派使臣前往安南查证后,封胡为安南国王。然而,永乐二年八月,安南裴伯耆称奸臣黎季犁改名胡一元,胡为其子,“僭号改元,不恭朝命,肆虐下民。”[1]585前安南王子嗣陈天平也请求明成祖“伐罪吊民,兴灭继绝。”[1]596安南使者与陈天平相认后,明成祖敕谕胡。于是安南胡愿意迎归陈天平,并承诺会以君事天平。明成祖谕胡,“尔果诚心应朕,尽革前非,迎还天平,以君事之。朕当建尔上公,封以大郡,传之子孙,永世无穷。”[1]693之后,成祖遣兵护送陈天平回安南。然而胡竟设伏劫杀了陈天平。成祖大怒,决意兴师。永乐五年六月,成祖平安南,安南进入属明时期。

宣德二年十月,安南上书有安南王之孙陈暠,“本国之人不忘陈氏先王之泽,已求暠於羁寓之,次欲得暠継宗祀之。”[2]831陈暠也随之上表。宣德二年十一月,宣宗敕谕安南,“令头目耆老同具实来闻,即遣使册封,朝贡仍遵洪武旧制。[2]836安南重新恢复独立。

在传统宗藩关系的影响下,安南国内承认中原王朝的册封,国王接受宗主国的册封并不会损害王国的威严,反而更能取得国内民众的认可。明朝建立后,此时的安南陈朝正处于衰落期,通过接受明朝的册封,可以依靠明王朝的权威震慑国内的不安分势力,增强其在臣民心中的威望,并减少新生的明王朝对其边境的威胁。反过来也证明安南承认了明朝取代元朝成为中原正主,对其他诸藩起到了表率的作用,有利于明王朝向诸藩宣示自己天下之主的正统地位,维护其上国权威。

传统宗藩关系继续发展的同时,安南民众心中悄然觉醒的民族独立精神不应忽视。安南臣民请求明朝伐罪胡,明成祖兴师安南,但在安南属明时期,安南臣民又在黎利的领导下进行反抗,在安南史书中,以贼指称明军的记载随处可见。黎利以“驱逐明贼,拨乱反正”为口号,号召安南民众参与到反明斗争中。固然其中有个人政治野心、明人苛政压迫等因素,却不能忽视安南民族独立精神的作用。对华夷观念和封贡体系的认同不能阻止安南民族独立精神的觉醒,但这种觉醒是初步的、无意识的,无法与根深蒂固的宗藩观念抗衡,安南的实力也不足以支撑与明朝的长期对抗。当有机会重新恢复独立时,安南便遵循传统宗藩关系,继续向明朝臣服请封,但是安南史书中并不以君臣身份记录双方往来。

二、册封变化背后的文化认同

宣德三年三月十八日,安南遣使告陈暠哀。明宣宗多次诏敕,令安南头目黎利寻访陈氏后人,但黎利坚持没有陈氏子孙,多次遣使求封。最后明朝允许黎利署理安南国事,但不封国王。直到正统元年九月,明英宗才“以陈氏支裔既绝,不若正麟位号顺而抚之”[3]为由,封黎利之子黎麟为国王。自此黎氏取代陈氏,正式承袭明封安南国王的封号。

明太祖封陈日煃为安南国王,作为宗主国,明朝要维护安南陈氏政权的正统地位。而陈叔明作为乱臣贼子,既非安南陈氏正统,也未经明朝册封,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明朝只许其以“前王印”视事,不封国王,不赐金印。陈叔明死后,明朝也拒绝遣使吊祭。永乐年间,安南胡以陈氏嗣绝而请封,明成祖先派遣使臣寻找陈氏子嗣,之后才封胡为安南国王。后来,成祖得知胡篡弑,于是兴师征安南,同时一直寻访陈氏子孙。宣德年间,因得知陈氏有遗嗣陈暠,明朝才恢复安南的独立。之后,陈暠去世,明朝也多次诏敕安南寻访陈氏后人。直到正统元年,才封黎麟为安南国王。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呈现出一种增长的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仍旧面临着多种难题。外部环境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出现了经济新常态的环境特征,银行业却没有随之得以更新与调整,使得银行业的发展遭遇到瓶颈。基于此,银行业需要顺应时代的变化,通过改革创新等措施来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实现供给侧改革,加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正德十一年,安南国王黎晭被陈皓所弑,臣莫登庸讨皓成功,挟功谋夺国事,安南国内莫、黎势力开始抗争。从陈皓叛乱,到安南黎宁遣使告莫登庸之乱,安南有二十年不修职贡。嘉靖十六年,明朝决议兴师安南,征讨莫登庸。十七年,安南莫氏遣使如明乞降,并在十八年,再次奉表请降,献土地、户口。明朝接受了安南莫氏的请降,“降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以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官从二品,子孙世袭,别给银印。”[4]万历二十五年,安南黎氏也遣使如明求封,明朝同样封黎氏为安南都统使司都统使,并赐银印。黎氏认为自己是安南国王的后裔,而莫氏是安南国王的叛臣,双方不应授予同样的职务。明朝回复为“初复国,恐人心未定,方且受之,后以王爵加之。”[5]895至此,明朝开始同时授予安南莫、黎双方首领为安南都统使。直到南明时,才重新册封黎氏为安南国王。

