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面对孩子考试失败——考后心态调适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态论文,家长论文,策略论文,孩子论文,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不久又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北京市一高一学生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情绪沮丧,开煤气自杀了。这个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一贯很好,由于在中考中没有发挥好,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重点学校,家长花了三万元扩招进入了一所重点中学学习。可是,进入高中阶段以后,也许是心理压力太大,也许是学习上的不适应,面对强手如林的新学校,新同学,在开学后的几次考试中,成绩都不理想,心情很沮丧,家长也没有在意孩子的情绪,反而不断地告诫孩子,要对得起家长的一片苦心,对得起家长用血汗争来的这三万元钱。在两个月后的期中考试中,她的成绩又不理想,考了倒数第十名。这对她来说,也许是正常的发挥,但是家长并不满意她的成绩,说了一些抱怨的话,她自己也感觉到对不起家长,自己虽然学得很辛苦,但是收效不大,觉得自己很无能,因此,就在家长去学校开家长会的那个晚上,她一人在家越想越觉得生活没意思,就给家长留了一张遗书,开煤气自杀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她在遗书上这样写道:“爸爸妈妈:我走了,我觉得好累好累,我对不起你们,我让你们操了这么多心,花了你们这么多钱,可是我还是没有为你们争气,让你们和我一样也抬不起头,我好难过。我走了,你们再也不用为了我而省吃俭用,你们可以尽情地去游山玩水。我走后,希望爸爸妈妈生活愉快,多多保重,不要为了我而感到难过,也不要为了我而相互责备。爱你们的女儿。”
多么懂事的孩子!可是,就是因为考试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就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如果当时家长及时发现她的心态,关注她的情绪,调适好她的心理状态,也许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2000年初在浙江金华发生的那起震惊中外的徐力杀母的事件,我想大家也许还记忆犹新,徐力也是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学习压力过重,面对考试的失败害怕父母的指责,而挥刀杀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这两件事的性质虽然有所不同,但却都源自于学生考试后的不良的心理状态,因此,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如何调适好孩子考后的不良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考试的失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么,面对孩子考试成绩的不理想,应如何帮助孩子调适不良的心态?
一、引导宣泄,稳定情绪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考试失败,第一反应就是批评和指责。他们希望通过批评和指责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其自尊心,好好学习。家长的这种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这种做法有时效果并不见好。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强烈的上进心,都希望自己能够考出好的成绩,没有考出好的成绩,他们的心里也非常难过。孩子没有能考出好的成绩,往往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孩子已经做了努力,可是,由于考试压力过大,学习方法不当或身体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没有考好,如果家长过多的指责,有时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降低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会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下次考试再担心考试考不好受到指责,越担心就越考不好。第二种情况是,孩子因为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没有好好复习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对于这种孩子他们没有考好,表面上看他们可能毫不在意,实际上他们的内心也是有内疚感的,好好地引导也是可以把他的这种内疚感转化成为学习的动力的。家长的批评和指责恰恰是中和了他们的这种内疚感,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认真的态度已经受到了惩罚,因而也就不再主动地调动自己的内心的力量去进行深刻的反思,甚至家长的过度的指责还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形成一种对抗。
所以,家长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坐下来,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引导孩子把自己的心理感受全部都表达出来。耐心地倾听,并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孩子,这样一方面通过给孩子宣泄的机会,有利于缓和孩子内心的心理压力,稳定孩子的情绪,另一方面,有利于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为调动孩子内心的力量去战胜自己打下基础。此外,通过孩子宣泄的过程,也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孩子,帮助我们分析和认识导致孩子学习不良的问题所在。
二、积极鼓励,突破心理极限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到它身体高度的400倍左右,所以说跳蚤可以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
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以后,实验者开始把这个盖子轻轻地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这一实验很有启示,我们的孩子有时也是如此。经过了失败,他们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降低了自己努力的高度,即使导致其失败的障碍已经取消了,但是他们还是不敢突破心理的界限。作为家长,如果再给孩子贴上“你不是块学习的料”“你不行”,“你是垫底的料”这些有损于孩子自信心的标签,虽然家长的本意可能是想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但往往恰恰更加强化了孩子的失败心理,导致孩子进一步降低自己的成功的标准。此时,他们不敢去追求更高的成功的标准,不是他们追求不到成功,超越不了这一高度,而是像跳蚤一样,在他们的心里已经默认了这一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他们的潜意识,我只能跳这么高,我跳不出去,他们已经失去了跳出去的信心。
其实,就像这只跳蚤,真的跳不出这个杯子了吗?绝对不是。让这只跳蚤跳出玻璃杯的方法很简单,只需拿一个酒精灯在杯底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的一下,跳出来。
我们的孩子也一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有时会失去信心,不再做最大的努力去追求成功的时候,我们不妨给孩子加加温,多多地鼓励孩子,用他们曾经成功的经验点燃他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孩子唤起曾经成功的心理体验,帮助孩子揭开这个“玻璃盖”,使他树立信心,才能超越这一心理高度,如果家长不是帮助孩子揭开这个“玻璃盖”,而是人为地去给孩子设置障碍,说些让孩子丧失信心的话,等于强化了这个“玻璃盖”,孩子也会自暴自弃,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三、转移视角,改变看法,调节情绪
孩子考后情绪沮丧,心情不佳,我们常常认为是考试分数低造成的。其实不然,不是分数本身,而是他们对分数的看法。正如我们平时心情不好,我们往往认为是外部的不愉快的事物引起的,其实不是外部事物本身,而是你对外部事物的看法引起的。也许大家通过一个小故事可以理解这一点。
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登”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了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登”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噢!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其实,灵的是“棺材”吗?如果是“棺材”的话,为什么同样是看到“棺材”,却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与行为表现,导致不同的结果呢?灵的不是棺材本身,而是他们对棺材产生的不同的想法,看到“棺材”产生积极的想法,就会产生快乐的情绪,导致积极的行为;看到“棺材”,产生消极的想法,就会产生沮丧的情绪,导致消极的行为。
所以,生活中决定我们情绪好坏的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我们的想法和看法。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如果我们产生积极的想法,我们就会产生快乐的情绪;如果我们产生消极的想法,我们就会产生沮丧的情绪。
孩子考后成绩不理想,情绪不好,学习劲头不大也一样,他们往往看到的是考试不好的消极的一面。没有看到考试不良的积极的一面。因此,要教给孩子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当我们情绪不佳时,要改变情绪,不妨换个角度去看问题,多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问题。如考试成绩不理想,虽然不能令人满意,但它也有积极的一面,如帮助我了解了学习中的薄弱的环节,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提高了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的失败给我一个警醒,为我下次的成功打下了基础。换一种积极的想法,也许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
四、明确目标,制订计划,积极行动
美国学者威利·卡瑞尔曾创设了一条应对挫折的万灵公式:
1.问你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2.接受这个最坏的情况。
3.镇定地想办法改善这个最坏的情况。
这一公式告诉他们,面对挫折,首先应保持一种坦然的心态,宽容、乐观的心态,然后再付以积极的行动。
我们前三个方面的做法,实际上也就是在帮助孩子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此基础上,最根本的一点还是要把他们的认识引导到积极的行动上。在帮助孩子调适好情绪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帮助孩子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督促孩子把计划贯彻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