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浪潮的特点与动因_自由贸易区论文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浪潮特点和动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因论文,区域经济论文,新浪潮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球涌现,形成一股强劲的新浪潮。这股新浪潮推进之迅速,涵盖之广阔,合作之深入,内容之广泛,机制之灵活,形式之多样,前景之广阔,都是前所未有的。

一、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迅猛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

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亮点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该组织于1992年通过了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计划在2008年通过实施有效优惠关税计划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1997年底首届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马来西亚举行,建立了东盟与中日韩三国“10+3”的合作机制,将合作从东盟扩展至东亚地区,从而正式启动了东亚合作进程。2002年中国与东盟达成将在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一个“10+1”(东盟10国与中国)模式业已形成。

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也日益明显。1992年8月17日, 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的成员国首脑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建立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条约、宣言和议定书三个文件,正式将该组织更名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东部和南部非洲优惠贸易区”,于1994年12月9 日召开首脑会议批准了把优惠贸易区转变为共同市场的条约,宣布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正式成立,简称“东南非共同市场”。

在北美,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在原“美加自由贸易区”基础上,于1994年1月1日正式宣布成立。如无意外,到2006年1月1日,一个包括34个国家、涵盖8亿多人口、将近10 万亿美元产值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将在美洲形成。据美国的设想,美国将把现有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范围扩展到拉丁美洲,以形成一个覆盖整个南北美地区的巨大自由贸易区。目前,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已同意在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幅员将涵盖除古巴外的整个西半球。

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外引人注目,1993年11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后,欧共体易名为“欧盟”;1999年1月1日,欧元成功启动;2004年5月1日欧盟实现了历史上第五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原欧盟15国扩大到了25国。

大洋洲亦不例外。2001年9月,澳大利亚、 新西兰以及东盟的贸易部长签署了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一体化的政府间框架协定,并且于2002年9月正式签约。此外,澳大利亚还与新西兰、新加坡、泰国、美国、日本、韩国积极探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主要依靠三条途径:一是不断深化升级现有形式;二是扩展现有集团成员;三是缔结新的区域贸易协定或重新启动沉寂多年的区域经济合作谈判。在下图中可以看到“已向WTO报告的协议数量”和“未向WTO报告的协议数量”,从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均开始明显增加。

附图

图1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的发展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覆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截至2004年底,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参与了至少一个区域贸易协定。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只有12个岛国和公国没有参与任何RTA。如表1所示,全球已有174个国家和地区至少参加了一个区域贸易协议(RTA),这些国家或地区中平均每个国家或地区参加了5个RTAs,最多的一个国家参加了29个RTAs。 从此表中还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差别很大,发展的程度也各有不同。东亚各国签署的RTAs较其他地区国家少。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已经与北方国家签署了双边优惠贸易协议。然而,这一发展的地区分布并不均衡,多数协议发生在东欧、北非和拉美。南亚至今尚无一国与北方国家签署协议。

表1 多数国家参加了一项以上区域贸易协议(RTAs)

东亚及太平洋 欧洲和拉美及

中东及

非洲撒哈拉北全球数字

地区 中亚 加勒比北非亚 以南

国家数323639

21 8

4825

209

北南双边协议

至少参加一项RTA的国家数

4 12610 021044

单个国家参与RTA平均数量

2 1 21

142

单个国家参与RTA的最多数量 4 4 43

012424

所有其他类型

至少参加一项RTA的国家数

242233

20 84710

164

单个国家参与RTA平均数量

2 6 85

44 85

单个国家参与RTA的最多数量 3 1217

12 99 15

17

总数

至少参加一项RTA的国家数

262635

20 84811

174

单个国家参与RTA平均数量

2 6 85

44 11

5

单个国家参与RTA的最多数量 7 1219

13 99 29

29

注:双边协议指的是在两个国家间签订的协议,“北方”指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4个国家加上列支敦士登;其余所有国家为南方国家。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WTO全部成员同时又是各区域经济的成员,有的WTO成员可能具有多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的身份。这样世界上有近150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成员资格”。北方国家签署RTAs最多,平均每个国家签署了13个区域贸易协定。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容广泛深入

