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高压氧科 上海 201799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护理安全管理环节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2月高压氧舱治疗患者118例,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及护理差错。结果:观察组依从性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高压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护理安全管理环节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预防护理差错,利于护理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高压氧;安全管理;应用
高压氧(HBO)治疗是患者处于高气压环境下采用氧疗的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1]。实施高压氧治疗时具有一定特殊性,所以对其实施合理护理安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安全管理需在每个护理环节予以有效使用,由此可促进高压氧的护理安全[2]。本文选取高压氧舱治疗患者118例,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环节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2月高压氧舱治疗患者118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中有男性33例,女26例;年龄范围为29岁至77岁,平均年龄为(45.16±3.13)岁。对照组中有男性35例,女24例;年龄范围为28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46.10±2.46)岁。患者主要疾病为脑血管病变、一氧化碳中毒、神经系统病变、眼疾等。2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性,可临床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入舱前
①护患沟通:实施高压氧治疗中,应予以良好的护患沟通,通过仔细讲解,可使得患者了解高压氧治疗方式、效果及注意事项等,针对患者疑问,护理人员应仔细解答,增强护患关系,获得患者信任,利于患者更为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通过护患沟通,可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如有焦虑紧张等情绪出现时,应及时予以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信心,促进治疗护理的顺利开展[3]。②患者在进舱前应注意将大小便予以排空,避免饮食过饱或食用易胀气饭食。注意不可穿化纤衣物入仓,应选用棉布衣服,防止静电火花造成火灾。注意防火防爆,不可在舱内吸烟,禁止带电动工具入舱。与治疗不相关物品均禁止携带,防止因压力变化而造成损伤。③患者应学会咽鼓管开启动作,加压时若有耳朵出现不适,听声音感觉遥远等状况发生,应持续进行咽鼓管开启动作。依然存在不适感需及时告知操舱人员,且及时合理应对处理。
1.2.2舱内护理
治疗前需护理人员对舱内外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应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无安全隐患,然后关闭舱门,在升压前应及时告诉患者做准备,整个治疗中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间保持联系。升压应注意先慢后快,积极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若不适需及时停止,再次指导患者进行咽鼓管鼓气动作,采用1%呋麻滴鼻液予以治疗,若患者必须完成治疗,可经鼓膜穿刺后再予以治疗。高血压患者应全程监测血压变化,避免血压突发性提高而造成意外,昏迷患者需全场监测生命体征情况
1.2.3出舱后护理
完成治疗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患者休息5~10min,避免因温差造成不适,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且予以及时处理[4]。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护理差错。依从性评价标准为:良好:按照医嘱治疗成功,且于第5天按时复诊;较好:成功进行1个疗程治疗;较差:治疗4-9次后中断治疗;差:治疗次数≤3次[5]。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通过SPSS20.0记录分析,计数资料以x2予以验证,计量资料以t予以验证,P<0.05为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依从性分析
观察组依从性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体如表1。
2.3两组不良反应、护理差错对比
观察组高压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的护理差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3。
3讨论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若高气压、高浓度氧自身或操作不合理,极有可能导致患者机体受到损伤,形成高压氧不良反应[6],因此需对高压氧治疗予以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了解高压氧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实施合理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预防风险事故,降低医院损伤[7]。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具有较为良好的依从性,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而且观察组高压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差错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差
论文作者:王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患者论文; 高压氧论文; 对照组论文; 预见性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差错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