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与分析_苏州园林论文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与分析_苏州园林论文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与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州园林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培养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味苏州园林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播放苏州园林视频)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苏州园林之美。苏州园林很多,叶圣陶先生是苏州人,苏州许多园林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他一次次地与朋友游园林,在园林中听昆曲、结诗社,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走入“苏州园林”。

      活动一:设计苏州园林

      朗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以设计者的口吻简介苏州园林的建筑设计。

      预设:“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追问:仅仅做到了“四个讲究”,是不是就一定能保证苏州园林无论在哪个点上都能呈现出“完美的图画”?

      预设:“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色彩淡雅”。

      小结:设计园林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设计园林规划布局,也要局部落实,通过具体的实物来展示特色;既要注意主要的物景布置,也要注意细部次要的物景布置,园林展示的才是一幅幅完美的图画。

      活动二:游览苏州园林

      再读课文,以游人的口吻谈谈游览苏州园林的感受。

      1.填空。依照“苏州园林有________之美,你看________”的句式谈游园感受。

      预设:①苏州园林有自然之美,你看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让人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②苏州园林有自然之美,你看池沼的边沿不是齐整的石岸,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东边几块玲珑的石头,西边有花草。③苏州园林有自然之美,你看池沼里漂亮的金鱼和鲤鱼游来游去,荷花也开放了。④苏州园林有自然之美,你看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藤萝花满眼的珠光宝气,使人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2.仿句。“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作者引用诗句形容园林的景致,你能仿照这句话,选择园林中的一幅图画,引用合适的诗句来形容园林中的其他景致吗?

      投影提供相关诗句:“小桥流水人家”,“庭院深深深几许”,“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听雨入秋竹”,“芭蕉叶上潇潇雨”,“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曲径通幽处”,“寒花瘦竹岸边生,小阁回廊叠画屏”。

      预设:①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游览者看“庭院深深深几许”,又是入画的一景。②墙上蔓延着蔷薇,蔷薇花盛开,游览者看“满架蔷薇一院香”,又是入画的一景。③白色墙壁边上几竿竹子,游览者看“月光穿竹翠玲珑”,又是入画的一景。④白色墙壁边上几棵芭蕉,游览者看“芭蕉叶上潇潇雨”,又是入画的一景。……

      点拨:苏州园林以中国画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安排亭台楼阁、布置假山池沼、点缀树木花草,整体和谐,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意境深邃,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充分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造诣。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

      活动三:介绍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如此之美,令人神往。可惜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去游览苏州园林。一个热爱园林的苏州人,想对外界宣传苏州园林,向没去过苏州、不熟悉苏州园林的人介绍它,让读者神游园林感受园林之美,该如何介绍呢?

      提示一:选择合适的内容

      讨论:是站在设计者的角度介绍,还是站在游览者的角度介绍?

      明确:站在设计者的角度,介绍设计意图,便于说明设计原理;站在游览者的角度谈感受,其实是说明设计所取得的效果:两者相结合,有虚有实,才能充分说明园林的特征。因为园林设计是虚实结合的,所以介绍内容上也应虚实结合。

      提示二:选用恰当的语言

      讨论:说明设计意图、设计原理与介绍游览的感受所用的语言有没有区别?以第5段为例品析语言。

      明确:用简练的语言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从而突出苏州园林假自然之理创造园林意境,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境界。

      提示三:合理地安排顺序

      讨论:园林属于建筑物,以前学习的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如介绍纪念碑、中山陵、凡尔赛宫等的说明文,主要采用空间顺序。如果介绍众多园林的共同特点,按什么顺序比较合理?

      明确:依照设计思路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的顺序说明比较合理。课文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局部由主到次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具体说明互相照应,结尾一句“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留有余地,使人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前后提挈,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非常精巧。

      小结:叶老抓住整体特征从多方面说明,内容虚实结合,结构精巧严谨,语言简练生动,为我们提供了说明文写作的典范。

      活动四:鉴赏苏州园林

      提示: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神游苏州园林,有没有似曾相识之感?苏州园林与我们七年级学习的张岱的《于园》一课中介绍的于园有相似之处吗?

      (1)讨论:于园与苏州园林设计思想上的共同点。

      明确:都有自然之趣,深邃的意境。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之间的联系正好印证了作者在课文中的一句话:“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追问:无论于园还是苏州的一百多处园林,在古代大多是私家园林,主人为什么要费尽心思设计建造这样的园林呢?