新一轮的区域协定涵盖的范围大大扩展,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而且还包括服务贸易自由化、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统一的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共同的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甚至还要求具备共同的民主理念等等。表2可以看出,北美、欧盟、南南以及其他一些区域一体化协议中,很多都涉及了标准、物流、海关合作、服务、知识产权、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劳工权益和竞争政策等条款。

表2 主要区域贸易协定涵盖货物贸易协议以外的领域

标准 运输 海关合作 服务 知识产权 投资 争端解决 劳工 竞争

美国—约旦 N NY

Y

Y

Y

Y

Y Y

美国—智利 Y NY

Y

Y

Y

Y

Y Y

美国—新加坡

Y NY

Y

Y

Y

Y

Y Y

美国—澳大利亚 Y NY

Y

Y

Y

Y

Y Y

美国—中美洲自由贸易区 Y NY

Y

Y

Y

Y

Y N

美国—摩洛哥

Y NY

Y

Y

Y

Y

Y N

美国自由贸易协议

Y NY

Y

Y

Y

Y

Y Y

欧盟—南非 N N N

N

Y

N

Y

NY

欧盟—墨西哥

Y Y Y

Y

Y

Y

Y

NY

欧盟—智利 Y Y Y

Y

Y

Y

Y

NY

南锥体 Y Y Y

Y

N

Y

Y

NY

安第斯同盟 Y Y Y

Y

N

Y

Y

YY

加勒比同盟 Y Y Y

Y

N

Y

Y

YY

亚洲自由贸易区 Y Y Y

Y

N

Y

N

NN

南部非洲发展同盟 Y Y

Y

N

Y

东南非洲共同市场

Y Y Y

Y

N

Y

Y

YY

日本—新加坡

Y N Y

Y

Y

YY

Y

Y

加拿大—智利

N N Y

Y

N

YY

Y

Y

智利—墨西哥

Y

Y

Y

Y

YY

Y

Y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四)形式与机制灵活多样

首先,大多数区域经济集团对成员资格采取开放式态度,以加速扩大。除了一些明确由双方构成的区域经济如美加自由贸易协议、澳新紧密经济合作关系协议等外,一般区域经济大都经历了成员由少到多的过程。例如,欧盟历经五次大规模成员扩大,由原来的6个创始成员国发展至25个成员国。成立14 年之久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也经历了四次成员扩大,达到21个成员。

其次,合作形式和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许多国家放弃或基于原有贸易优惠安排而成立了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有的从关税同盟发展成为共同市场。例如,1995年1月1日,南锥体四国根据其于1994年12月17日签署的“黑金城议定书”的规定,由过去的自由贸易区提升为关税同盟,而正式开始运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关税同盟。

(五)跨洲、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兴起和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合作的构成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打破了狭义的地域相邻概念,出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例如,2004年9月, 日本与墨西哥签署了一项自由贸易协定,协定于2005年4月生效, 这是日本继与新加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的第二项协定。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展开了连横合作。1995年初,南锥体共同市场和自己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之间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而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之间就政治、经济领域内广泛的问题进行探讨业已制度化。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将与南锥体共同市场合作,建立从阿拉斯加到阿根廷的整个美洲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

1998年启动的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吸纳了APEC近四分之一成员参加。 按克林顿1993年提出的“亚太共同体”计划,美国的本意是将NAFTA 模式在美洲推广的同时进一步“克隆”至APEC,从而形成其背靠美洲面向亚太的全球战略。1995年以来,突尼斯、摩洛哥等成员先后与欧盟谈判建立“欧盟与地中海自由贸易区”,并成为欧盟的伙伴国和联系国。南非则在与印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积极筹建“印度洋经济圈”。

