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球投掷技术的生理学研究论文

铅球投掷技术的生理学研究论文

铅球投掷技术的生理学研究

□ 吴帮发(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 铅球是田径运动的投掷项目之一,它对增强体质,特别是发展躯干和上下肢力量有显著的作用。本文通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等多篇经典文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字资源等中文数据库及)以铅球运动为研究主体,包括在运动过程中旋转、滑步、以及最后用力的技术特点为依据,深入探讨铅球投掷技术对人体生理学影响的研究。结论:铅球投掷技术对人体生理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铅球 投掷 生理

前言

我们研究或讲述“体育”时,必须分清这两种概念释义,不可混而为一。其一,自然语义的“体育”是与人类的出现同时产生的,而科学语义的“体育”则是在人类由传统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两者的历史地位不同。按前者可以说中国古代有体育,有古代体育史,按后者中国体育出现在20世纪初。其二,两者的活动方式不同,前者是一种范围广泛的社会活动,包括由父母进行的养育、保姆进行的抚育、社会进行的培育,也包括人类在打猎、礼仪、舞蹈和军事技能的获得过程中对身体的化育,还包括马克思说的进行身体训练劳动过程。总之,这是一种在人类文化发展早期自然出现的身体教育活动,它还没有脱离人类活动的母体,没有从社会活动中分化、独立出来,还没有确定的组织制度和活动形式,在学术上很难加以统合研究。因为它属于一种无统一组织、无计划、无制度的自然行为。后者是在特定的社会结构即学校(现代)中进行的,有专职教师、有教材、有场地器材、按照课程表安排进行的有计划、有目标的制度性活动。显然,两者的社会历史定位、社会组织形式、活动方式或运作机制以及管理方式迥然不同。对体育的结构、功能、本质和规律认识而成的总的看法或观念,这种观念的核心是体育概念,体育概念凝缩了人们对体育的本质认识。国际上对“体育观”作了这样的界定:“体育观是社会或社会集团,在特定的具体条件下,理 解和运用体育概念的式。这也就是说,体育概念是体育观的核心。

1、文献综述

1.1、铅球运动的起源

大约在追溯到公元前,那个时候人们就开始用石头和带把的石头等进行投远比赛。一直等到公元十四世纪时,随着冷兵器的出现,双方战争中出现了炮兵,由于当时发射的各种威力的炮弹是圆球形状的,其重量为16磅。因此在炮兵的训练中,时常进行投石头的比赛,这个石头与炮弹的样子和重量差不多。后来人们为了统一规格,不用石头,改投金属做的圆球,沿用了以往的重量还是16磅。因为就当时来讲的铸铁技术已经比较高,所以制作的金属球的重量也比较准确。以后统一用公制,16磅换算成公斤就是7.257kg。它也一直被沿用下来。直到近十几年鉴于7.257有三位小数不方便,所以采取了“四舍五入”的办法,改为7.26kg。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于2015年11月提出,其含义为“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①

1.2、铅球运动的运动特点

铅球投掷运动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纵观铅球投掷技术的发展,从侧向滑步技术到背向滑步技术再到旋转投掷技术,教练员和运动员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既科学又合理的铅球投掷技术。经过长时间的方法探究、技术改进等,时至今日“滑步式”和“旋转式”这两种投掷技术被国内外各优秀的铅球运动员所广泛使用。但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投掷技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通过不同的投掷技术从而提高铅球的初始运行速度,为最后发力出球奠定根本基础,这样就会尽可能的为提高出手时刻的初速度创造优良条件,以至于取得优秀的成绩,因此以上两种投掷技术中铅球最后用力的效果在整个投掷过程中至关重要。

1.3、铅球运动的积极作用

在投掷铅球的过程中,对其动作进行有效的分析,由运动解剖学知识可知,右侧胫骨前肌是使踝关节伸的作用肌,而右侧臀大肌、右侧股二头肌是使髋关节伸的作用肌,与右腿的蹬伸密切相关,右侧胸大肌和右侧竖脊肌能够使右胸充分前挺,而右侧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的收缩能够为铅球的最后出手进行积极的加速。为了达到优秀的运动成绩,仅仅是准备阶段就大量调动踝关节的胫骨前肌、臀大肌、髋关节的股二头肌、胸大肌、竖脊肌、以及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由此不难看出,在进行铅球运动的过程中,积极调动全身各个部分的肌肉,平时就加以练习,假以时日会充分的体现了其实际运用中对身体产生的积极作用。

2、铅球运动对人体生理学的影响

(2)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铅球运动投掷时的生理情况,首先铅球成绩与铅球出手速度显著相关。一些成绩的起伏可能与其他因素,如铅球出手的角度和位置相关。铅球出手速度是决定成绩的主要因素,一切成绩的起伏可能与出手角度和出手时的身体姿势等因素有关。想要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对机体的控制是很关键的。从系统加速的方面来讲,旋转推铅球技术本身也存在各种技术类型∶霍里法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身体的线动量和角动量,相比之下,尼尔森似乎把重点放在利用角动量。采用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米克尼维奇,从开始滑步推动身体直至最后推球动作之前,都保持了较高水平的全身线动量。旋转推铅球技术在角动量和侧向加速度的参与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协调身体平衡方面,却是它的劣势,优劣并存的情况下,更加针对机体有更高要求。铅球速度本身不足以说明加速过程。在旋转推铅球技术的腾空和过渡阶段,即使铅球速度存在显著下降,仍然能够获得或保持全身的动量。这说明在运动员和铅球组成的这个系统中的加速,是保证铅球出手动作能量来源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提出,为铅球出手动作进行准备的目的是加速整个身体,保证最佳的身体用力结构,而不是只加速铅球本身。