      明确:将自然山水浓缩于住宅之中,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置身园林,怡情山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园林成了心灵的栖息地,灵魂的家园。

      点拨:苏州的园林历史悠久,从春秋战国时期发迹,可以说,苏州园林和苏州古城是同步产生和发展的。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几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是前人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艺术的瑰宝,是历史的画卷。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鲜活地记录了我们祖先的伟大智慧,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精美礼物。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首例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道(投影):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活动五:设计自己的“园林”

      借鉴中国传统园林在设计上的特点,为自己设计一处理想的后花园。学习《苏州园林》的写作方法,向大家介绍自己设计的“园林”。

      叶老说“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其实可以写的很多,比如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法、雕刻、装饰等,它们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涵都极其深广。游览园林,把园林当成一本大书来读,细细品味,感受中华园林文化的博大精深,你一定会获得人生的更多养分。

      推荐阅读凤章的《苏州园林》、余秋雨的《白发苏州》。

      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合理起点

      《苏州园林》作为一本摄影集的序言,属于实用文分类里的科普文。教学《苏州园林》,首先应该确立:采取实用文的阅读取向,即依据“实用性”来选择教学内容,注意把握作者的表达立场,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同时应注意,“科普文章的阅读有自身的一套规范和模式,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辨识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习得科普文章的一般性阅读模式”①。

      吴老师的教学设计意欲通过五个活动达到三个目标,虽然教学目标不够集中,但仍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活动一“设计苏州园林”引导学生从设计者的角度来概述苏州园林的特点,通过角色转换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活动三“介绍苏州园林”让学生学习怎样通过简练生动的语言与合适的说明方法和顺序,来清楚地介绍较复杂的事物,可以说是正确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学预设中教师的点拨紧扣关键词句,指向性明确。

      然而,《苏州园林》怎样教更好?愿和吴老师交流拙见。

      首先,实用文阅读与文学阅读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指向。活动二“以游人的口吻谈谈游览苏州园林的感受”和活动四“鉴赏苏州园林”这两个部分的设计都是“鉴赏”性的,而“鉴赏”并不是实用性文本的核心教学内容。“文学阅读侧重对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文学特质加以鉴赏与评价,重点放在言语的品味和感悟。而实用文阅读则着眼于获取文章的信息,阅读方式是解读型的”②,“课文说了什么”“作者对他说的东西是什么态度”“你对课文说的东西有什么看法”“你对作者的态度有什么看法”,这些是更重要的教学内容。

      其次,对课文的教学功能定位和实用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精准。《苏州园林》在现行不同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四次,足见其重要程度。《苏州园林》可以呈现的读写知识有许多,比如:可作为理解并把握“比较说明法”的例文,或者作为“从大到小、从主到次的说明顺序”的例文。然而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课标已经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所以上述内容不宜作为八年级学生学习《苏州园林》的核心内容。而且这两种教学内容都是在学习陈述性知识,而科普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借助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起一种阅读图式。

      课标对7-9年级的表述为:“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可见,实用文阅读旨在求真,获取信息。而学习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是快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香港朗文版语文教材在陈述《苏州园林》的学习重点时这样表述:“学习阅读策略——以点列法分析文章。”过程是:“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后,运用点列法分析文章。方法是先找出每段的说明中心,然后把它们以点列方法进行分析、归纳,那就可以对全篇文章的脉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③学生会发现课文的每一段都紧扣全文的中心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并且文章的总分总格局很有特色,分说部分段落展开的顺序紧扣总说部分的“四个讲究”的语序,相互照应,十分严密。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明白文本的信息是怎样传达的和为什么要这样传达,从而进入以理解为目的的阅读层次,真正发挥例文的作用,实现由篇到类的引领。

      通过对课标、港版教材、学情、文本特性的分析,我们认为将“通过寻找关键句,获取苏州园林的主要信息,跟叶圣陶学习谋篇布局”作为《苏州园林》教学内容的落点,是比较合适的。优秀教师的课例从侧面印证了这种教学内容的选择,比如余映潮以《苏州园林》为例进行段式研究——文章涉及总分、主次、分类说明等,其中最适合学生的是“分点说明表达思路”这种方法。④郑桂华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问询学生的期待,教给学生快速找到文章要点、获取信息的方法,从而理解作者的立场。⑤

      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言,“合宜的教学内容是衡量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因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合理起点。好的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正确的教学内容,应该:先内容,后方法;为内容,定方法。教学内容的选取仍需继续探索,我们认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于:基于文体的课例群设计,注重教学内容的系列性。

      原标题:《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①②陈隆升.实用文章阅读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2(9B)。

      ③倪岗.香港、大陆教材《苏州园林》比较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2009(9)。

      ④余映潮.《苏州园林》中心句说明法[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8(11)。

      ⑤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聚焦实践(三):听郑桂华老师公开课[A]//“国培计划(2012)——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江南大学初中语文班简报[Z],2012(3)。

标签:;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与分析_苏州园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