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新社会学_社会学论文

网络时代的新社会学_社会学论文

迈向网络时代的新社会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时代论文,社会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网络时代打开了人类生活的“潘多拉盒”。人类在信息化过程中,创造的网络社会已经凸现出来,这是人类生活一个崭新的“平台”。建立在工业社会基础上的社会学,不期与网络时代遭遇,如何应对来自网络社会变化的挑战,打开社会学的想像力,建构社会学的现代性,成了跨世纪社会学发展的主题。

(一)社会学新视野:网络社会的现代性

每一时代都有鲜明的现代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所遭遇到的工业社会的现代性就是基于替代和扩大人力的机器系统所强化了的封闭性和单一性。所以,在今天看来,由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哲学实证教程》中提出“社会学”这一概念以来所建立的社会学理论体系,清晰打上的是工业化的烙印,可以称之为工业时代的社会学。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马克斯·韦伯也是在工业化的背景下,强调工业社会的现代性是合理化过程的结果,全社会整个都趋向于目标相连的合理的组织。因而,工业社会发展的困境是:一方面,人类通过认识和控制自然,日益增强了其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人又只被当作随时可替换的社会符号——个人已消失在他的功能之中。

如果工业时代的标志是替代和扩大人力的机器系统,那么网络时代的标志就是信息交换系统。信息交换系统的运作来源于所有成员的共同参与及全体成员所利用形成的开放性。这种开放,不是单纯的人文理念,而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开放。在开放的网络时代,非目标合理的行动和非价值合理的行动的作用日益加强、范围日益扩大将呈现出一个“非合理化过程”,非合理化并不是对原有合理化基础的反叛,而是脱出。它是工业社会的单一性在网络社会延伸而产生的多样性。不容质疑,网络社会一开始就担负打破工业社会封闭性和单一性的使命,在开放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去找回人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说工业时代的社会学是继续完成“世界的脱魅”的任务,那么网络时代的社会学则是把“世界的复魅”转为核心的主题。

(二)社会学新拓展:网络社会的虚拟性

社会学创立以来,它的对象性的客观存在没有被人们怀疑过,也就是说,人的真实感受和真实世界是同体的(绝大多数情况如此)。虽然人类在此期间有许多重要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但从未打破这一局面。

信息交换工具的发明同人类以往发明的社会工具一样都嵌入在人类当下的社会之中,给人类生活带来新的变化。但信息交换系统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在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看来,现代社会重要的转折点有两个:一是机械钟表的出现使时间从空间中分离出来。二是由于信息通讯媒体的出现,使空间与场所脱离。在场的东西的直接作用越来越为在时间—空间意义上缺场的东西所取代。这意味着我们在任何一个信息端口所看到的影像和感觉都是虚拟的结果,这种虚拟的结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随着人们创造的新的网上社会出现,人们不禁要问,网上虚拟的社会能完全取代当下真实的社会吗?哪一种感觉(在网上社会的感觉还是当下社会的感觉)是最重要的?

至今,我们看到:所有的技术发展都是一种社会的选择。因而,我们预设的网络时代社会,被劈成当下真实的社会和网上虚拟的社会两大部分。网上的生活不能取代当下的生活,网上社会只是当下社会的脱出。据此,可以把网络时代的社会学划分为二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关于网上世界这个新社会空间的社会学,我们称之为缺场社会学或网上社会学。二是关于当下真实世界这个社会空间的社会学,我们称之为在场社会学或当下社会学。

(三)社会学新挑战:网络社会问题

像所有人类聚集的地方一样,网络社会也同样不太平。在存在有大量信息流动的同时,也伴随有“文化侵略”、网上综合症(IAD)、 有“黄潮”(指通过网络来闲聊色情的话题,交换裸体照片,剪贴黄色影片)、“黑客”(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非授权访问的人员)、“蛀虫”(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牟取非法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网络社会问题包括两大类:一是由人类群体生活本身就具有的社会问题:网络社会的人口问题、网络社会的环境问题等等;二是由网络发展所带来的网上社会问题:网上保护未成年的问题、网上谣言问题、网上犯罪问题、网上安全问题、网上控制问题、网上综合症(IAD)等等。 网络社会问题,特别是网上社会问题的出现,使社会问题有了新的特征:

其一、共时性加强。网络从实质来看是对时空的延伸。网络社会的发展可以理解为世界范围社会关系的增强,这些关系以网络这样一种方式把每一个部分联系起来形成了相互依赖的新形式。当社会问题风险出现的时候,可以同时延伸到所有的时空形成同步共振。

其二、控制性减弱。由于网络社会没有国界、没有地域、没有等级、没有权威。所以,就绝不可能由单个的区域来对付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所带来的风险。此外,网络社会是建立在抽象体系(象征符号和专家系统)所提供的安全基础上的,无论体系设计得多完美,也不管操作者多么有效率,一旦社会问题发生在抽象体系的内部,结构化的信任机制将被彻底摧跨,网络社会的失控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而,网络社会潜在的风险性在加大。

其三、危险性加剧。在工业社会中,工业化逐渐渗入到了军事组织和武器的使用过程之中,迅速改变了战争的性质,形成了“战争的工业化”,加剧了战争的升级。同样,随着网络逐渐渗入到了军事组织和武器的使用过程之中,必然会形成“战争的网络化”,再次加剧战争的升级,“网络战”、“信息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

(四)社会学转型:网络时代的社会学

社会学的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旨在把社会学创建成一种自然主义的社会科学,强调社会学要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因而,在孔德看来,社会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在追求普遍性、客观性及方法的有效性上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网络社会的出现改变了原有工业社会学的现实基础。社会学对象性的改变必然带来方法及社会学整体性的转型。

(1)在工业社会中, 社会达尔文主义话语将任何与“适者生存”中的败者相关联的概念归入:非理性或不现实之列。社会生活中不计其数的概念、现象都被划入这一不受欢迎的范围,倘若有涉及者会被认为是不科学的。所以,由此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学的普遍性是偏狭和单一的;在网络社会中,社会学首先面对的是开放性和多样性的挑战。因此,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在社会学中,我们究竟应当如何看待世界的多元性?如果说工业时代的社会学是偏狭和单一的,那么网络时代的社会学则是第一次把社会学的普遍性建立在开放性和多样性上。

(2)在孔德生活的时代, 自然科学家就放弃了探寻最初原因和最终原因的作法,代之以对连续性和相似性恒定关系规律进行研究。所以,孔德创立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就是“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而今自然科学都在朝着一个新的方向转变,它日益地将宇宙看成是不稳定的、不可预测的。与此同时,社会科学也有如此的趋同现象。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联系加强了,但联系的速度飞快,持续时间更短了、更多样化了。也就是说,社会关系的不稳定性、不可预测性在加强。网络时代的社会学如何适应这转瞬即逝的变化,并把社会关系置于这个背景下进行研究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3)在社会学现有的研究对象集里,对象都是真实存在的, 要求研究者使用实证的方法(观察、实验、比较),要求研究者价值无涉。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学像自然科学一样追求学科的客观性。进入网络时代,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拟的,对虚拟世界的研究,除了用客观的方法之外,主观的方法研究的适用性逐步加大。以往我们反对研究者价值有涉,而今天当我们面对网络世界的时候,研究者的价值有涉和无涉同样重要。也许研究的价值有涉是我们打开网络时代人类生活“潘多拉盒”的一把重要钥匙。

标签:;  ;  ;  

网络时代的新社会学_社会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