三、文化认同与现实挑战之间的冲突与妥协

在永乐以后,明朝与安南的战争不断,败多胜少,明朝的上国威严受到挑战。土木之变后,英宗被瓦剌所俘,明朝的宗主国权威更是深受打击。成化三年八月,明人载粮船飘到安南,安南竟然将明人扣留不还。成化三年十二月,安南国王在被明朝册封的同时,对其臣子的制诰里竟称“皇上制诰之命”。明朝对安南的不臣之心并非毫不知情。明廷行人王勉曾奏称“安南国王黎灏久蓄不臣之心,僣立年号,擅兴征伐,请兵往正其罪。”[6]但兵部却以启边衅将王勉下狱。安南作为明朝的藩国,“名为王实则臣也”[7]9198。早在洪武年间,各藩国的名位、衣冠品制、朝贡礼仪等内容,均已有定制,然而安南却多次请求明朝改赐王爵常服。弘治十四年,明孝宗赐安南国王黎晖冠服和常服,安南刘孝兴称“本国王既受王爵之封,而所赐常服犹有乌纱帽等件,与臣下无辨,似有未称,乞改赐王爵常服。”[7]9198明廷认为赐安南国王“王者弁服一副,使不失君主一国之荣。又赐一品常服一袭,使不忘臣服中国之敬。盖恩礼兼隆,名分不紊。”[7]9198最后拒绝了安南的请求,却不对刘孝兴等问罪。

宗主国需要维护藩国承袭的正统性,但明王朝并不插手安南的内政,正常的王位承袭皆从其请,若有突发事变,也以安南本国民请为主。陈叔明是安南国人推立,所以明太祖令叔明视事;安南胡是被众推而权理国事,所以明成祖封胡为安南国王。但是若自身宗主国的权威被侵犯,明朝也会立刻采取行动。陈叔明是国人安南推立,但因为其篡夺权位,所以仅许陈叔明以“前王印”视事,并不封国王。永乐年间,安南胡簒位僭号,攻夺隣境,于是明成祖兴师安南。嘉靖年间,安南莫登庸占据国城,阻绝贡路,自称上皇。于是嘉靖皇帝派兵往讨。由此可见,只有藩国发生篡弑、僭越改元、擅自绝贡、侵犯明朝边境等事时,明朝才会以宗主国的身份采取行动。先以怀柔之道敕谕安南首领,若其能及时请罪,明朝多敕谕告诫一番即止。若藩国始终不能悔改,明朝才会兴师讨伐。

在传统宗藩关系中,双方对华夷观念和封贡关系的文化认同并不能完全保证藩国对宗主国的顺服。明朝初期国势强盛,能依靠政治经济实力,在外交事务中掌握主导权。但当明朝国势衰弱时,安南就对其宗主国权威进行挑战。宣德年间,安南在恢复独立后依然接受明朝册封,对明朝的臣服却远不如前。起决定作用的原因是双方实力的强弱变化。之后明朝对安南的外交策略远不如永乐时期强硬,宗藩外交理念也逐渐向现实妥协。

明朝的宗主国权威受到挑战时,明朝却表现出软弱的态度。究其原因是明朝的内外交困,经历南方盗贼泛滥,建州女真侵边,蒙古进犯大同等事,明朝用兵不断。加上明廷靡费帑藏,外戚横行,奸臣宦官当道,朝政败坏,财力和兵力的沉重负担,使朝廷在与安南往来时,无法坚持强硬态度。若贸然用兵却不能胜利,反而会损失明朝的上国威严。而安南黎氏政权仍然保持着与明朝的朝贡关系,如期向明朝岁贡,如礼向明朝请封,在形式上维护了明朝的权威,因此明朝并不轻易兴师。莫、黎势力抗争,安南国无定主时,有20年不修朝贡。明朝欲兴师讨莫,最后以接受莫氏的请降而止。之后莫氏衰弱,黎氏强盛,面对莫、黎政权的请封,明朝接纳黎氏政权,同时在名义上保护莫氏,将双方均封为安南都指挥使。这是明朝在现实考虑下对安南黎氏的妥协,也是对传统宗藩理念的调整。

县委组织部的一个副部长专程来小镇看望我,很热情,还说了一大堆让年轻人很受用的话。这让我热情澎湃,心里立马许下了扎根农村大干一番的雄心壮志。

崇祯三年十月,明使催安南贡礼,在明使观看贡物的时候,安南“于水岸,盛张船艘象马,振耀兵威,示以强盛之意。”[5]920此时明朝面临统治危机,需要安南支持,已无力控制安南。为了得到安南的支持,南明更是重新册封安南黎氏太上皇为安南国王。在得知黎氏当权者是清王后,又封清王为安南副国王。然而,安南最后还是归入清朝朝贡体系。

在长期的华夷观念和朝贡关系的影响下,明朝视安南为自己的外藩,而安南也认可明朝作为宗主国。但随着时势的发展,明朝对安南的册封内容几经变化,这些变化是文化认同与现实挑战之间妥协后的外在表现。由于双方实力的强弱变化,安南与明朝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挑战明朝宗主国的权威,明朝对安南的控制力则不断下降,双方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外交策略。安南继续向明朝贡和请封,而明朝最初理想化的朝贡理念也不断向现实妥协。明朝与安南在华夷观念和文化认同的支撑下,一直保持着形式上的封贡往来。

[参 考 文 献]

[1]明太宗实录[M].台北: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2]明宣宗实录[M].台北: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3]明英宗实录[M].台北: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449.

[4]明世宗实录[M].台北: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4971.

[5][越]吴士连,范公著,黎僖.大越史记全书[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明宪宗实录[M].台北: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3881.

[7]明孝宗实录[M].台北: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中图分类号] K248.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5823( 2019) 11- 0027- 02

[收稿日期] 2019- 09- 20

[基金项目] 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政治生态视野下明代开封府县官员研究”(项目编号:2017KYJJ14)。

[作者简介] 杨丽(1992-),女,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明史研究。

[责任编辑:白彩霞]

标签:;  ;  ;  ;  ;  ;  

明朝对安南的册封变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