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环境资源逐渐短缺,因此环境资源的承载力研究也逐渐成为关注焦点。土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国土资源是我国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关系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随着我国资源和经济环境发展矛盾的不断升级,国土资源在发展过程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起到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重要作用。对土地资源开展环境承载力评价,不仅仅能够为国土资源节约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能够提供技术标准。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规划;关系分析
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增加,对于空间利用率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国土资源出现高强度的特点,但是目前我国对于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之间出现矛盾。随着环境问题的逐渐加剧,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强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资源关系规划的重视。
1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现状
1.1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低下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我国的环境资源也在不断的遭到破坏,伴随着大量的工业生产、工业制造与工业建设等对环境资源产生影响,我国的环境资源也越来越差,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由于我国长时间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到目前为止导致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环境破坏严重,国家政府正在努力修复之中,减少不必要的资源环境浪费,保护环境,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1.2国土空间规划不完善
我国早些年间为了提高经济的发展,城市土地利用紊乱,大面积的建厂、建房,不能够合理的根据资源环境需求利用土地资源。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而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并未充分考虑空间开发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空间开发的基础条件,而我国的资源环境开发也不够成熟稳重,进而导致国土空间规划不完善。
2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联性
2.1国土空问规划是调节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有效手段
国土资源是调节资源环境和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国土资源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同时资源承载力也是决定空间规划的边界。在对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如果不能结合资源环境的实际需求,保障开发利用资源的突破环境的最大限制,就不能结结合资源环境的客观需求,使开发利用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就会对环境与资源造成破坏,从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将国土空间规划与资源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相连接,在发展关系、资源环境之间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保证社会对资源环境的相关需求,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最主要目标。
2.2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相互制约
国土空间规划影响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大小,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决定了空间规划的合理边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彼此互相影响,我国可以通过判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大小而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又可以通过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从而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2.3国土空间规划环境承载力的消长关系
对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而言,国土空间规划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一种影响因素,决定着承载力的大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联呈现出消长关系,只有对这个关系产生正确的认知,才能够使国土空间相关开发活动,被限制在最大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即国土空间规划在实现最大开发程度的基础上,不能超过当地环境资源能够承受的最大范围。正确认识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的消长关系,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修复与资源环境修复,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使资源环境能够实现自主更新,并做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关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3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相关建设
3.1科学界定国土空间规划的功能定位,明确法律法规
国土空间规划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基础上进行的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综合性规划,是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的最高定位,并且我国应该加强关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环境承载能力的适应范围,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要求,争取构建出科学的、纪律严明的工作环境,从而促进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提升,进而合理的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创建美好家园。
3.2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我国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其专业知识的储备,并对其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使工作人员可以合理的、科学的、准确的按照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我国应定期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跟上社会的脚步,实时的了解我国的现状,进而合理的安排相应的工作,而在培养其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使工作人员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使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
3.3完善工作制度,建设健全的工作体系
我国应充分的完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制度,建设健全的国土空间规划综合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流程,促使整个工作环节紧密联系、相互接替,层层递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质量,同时在完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制度,明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范围,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制定不同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规范,补全漏洞、改善不足,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体系,进而提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3.4统筹兼顾城乡发展和资源保护
合理的规划体系需建立在综合性思维基础之上,坚持以人为本,在面对问题时,尝试以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首先立足于生态保护的原则,通过划分区域,保证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完整;其次,明确利益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社会各个阶层人员的参与性;第三,严格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土地经济学原理进行合理规划,降低土地浪费率。
结语
综上所述,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判断和衡量各项要素是否符合发展要求的重要指标,也是实施城镇化空间布局的依据,同时也是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国土资源规划,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是否能够成为建设性强国。同时国土资源规划也是我国经济进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影响因素,对资源环境进行合理评价能够促进我国国土资源朝着更加健全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先鹏.基于PCA和SD模型的区域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D].2015.
[2]程美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11).
[3]刘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规划开发战略选择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M].人民出版社,2013.
[4]严金明.区域发展资源承载是基础,合理规划是保障——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规划开发战略选择研究》[J].商,2014(10):15-15.
[5]曹月娥,塔西甫拉提•特依拜,杨建军,etal.新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1):44-49.
论文作者:袁光峪,王文刚,韩秀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环境论文; 空间规划论文; 资源论文; 承载力论文; 国土论文; 我国论文; 能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