最热衷跨区域经济合作形式的首推美国。除了与南美的智利、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正在谈判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外,美国已经与澳大利亚、南亚和东南亚六国(印度、缅甸、斯里兰卡、泰国、尼泊尔和不丹)签署了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在中东地区,美国目前已经与摩洛哥、约旦、巴林和以色列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浪潮兴起的动因

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波澜壮阔,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动因。

(一)经济动因

首先,当前全球范围内日益加深的市场化改革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体制基础。在战后新技术条件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分工与依赖日益加深,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各国的生产和流通及其经济活动进一步越出国界。这就必然要求消除阻碍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市场和体制障碍。当今世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实践认识到,只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经济的运转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因此,不管是传统的封闭经济,还是起源于前苏联的计划经济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道路。通过改革,各国在经济体制上的趋同,消除了商品、生产要素、资本以及技术在国家之间进行流动的体制障碍,促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其次,WTO虽然是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但由于其多边贸易体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以及近年来多边贸易谈判所遭遇的挫折和困难,客观上也刺激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目前,WTO已发展成为拥有一百多个成员的庞大组织,运作程序复杂。根据WTO“一揽子接受”方式,其成员对各项议题的谈判只有在一致同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这注定了要在短时间内达成所有成员共识和消除矛盾并非易事。1986年开始的,“乌拉圭回合”历时八年半。2001年11月在多哈发起的首轮多边回合谈判也同样在一片哀叹和失望声中艰难进行。WTO多边贸易谈判前景的不可预测性, 客观上为更多的双边和区域性贸易协议取代多边贸易协定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机遇,着手启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成为WTO成员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又一选择。在2003 年坎昆会议之前,美国就曾声称,如果坎昆会议失败,美国可能会舍弃WTO提供的多边谈判框架,自行同其他国家缔结双边或地区自由贸易协定。

与多边贸易体制相比,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因成员国常常是地理位置相邻,社会政治制度相似,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近,有类似的文化历史背景,因而具有开展经济合作的诸多优势。此外,与WTO谈判相比,FTA的谈判所涉及的国家少,难度小。例如,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如能与自己的主要出口对象国家达成一项可在集团内自由贸易的一体化安排,便能使自己的产品有保证地进入其主要出口市场。促使加拿大、墨西哥及其他拉美国家改变立场而愿意与美国组成自由贸易区的最重要原因正在于此。再比如,区域一体化还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更灵活地解决地区内存在的问题。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独联体成员国之间所达成的经济合作协议,事实上就是为了面对由于前苏联解体和中央计划经济的崩溃所带来的共同困境,重新构建相互的经济联系。在亚洲,由于西雅图会议的失败,一直奉行贸易多边主义的日本也开始寻求双边贸易协定。

(二)政治动因

区域经济合作服务于本地区的稳定、和平与发展的目的,因而此次经济一体化新浪潮的兴起也有其新的政治背景。

第一,谋求政治修好,缓解矛盾冲突,稳定地区局势

世行的研究表明,RTAs除了促进贸易流动以外,还对消除政治冲突起着显著的作用。该研究引用Mansfield和Pevehouse 2000年就RTAs对缓解政治、 军事冲突的作用所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国如果同属于一个RTA, 则其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降低50%。当然,这一研究也同时指出,RTA减少军事冲突的能力与其带来的贸易创出的福利成正比。(注: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经济展望》,2004年11月,第38页。)

欧洲合作的初始动机和最终目标就是政治。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以后,人们意识到,欧洲不能再发生战争,必须通过合作、一体化与联合才能实现欧洲的长久稳定、安全和发展。如今,经过多年的努力,欧洲各国通过经济合作实现了地区和平与发展,实现了大欧洲联合的梦想。

在亚洲,1999年东亚领导人关于东亚合作的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了关于开展政治、安全对话与合作的议题。此外,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政治紧张局势的缓解与正在进行中的南亚自由贸易区协议谈判密不可分。

