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危机下政府审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_政府审计论文

论金融危机下政府审计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危机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监督资金的定向作用

1.审计机关要对扩大投资提前介入。对于每一批中央投资项目,一是要摸清项目的投资规模、投资方向等基本情况;二是要看投资项目是否在具体年度的安排中已报经全国人大的审议批准,投资方向是否合规;三是要审核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对于前期工作不充分或实际情况与申报材料不符的项目,应当建议有关部门取消或进行调整,确保资金一到位就立即用起来,切实发挥保增长的作用。

2.重点分析公共财政的支出方向、规模和结构。审查地方财政在预算安排、项目确定以及资金分配等方面是否向改革民生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倾斜。结合对各单位的审计和延伸审计,选择部分重点专项资金从预算安排、资金分配、主管部门下拨一直到项目单位具体使用等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检查,注意揭示预算管理、分配方式、内部监管以及使用效益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政策落实到位。以审计署对中央下拨财政支农资金进行的审计调查为例,在资金从拨付到运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下图所示:

3.要加强基建投资审计。对此次扩大内需建设项目,应主动向社会公开审批依据、内容、权限、条件、程序和时限等信息,并严格予以执行。把好投资决策关,确保所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严格遵循国家投资、基建管理政策的有关规定和程序。防止违反决策程序、擅自立项的行为发生。防止违反决策程序、擅自立项的行为发生。防止伴随着投资加快上马而滋生的腐败行为,吞噬国民财产。防止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以及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官僚主义等原因造成的效益低下和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不仅在项目招标采购环节要审计原材料采购成本,还应特别防止在项目招投标后,出现转包、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发生。而且,由于很多建设项目较大、周期较长,把好安全关也是重之重。竣工决算审计、对项目建成后的投入运营状况分析及客观评价项目投入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等审计环节,也应当作为此次基建投资审计的重点。

二、开展绩效审计促使宏观政策达到预期目标

审计有必要对拉动内需的4万亿投资进行绩效审计与效益评估。由于这4万亿投资涉及中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诸多行业,仅仅依靠地方审计部门或某个审计署特派办,不可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这就需要审计署统筹规划,在保障各地区各部门正常审计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确保对重大宏观政策的审计监督,在此基础上,完成对重大宏观政策的绩效审计与效益评估。一是在保障各地区各部门正常审计工作的同时,应当统筹规划,充分利用、整合现在审计资源,突出审计重点,国家和省级审计机关可以统一组织协调,实现审计署、特派办、派出局、地方审计机关等各级审计资源的有机整合,这样可以打破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专业界限和束缚,形成多个条线共同协作的合力。这种方式在汶川地震后抗震救灾款物审计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发挥了巨大作用。二是要扫描和分析影响4万亿运行中的关键环节和制度缺陷,针对经济生活和宏观调控中的热点和难点,组织各种具有明确结果导向的综合型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从审计机关主动和独立行使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出发,全面统筹考虑经济风险,体现为金融风险防范专项审计、能源储备专项审计、重点行业战略安全专项审计等具体项目类型,保障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落实到位。工商、物价、统计以及各专业管理部门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监督,多属于专业性监督,通过各自的专业对经济活动的某一方面或某一行业依法进行监督,但是所监督的仅限于分管的专业活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故需要审计进行再监督。这些政府职能部门可以是被调查对象,也可以只借助来联络。如下图所示:

三、充分发挥社保审计作用,关注民生

在外向型经济调整的背景下,老百姓不敢消费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极大的制约作用。4万亿投资要有利于国计民生,使公众早日得到实惠,投资务必要拉动消费,而不是盲目增加过剩的生产力,成了为投资而投资的“烧钱”大跃进。要通过对事关民生长远利益的社会保障方面投资的增加,减少老百姓在未来“生老病死”上的投资期,从而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拉动内需,这也是我国长治久安、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

因此,审计要及时调整思路,积极发挥作用,深入开展绩效审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加大社保政策审计,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资金、移民资金、社会救助资金、农业“三补”资金等。社会保障资金其管理、使用情况和效果事关社会稳定大局,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影响安定团结,继而影响经济发展。审计部门必须按照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定期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始终盯住专项资金的“收、管、用”,坚持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效果。对敢于以身试法,挤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的问题,从严查处,绝不手软,切实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确保中央促进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政策有效落实。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切实关注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加强资金管理,推动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谋士作用。

四、借鉴国内外经验,做好监督、预防工作

中央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动态监管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投资项目获得实质性进展,已有的问题会露出马脚,尚未出现的问题也会慢慢显出原形,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干扰4万亿元投资目标的实现,所以对其监管丝毫不能松懈,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建立健全投资监督机制。一是借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重建资金审计经验。在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始终将建设程序及招投标程序履行、合同签订及执行、工程质量及安全施工管理、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且作为审计重点,采取边审计、边纠正、边整改、边提高的做法,坚持把揭露处理问题与促进项目建设、完善项目管理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成效。这既提高了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效果,又增强了人民对政府的信心。审计经验还有:审计关口前移、高度透明、及时问责、“以人为本”、公布举报电话和网址、吸引社会参与。二是借鉴美国审计总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的合理做法。应根据刺激经济计划的目标确定评判成效的标准。由于美国《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以下简称《法案》)未提出评判成效的标准,因此,尽管《法案》在积极实施,但成效如何并不明朗。但《法案》强调GAO的预防性控制、成立专门委员会、协同监管、实施问责制、每两个月提供实施效果报告、提高资金流向透明度等做法,值得借鉴。

综上所述,要有效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们应当汲取以前“短期波动冲击发展战略”的历史教训,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既要注重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努力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传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又要着眼长远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结构调整,从而为我国经济提高金融危机防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标签:;  ;  ;  ;  ;  ;  ;  ;  ;  ;  

论金融危机下政府审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_政府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