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变电运行技术的好坏程度直接决定着电力工程实施的难易程度,更影响着国家电网的持续稳定发展,及时地发现电力问题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电力工作人员应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将之解决,为改进我国的电力环境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关键词: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问题;解决措施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变电站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电动机在运行中难免发生故障,一旦发生故障问题不仅导致安全隐患出现还给整个企业带来不可预想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避免隐患问题出现,必须提高对变电站运行过程的高度重视,强化安全管理,关注电动机运行状态,并在设备运行之前认真对其外观作出检查,从而及时发现故障问题,采取科学措施,以此方式最大限度避免隐患发生。
1电力工程中变电运行技术特点
现如今,变电运行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力主要承担设备便是110kv与35kv变电站。且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已深入研究自动化运行技术与三供一备、环网等先进运行技术。以此满足电力工程的大需求量,提升运行的稳定性。其一,变电运行技术能够适应各种设备的管理环境。电力工程的主要运行方式是听命于上级指令,进而对变电站内的设备进行相应操作。即使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种故障也能够及时应对并提出合理解决办法,一改传统的只要发现故障就立即停电大面积抢修的尴尬局面。其二,变电技术变得更加复杂。不仅设计结构变得复杂,其系统结构也相对较为繁琐,对维护来讲增加了一定难度。变电运行技术中包含着日常运行与维修两大主要环节,设备的分散性使得集中管理变得困难,且伴随着高故障率使得维修维护变得较为复杂。但随之而来的自动化运行相对来讲解决了这一难题,但仍需要不断深入研究。
2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存在的问题
2.1自然原因
在电力工程变电实际运行中,电力设备是主要的组成部分,电力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着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自然灾害对于电力设备的影响很大,比如说大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会给电力设备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损害。它可以使电力设备的绝缘程度逐渐降低更为严重的是直接导致设备瘫痪而不能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电力事故发生的频率。
2.2设备维护不到位
电力设备因为工作时间太长很有可能会产生绝缘、老化等现象。长此下去,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或者维修,会使电力设备的功能短路、线路不通等非常严重的问题。
2.3工作人员的操作问题
变电操作员是变电运行的执行者。变电工作需要维护的设备多,操作繁琐乏味,设备操作人员长时间的与此打交道会引起精神上的疲惫和松懈,一旦操作员错误操作或是对设备问题的维护检测不到位,轻则损失经济,重则危及人身安全。引起操作人员的失误原因可能是操作人员的技术不过关、缺乏安全意识、精神不集中等个人原因。另外,由于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完善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管理制度的不科学,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经常出现决策错误,且缺乏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操作培训等。
3电力工程变电技术现有问题的解决措施
3.1规律性地维修或者改进设备
众所周知,电力工程主要是靠火力、核力等作用进行正常运行、运输和分配的,变电运行设备都是处于地势非常差的郊区或者高地,设备受到天气的影响非常大,电力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定时地检查和维修,对于陈旧落后或者已经没有使用价值的设备要做到及时更新,确保电力工程的正常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仅需要保证设备完好,更重要的是提升设备的技术价值,通过不断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进行改进,还可以运用这些先进的技术为我国的技术人员提供研究和改进。
3.2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
在电力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应该聘请拥有相关资历技术和能力的工作人员,为以后的培养过程中能产生更良好的效果。主要通过专业人员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教学使其操作的熟练度更加强大,行为更加规范,从而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技术能力。除了上面所叙述的几条之外,作为管理人员还应该规律性制定一些操作规则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和操作,定期地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此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杜绝出现偷懒耍滑的行为。
3.3需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变电运行管理制度
在进行变电运行管理中,制定科学、完善及系统的管理制度能够更好的约束操作人员行为、减少不规范操作或者操作失误问题,更好的对各项工作作出科学指导。管理人员需要对变电运行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合理划分,使其明确各自职责与工作目标,将不同的岗位职责制度落实到位,严禁出现责任相互推诿、工作中闲散怠慢等不良行为。在变电设备管理区域,避免闲散人员进入,看管好各项电力设施,禁止非工作人员接触重要的电力设备。对任何设备的操作必须有上级管理人员的允许,并做好记录,设备检查也是需要按照流程进行,使各项工作有序、规范进行。
3.4加强技术管理
变电运行需要用电各种专业技术进行维护,出现故障还需要相应技术进行处理,为了确保技术应用更加规范,需要加强技术监督与评估,制定优化的技术应用方案;构建技术管理体系,确保供电安全;将各项技术考核落实到位,以不断增强技术人员技能水平,提高技术人员的操作规范性。
3.5加强人员管理
在变电运行中,各项电力操作均有着一定专业性及复杂性,需要各级技术人员相互配合完成。而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及责任心成为影响变电运行稳定的重中之重。为此,首先需要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认真、严谨,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其次,需要加强技能培训,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均需要定期组织培训教育,对技能知识、行业规范、法律法规等方面强化学习,还要树立安全理念,始终将安全操作放在第一位,多创造各种进修及学习的机会,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
3.6加大对红外热像仪的应用力度
积极使用红外热像仪器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在变电运行过程中积极使用红外热像仪器来对运行中的高压以及低压电器设备进行远距离监视,从而及时发现设备在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这种仪器和传统的故障检测方法比起来更具有方便,快捷,准确等优势。利用红外热像仪器来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实时分析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利用红外热像仪的热量传导功能来观察部件上情况,从而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对断路器,导体,母线等部件进行安全测试,发现电气装置接头松动,负荷不平衡等隐患,通过使用红外热像仪可以对变电运行中电气设备出现的不良接触,机械构件过热等安全隐患进行科学,准确,快速探测,以此方式有效避免严重短路和火灾事故发生。
结论
变电运行技术能否安全、规范实施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标准,同时,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变电运行管理,从制度、技术、人员等方面强化,以更好的保障变电运行稳定及安全。
参考文献:
[1]范春林.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7(3):68-69.
[2]刘雅琳.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技术的问题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5,26(2):73-75.
[3]张礼勤.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中技术问题及处理措施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0(2):1026.
论文作者:吴锐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技术论文; 设备论文; 操作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