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养成教育是指在学生、生活、劳动等教育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阶段对孩子实施养成教育可以为他们今后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扎实推进,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工作重点,笔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实效。
【关键词】幼儿 养成教育 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充分说明了日常习惯对人的影响。在幼儿教育阶段,孩子们如同一张没有涂鸦的白纸,怎样使这张纸变得色彩斑斓,生气勃勃,那就需要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关注,向幼儿及时渗透并实施养成教育。
一、关注生活,点滴做起,培养幼儿好习惯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幼儿一日生活皆教育,无论是集体游戏、个人游戏、组织教学活动、盥洗、就餐、入厕还是休息,都是教育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孩子的特性,针对不同的表现,作出相应的反应。如通过《分享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谦让意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通过《进餐》培养不挑食、爱惜粮食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通过《盥洗活动》让幼儿从小养成讲卫生的习惯;通过《入厕》培养幼儿排队等待、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通过《午睡》培养幼儿睡前正确的操作自己物品的能力等等,这些好习惯、好行为的养成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二、明确要求,教师示范,激励和引导幼儿
1、首先,养成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
受幼儿认知水平、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局限,幼儿园养成教育的方法应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的特征。为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向幼儿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而且还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当幼儿将玩具收拾整齐后,教师不仅要表扬:“你们真是好孩子。”“你们真爱劳动。”还应当以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给他们讲明道理:“玩具应当放在柜子里,又整齐又好看。下一次我们再玩这些玩具的时候,很快旧能找到它们了。”与脱离具体的情境机械说教的方式相比,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幼儿具体形象地明白一个道理,提高道德认识,而且还使他们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同时着也是教师和孩子交流的契机,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2、其次,幼儿园养成教育要注意恰当的认知的培养。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特别是游戏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实际上,许多游戏活动都是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幼儿的行为,教他们如何轮流、合作、分享,如何解决同伴之间的纠纷,如何帮助别人。幼儿的道德认识必然得到升华,在不知不觉中也就正确掌握了社会的概念。“玩具应当大家一起玩。”“小朋友应该团结合作。”这些指令和口号的要求,也就成了他们的观念习惯。
3、再次,以榜样的行为激励幼儿,时适时引导。幼儿道德认识水平不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给他们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让他们照着去模仿,容易收到好的成效,有时甚至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要按照这些要求做。见面有礼貌的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协作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比如:为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师可将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的照片贴在班级的表扬栏里。这样,无需教师讲很多道理,幼儿就会照着去做。一段时间以后保养栏中幼儿的照片会越来越多,洗手自然会成为孩子们自觉的行为。
四、营造氛围,巩固成果,锻炼幼儿的能力
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任何规范和要求都仅仅是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外因,激发、培养幼儿进行自我教育、集体教育才是根本。幼儿园的孩子最崇拜老师,期望当小老师,小干部,因此,老师要给孩子创造一些自我管理的机会。建立值日班长、值日组长制,我们班的小组长都不是固定的,而是每天或每周由幼儿自己评选出各方面都表现很好的幼儿来担任,担任小组长的幼儿可以帮助老师给小朋友分玩具、发餐具,这样让每位小朋友轮流尝试角色体验,既培养了责任心,又锻炼了幼儿的能力。
幼儿年龄小,学得快也忘得快,容易出现反复。入园前或多或少都受到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各种习惯良莠不齐,要想在短期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有困难的。因此,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集体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转变在这种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了巩固。
幼儿园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只要教师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孩子很容易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张敏 幼儿养成教育实践策略研究《学周刊》2015年15期
[2]张志燕 王君 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年7期
[3]周彩英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华章》2014年25期
[4]王有华 幼儿"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及培养探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3期
[5]何梦佼 幼儿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浅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24期
论文作者:王利蓉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幼儿论文; 习惯论文; 教师论文; 行为习惯论文; 孩子论文; 幼儿园论文; 集体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