(1)滑步推铅球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想要更好地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动作,就需要提高机体上下肢的力量和爆发力,同时还要加强全身整体的协调能力。形成技术动作的规律针对技术动作的不稳定和动作概念的不清晰,可以借助反复的练习方法对错误动作进行及时的纠正。通过长时间多次反复的练习、掌握正确动作的要领和对错误动作的及时纠正,并结合自身的运动生理形成技术动作的规律,以达到背向滑步推铅球动作的规范性。女子铅球投掷项目曾经是我国田径运动的一个优势项目,在世界田径体坛中也曾占有一席之地,历史上曾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并在世界大赛中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可是就近年来讲这个优势项目有明显的减弱趋势,并且与世界先进水平有逐渐拉大的趋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尴尬的现状和局面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有力、有效的理论支撑,难以正确指导体育运动训练,教练和运动员也无法把理论模型与实际运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针对这一现象,提出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运用现代数值计算方法,再结合运动力学的知识定量分析影响铅球投掷因素的灵敏度,为科学的训练、选材以及成绩的提高提供一个有效的理论依据。由此不难看出,优秀铅球运动员的生理机制是由后天不断地积累所变化的;

作业成本法的采用过程中关键部门在于财务人员,为了更加有效和科学的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加强财务人员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应该对这一成本法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需要面对的问题。在物流企业中,高水平的财务人员缺乏,加大了作业成本法实施的难度。所以更应该有计划的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当然物流企业中,配送人员也很重要,定期对配送人员培训,为其规划科学完整的学习计划也尤为重要。

3、投掷技术不同而造成的影响

(1)旋转推铅球的技术动作、地面反作用力与肌肉用力进行同步分析,认为旋转推铅球时运动员身体始终处于旋转状态,肩髋夹角最大时运动员腹外斜肌的放电较大,其可能是控制身体扭转的关键肌肉;随着身体旋转动作的加强,运动员足部外侧的受力随之增强,胫骨前肌、腓肠肌可能是控制足外侧的关键肌肉;最后用力阶段所测得的所有肌肉都呈现强放电的特征,这一阶段所测量的肌肉都对动作的完成起作用。相对于其他推铅球方式,旋转推铅球的运动员平时更应该注重小腿肌群及腰部肌群的训练;

(2)滑步前先做一两次预摆,预摆时左腿自然弯曲,大腿用力平稳向上摆起,右腿伸直,上体前屈。左臂微屈前伸或下垂并稍向内,头与背保持一条直线。其中高姿势:持球后,背对投掷方向,站在圈内靠近后沿处,两脚前后站立,相距20-30cm左右,右脚尖靠近投掷圈内沿(脚也可稍向内转),左腿在后并自然弯曲以前脚掌或脚尖着地,上体正直放松,左臂自然上举,体重落在伸直的右腿上;低姿势:持球后背对投掷方向,站在圈内靠近后沿处,两脚前后站立,相距50-60cm左右(根据身高和下蹲的程度而定)。左脚在后,以前脚掌或脚尖着地,右脚尖贴近圆圈指向投掷相反方向(脚也可稍内转)。左臂自然下垂,左肩稍向内扣,两腿弯曲,上体前屈。以上两种形式技术上截然不同,但就生理角度来讲,充分调动身体运动的积极性,保持高质量高水准的要求。

4、结论

铅球运动中有多种投掷技术,虽然技术所代表的含义不同,但是就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作用是不尽相同的。总体来说,首先会使运动者身体整体的协调性、稳定性有明显得提升;其次,完成投掷所要面对各个部分,尤其是腰腹、胸、腿部等的肌肉群力量得以加强,爆发力等的得到长足的提升;最后,从心理的角度来过度到生理,不断地加强铅球运动的能量,一次又一次不断地突破自我,心理素质得到培养和锻炼,进而身体也会发生积极的变化。

数字化时代成人参与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成人学习者与ICT学习环境的有效融合,对基于ICT成人个体学习特质与能力的提升,是成人个体学习策略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庆来,张林.“旋转式”与“滑步式”铅球投掷最后用力技术的博弈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6.

[2]韩岳洋,李强,牛健壮.不同级别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及肌肉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的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11.

[3]陈灿辉.大学生背向滑步推铅球关键技术分析[J].体育教育,2017,7.

[4]宋证远.杨永芬.对影响铅球投掷成绩因素的灵敏度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9.

[5]李骥.夏国滨.激光式铅球核心力量训练及量化监控装置的开发和设计[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7,3.

[6]张瞻铭.王倩.男子铅球旋转技术最后用力阶段的身体重心速度与铅球速度分析[J].体育学刊,2013,7.

[7]杨文学.李铁录.张英波.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8.

[8]曹杰.旋转推铅球动作的肌电、足底受力及运动学特征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12.

[9]孙威,贾刚.旋转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肌肉用力特征的SEMG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2.

[10]王东升,郑富强.中、外优秀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关键运动技术参数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

[11]徐锋鹏,胡敏,黄俊豪,林文弢.不同类型运动对骨密度影响的研究进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1.

中图分类号 :G8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01-HX

标签:;  ;  ;  ;  

铅球投掷技术的生理学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