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_陈滢

浅析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_陈滢

东莞市国土资源局常平分局 523397

摘要:作为土地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度日渐提速,极大的提升了地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针对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策略层面展开了详细阐述,目的是为了规范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土地地籍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

地籍管理是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当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在国土资源的优化管理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土地地籍管理的发展还处于最基础的阶段,暴露出很多现实性问题,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信息化发展的契机、保护土地资源为主的总体要求,注重工作开展的针对性,才能提供有力的保障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稳步发展。

一、土地地籍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1、加强地籍管理

土地地籍管理内容繁杂,地籍管理工作与规章制度的紧密结合需要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关保障因素,有助于保护土地资源。针对土地地籍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做好细致检查,加强管理规范化程度,推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

2、保护土地资源

在确保土地基础信息完整性、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标准化程度方面,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居功至伟。土地资源管理当中的土地地籍这项重要内容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够实现不断完善,帮助管理者清晰掌握土地基础信息,帮助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合理规划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并且做到更具体和实现更高效率。

3、促进国土发展

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小,信息化建设能够帮助相关部门从基础上做好土地地籍管理,有效管理和保护好土地资源。逐渐提高的社会信息化程度要求土地地籍管理人员不断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掌握地籍管理活动的更多工作,从而全方位推动地籍管理工作进展和国土事业的发展。

二、地籍管理信息化中涉及的一些键技术

1、数据组织

地籍数据是地籍管理的核心要素,地基数据库可以实现属性数据和动态空间数据的合二为一,是现代地籍工作的基础。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往往存在大量数据输入和处理工作,空间数据是最主要的数据部分,数据管理方式不合适则很容易导致项目管理混乱,甚至面临项目失败的风险。数据输入和处理不完全导致项目工期受影响、数据重复处理或者数据重复录入引起的人力和时间的双重浪费、数据质量不达标、在数据处理和模型运算时做不到最新数据的及时采用等,是导致项目管理混乱的常见原因。因此,需要特别注重严格控制数据质量、把控数据录入和处理的过程。

宗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基础地理要素数据、地籍业务信息数据等都属于地籍管理数据所管理的数据。根据要素种类不同,数据库可以分为不同专题图层,各专题图层都包含其属性数据。空间数据主要存储包括点、线、面在内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与地理要素紧密关联,存在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两种结构格式。属性数据主要记载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性质、面积、位置等在内的属性数据和地块统计数据。组织数据库必须遵循现有《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地籍调查数据库规范》,空间数据需要做到要素层内容完整、地理范围覆盖无缺失、要素层齐全,确保面、线、点之间正确的拓扑关系以及完整的代码规范和属性表结构,在此基础上建设完成的地籍数据库。

2、数据库平台

地籍数据库中GIS数量结构复杂,量级巨大,只有高效、安全的数据库软件以及行业内具备较高专业程度的数据库技术才能实现很好的存储和管理,作为一个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市场上存在很多主流的空间数据库,这些数据软件通过二进制数据形式存储空间数据并形成数据库,属性数据侧存储则通过常用数据类型实现,并且同步实现数据的输入、处理、分析、检索和输出。

3、软件结构

C/S、B/S是当前两种常用系统软件结构。C/S模式的核心是服务器集中管理数据资源,接受客户机请求并发送查询结构,这种具体体现就是“请求—响应”的应答模式;控制能力和计算能力方面客户机能够实现自主能力,可以主动将请求发送给服务机并且做好结果接收。C/S需要从客户端安装软件,不过具备速度快、流量低的优势。作为一种三层体系结构,B/S结合了WEB技术和C/S模式,借助一般浏览器就能完成客户端数据浏览。上述两者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选择某一种结构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而定。

地籍管理部门在网络办公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主要架构就是C/S和B/S混合模式。系统服务模块是B/S的主要部分,用户浏览数据如地块范围、地块类型等基本情况通过浏览器进行,从而确定数据订单,并将订单从中心内网传递至数据库,形成服务请求信息并且得到相应的回应。C/S结构部分的主要核心模块涵盖了安全管理、数据入库检查、数据库维护、数据输出、视图管理、元数据管理、专题图制作、数据分析等。

三、土地地籍管理系统中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1、地区发展不平衡

现阶段我国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很大的区域差距,有些地区实现了地籍管理,更多的区域并不具备完善的系统建设,其系统只能提供少量管理功能,无法达成土地资源管理和地籍信息的充分有效结合,无法完成更多地籍管理工作。

2、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低

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方面专业管理力量不足,专业管理人才很少,更多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能力弱,责任心差,无法确保相关管理工作开展的有序性和工作质量。

3、先进技术推广力度弱

土地地籍管理方面,工作量大,内容繁杂,在信息、遥感等方面信息要求很高,技术推广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相关法律法规、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做到充分熟悉和把控。除此之外,现阶段行业更多采用传统纸质文件管理,急需强化信息化建设。

四、强化研究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方式

1、管理队伍建设强化

管理队伍建设非常重要。首先需要大力引进专业技术型人才;其次需要强化人员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第三需要强化作风培养,使地籍管理队伍做到作风严谨,责任心强。

2、管理流程建设优化

政府部门应该强化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前期研究和统筹规划工作,以及不同部门的合作及工作衔接,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大力支持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

3、理顺管理职能

政府部门应当将职能关系进行理顺,由非政府单位完成调查和测量工作,确保能够实现机关工作效率的提升,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减少土地资源部门管理成本,强化对于中介结构的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整个地籍管理产业。

4、引进先进技术

地籍管理当中应该不断强化科学技术的应用程度,大力转化科技成果,加大力度应用航测、遥感的技术,规范地籍信息管理工作,提升其准确性,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地籍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必须依托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环境进一步强化其信息化建设。对于强化地籍管理和保护土地资源而言,重点是强化信息化建设。然而现阶段信息化建设存在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地区发展不平衡等明显缺陷。因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注重管理职能的理顺、管理队伍的建设、先进技术的应用等,全面推动土地地籍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池淑新.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

[2]杨万平.对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6.

论文作者:陈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  ;  ;  ;  ;  ;  ;  ;  

浅析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_陈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