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堂教学中“倾听偏差”的分析与对策论文_李世军

浅议课堂教学中“倾听偏差”的分析与对策论文_李世军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红旗营子乡中心小学 114300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改变教学行为,上课时多倾听学生发言,多关注学生的即时反应,而不是只按自己的教学预设组织教学。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要有效诊断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发现学生理解上的独特性,并做出相应的总结与引导。然而由于受到主客观原因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倾听偏差现象,影响到倾听的质量。

一、倾听内容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现象:我们到课堂听课时,常常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倾听的内容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如果学生发言或讨论的内容是教师所期望的,教师马上会用高八度的声调给予重复,以引起学生对该内容的注意;如果不是教师预先期待的内容,即使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教师往往也不给予关注,而是继续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普通教师的课堂上,也常常出现在名师教学中。在一次名师送教的课堂上,一位市级名师在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时,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默读课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1说:“为什么要用石头砸?”学生2说:“五位壮士跳下悬崖是否都死了?”学生3说:“为什么五位壮士要跳下悬崖?”……因为这些问题都不是老师预设内容,结果教师都不进行说明与解释,而是在学生说完之后,马上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问:“为什么课文用‘狼牙山五壮士’作标题?”同样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让学生结合本节课内容说一句话,想借此提出教学主题。有的学生说:“日本鬼子真坏。”有的学生说:“五壮士真伟大。”有的学生说:“解放军真勇敢。”由于以上内容都不符合教师的预设要求,教师在听这些发言时表情冷淡。当听到一位学生说中国共产党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时,教师激动地说:“多好呀!中国共产党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实,这句话的表达是不准确的,不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

原因分析:造成教师课堂倾听内容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受标准化考试的影响。长期以来,重要的考试是以标准化为主,而对教师工作成效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卷面成绩,这导致许多教师形成了“标准答案”的情节,追求认识上的统一。教学活动中对考试分数的追求摧毁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包容。教师上课时,不得不主要关注学生掌握标准化答案的多少,不得不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强加给学生。学生在学习时只能接受预先规定的标准思想,而不能产生自己的想法。学生成了听课与作业的工具,师生之间的交流已不是全面的思想、情感交流,而是单纯的标准化答案的交流。其次是受师道尊严的影响。教师为了显示自己对科学知识的绝对权威,显示自己是知识的化身、是知识的代言人,往往会把答案限制在自己所熟知的范围内,对于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答案就会不自觉地加以排斥或拒绝。再次是受到教学进度的制约。由于受到教学进度的影响,多数教师只注意自己的教学进度,无法也不愿意去“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更不用说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共鸣。

对策:课堂倾听只有在师生双向平等互动的关系中才能成为一种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教师要在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前提下,把精力集中在细心地感受、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上,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及时关注学生的行为和情绪的变化,在倾听各种意见的基础上,挖掘课堂上学生的即时性生成因素,把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来组织教学,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来看待,让学生的经验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倾听学生的发言,可以了解学生上课及课后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倾听对象过于集中

现象: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常常将倾听的对象集中在某一部分学生范围内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发言。如在一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的地理课堂上,上课教师一共提问了6个问题,共有21人次回答。但这21人次集中在7位学生身上,其中回答次数最多的一位学生回答了5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次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全班67位同学中有近四分之三的同学举手示意回答教师提问。

原因分析:造成教师倾听对象过分集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教师的生理因素影响。由于教师存在着视域上的盲区,在与学生交流时容易注意在自己视觉控制范围内的学生。在大班化教学环境中,教师视听范围主要集中在教室的前排和中间区域。这个区域的学生的言行最易引起教师关注,而视域之外则容易成为教师视觉和听觉上的“盲区”。二是受教师的心理因素影响。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产生对优等生的喜欢,容易忽视学困生和默默无声的中等生。教师提出问题后,期待的目光总是先放在部分优秀、发言积极的学生身上。

对策:对于因教师生理原因造成的倾听对象的偏差,建议教师主动走下讲台,到不同区域的学生间巡回走动,以便及时发现不同区域学生的不同发言。对于因教师心理原因造成的倾听对象的偏差,教师应主动改变教育观念,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学会聆听、理解、接纳、赞赏每一位学生的想法。面对那些回答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优先考虑他们的回答权。当他们回答时,教师要面向发言的同学,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等待和倾听自己的发言。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一定要合理安排,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倾听,可以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关于学生学习与理解方面的信息,为自己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提供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就应主动调整教学行为,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提高课堂教学的诊断与反馈效率。

论文作者:李世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  ;  ;  ;  ;  ;  ;  ;  

浅议课堂教学中“倾听偏差”的分析与对策论文_李世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