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以施工管理路径的构建及相关问题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施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施工管理的相关问题,其次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施工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路径,最后阐述施工管理路径创建的思考,包括加强施工项目设计质量、加强施工工程材料质量的控制,进一步强化施工管理路径的构建效率,确保施工工程稳定高效进行,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施工管理;路径;相关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管理进程中,围绕质量展开的非价格竞争问题日益凸显,施工工程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企业的前进发展方向。怎样做好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确保企业以质量管理提升在市场中的信誉程度,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的获取,成为新时期下较为重要的一项问题。所以施工管理路径上的科学分析,可以不断的寻求满足自身施工项目进行的质量控制方案,加强施工工程的质量管控,是每一个施工企业管理者要重点思考的问题,针对施工管理路径的构建及相关问题研究,以下为笔者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1.施工管理的相关问题
1.1施工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现阶段我国现有的管理机制尚未健全,所以针对施工工程项目而言,一些施工机构仍然财务分包的手段对施工工程加以建设,以致于每一个施工机构在责任明确以及工作调整的角度上存在盲区[1]。获取诸多的施工任务针对施工机构而言固然较为关键,但是不可以淡化施工管理机制的创建,不然容易出现施工工程质量问题。
1.2施工技术管理手段不够先进。针对实际的施工工作,只有在管理手段层面上存在与时俱进性,才可以促使施工技术的运用呈现出最大价值。但是在实际的施工工程中,诸多施工企业以获取工期为目标,加快施工的脚步,所以把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放在施工结束之后的环节中加以进行,以致于在施工期间,总会出现棘手的施工技术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给施工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带来隐患。
1.3施工人员的素养不能适应施工需求。我们都知道,我国作为一个人口资源较多的国家,具备较为充沛的工作劳动力,以致于专业素质较为严格的施工机构所招聘的工作者,其具备施工水平无法满足施工要求[2]。换言之现有的施工工作者人群中,存有大量的非专业人员,影响着我国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获得。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工作者的安排上,总是招聘非专业工作人员,以致于施工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降低施工工程质量高度的进一步提升,而这些专业施工技能水平不高的工作者,其由于缺少专业化的培训,无法实效性的保障施工工程的质量。
2.施工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路径
2.1施工准备阶段。首先争取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得到保障,施工企业管理者可以创建施工技术控制机制,从根源上提升施工的成效,所以管理者在施工的准备阶段便要开始对施工技术加以管理,制定施工技术的执行方案,要求施工工作者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同时把施工技术的法律规定进行落实[3]。其次严格的审查施工图纸,其作为施工工程顺利完成的重点,明确施工的本质目标,同时对施工项目的整体执行流程进行保障。最后施工责任机制的落实,确定施工工程中质量监督的责任者,由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会存有一些技术突发事件,所以应该设置施工质量责任者,时刻审查施工实际数据信息,准确性的对施工技术进行规范和整理,确保施工质量管理者积极的参与到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
2.2施工阶段。施工工程的建设中涉及诸多的施工工作者以及负责人,这些成员应该有效的对施工合同以及资料进行了解,细致的掌握施工项目对应的技术特征以及下一级施工具体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此同时全面思考施工进度,控制施工现场中的每一个环节,将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资料进行综合掌握,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防止出现施工工程相关问题。现阶段的施工工程技术较为先进以及人性化,这一个思想在市场的建设中,会给施工企业引起竞争激烈的现象,导致在庞大的利益资金获取面前,施工企业涉及的技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3竣工阶段。在施工工程的竣工阶段中,巧妙的融合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基本特征,把预测的结果以及施工文件中的内容进行对比[4],找到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严格控制施工工程的质量,检验施工工程的达标率,在检测合格之后定位施工的效果。如果施工工程没有达到标准的指数,相关人员需要检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此外评定施工工程质量,针对多种类型的施工工程进行标准化判断,站在施工度量和处理等视角下衡量施工工程的质量,将这些因素视作施工工程质量的检验依据,最后完成质量的对比与控制,进而提升施工工程竣工的检验成效。
3.施工管理路径创建的思考
3.1加强施工项目设计质量。现阶段,施工机构以及监管机构都以及按照标准对施工项目进行设计,并且施工设计的质量以及施工实际质量的获取存在较大关联。然而因为施工设计机构涉及的工作量比较大,总是受制于现场环境设计的阻碍,导致施工设计和实际的施工情况相互违背。加之现在施工设计机构存有的监督管理机制缺少全面性,因此在施工的设计上会存在习一些问题[5]。对于施工设计方案的制定,需要以现场考察为前提加以进行,倾听施工者的建议,不断对施工图纸设计进行完善,促使其和现场的施工情况相一致。此外设计者不仅要经常性的考察施工现场的施工情况,还要积累更多的施工经验,便于施工工程项目的有效开展。
3.2加强施工工程材料质量的控制。施工材料质量成为施工工程整体质量的保障,也是施工工程开展的必备工具,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要加大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在施工之前依据国家制定的施工标准检验施工材料的质量。同时完善现有的施工材料质量检验机制以及材料试验机制,严格的排除施工有害材料,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此外针对工程的机械设备质量也要进行控制,施工管理者需要选取先进的机械设备,安全的管理和维护机械设备,按照机械采购的标准购买施工机械,综合思考施工机械设备具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促使施工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施工管理路径的构建及相关问题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施工管理工作作为施工工程顺利完成的前提与保障,是施工企业综合效益提升的关键。所以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要加大管理力度,结合现有的施工管理现状,找到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加强施工项目设计质量、加强施工工程材料质量的控制等,实效性的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处理,进而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胡潜. 通信工程领域的技术管理路径及其发展趋势[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12):77-78.
[2]夏继庆.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路径的若干思考[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26):87.
[3]罗琼. 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的建筑施工管理创新路径[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09):65.
[4]王要武, 杨志和. 我国智慧施工实现的核心路径研究——基于知识生产与技术创新协同的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
[5]冯改果. 市政建筑工程质量及施工技术管理路径探索[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
论文作者:刘德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路径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施工企业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管理者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