非洲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地区,大多数国家经济不发达,但是,在世界区域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1992年也成立了非洲联盟,试图以政治和经济合作推动地区的稳定与经济发展。这是继欧盟之后世界第二个重要的国家联盟,是集政治、经济、军事等为一体的全洲性政治实体。

第二,推动国内的制度改革

签署RTAs的另一个政治动因在于,通过外部的条约责任和有形具体的承诺来促进其国内的制度改革。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把区域贸易协定作为锁定贸易自由化或国内制度改革进程的机制。20世纪90年代,东欧转型国家与欧盟签署区域贸易协定的目的之一,显然就在于以此促进其国内的制度改革,以使其顺利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墨西哥参与NAFTA也是基于相同目的。中国通过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与建设,以及“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安排,可以使得双方的法规管理实现协调与整合,并按照国际规范进行修正,这样就可以大大促进双方经济体制的接轨与提升。

第三,寻求区域层面的政治保护

在这方面,欧盟致力于“大欧洲自由贸易区”的构想表露得非常明显。在欧盟于2004年扩大成为25个成员后,其对外经济贸易扩展目标并没有终止。欧盟委员会于2004年5月把10个中东欧国家纳入了该经济一体化集团。 欧盟对俄罗斯的加入也非常感兴趣,若2013年俄罗斯加入了大欧洲自由贸易区,欧盟作为一个更强大的整体,就可以用一个强音在国际上更有力地与美国、日本等大国抗争;另外,东盟通过加强内部协调与合作,在WTO、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多边经济组织中,用一个声音说话来维护自身利益的趋势日益增强。

第四,传播主体政治价值理念

“9·11”事件之后,美国把反恐作为其国际战略的一项核心内容。2003年5月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主动提出与中东地区国家在2013年之前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多数评论认为,美国此举的真正目的是要通过自由贸易区方式在该地区推行美国式民主制度,从制度上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

第五,抗衡其他区域集团

世界大国加紧组织和巩固区域经济集团的一个重要动因,是要与其他区域集团进行抗衡。譬如,美国打算把亚太经合组织这个横跨美洲和亚洲的跨地区经济合作组织控制在自己手中,以抗衡不断扩大的欧盟。欧盟则不仅在自家门口加紧对外经济扩展,而且在拉美和亚洲等地也积极展开经济合作活动。2004年再次东扩后,欧盟25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大体上与2005年的美洲自由贸易区经济实力旗鼓相当。日本极力在亚太地区推行“雁阵模式”,巩固和扩大“大东亚经济圈”,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打入欧美腹地,并期望以此为资本,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重温大国旧梦。俄罗斯经济上虽仍未走出衰退的阴影,但在对外政策上却已经开始推行恢复大国地位的政策,它以独联体为依托,将前苏联的势力范围作为基地,建立了或正在构建一些区域经济集团,如独联体国家经济联盟、中亚联盟等,以巩固和加强俄在独联体中的地位,促进独联体的经济、政治、安全方面的一体化进程。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浪潮的实质

总体来看,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浪潮的兴起同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是相一致的,或者可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浪潮兴起的实质是世界经济和政治多极化的反映。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浪潮折射出世界经济的多极化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美、欧、日三足鼎立之势业已形成。同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包括中国经济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逐步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各自的一席之地。在这种态势下,欧、美、亚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长,都正在逐步改变着战后美国经济独霸世界时代形成的多边贸易体制。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根源于国际经济合作制度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运动。一方面,随着世界范围的科技进步和生产能力的扩张,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存,产生合作的需求;另一方面,以早年美国霸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多边贸易体制,由于体制内各成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实力对比的变化,已经不能为成员提供适应的合作制度。(注:朱彤、樊茂勇:“GATT/WTO的政治经济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四期。)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样的合作形式应运而生, 经济上相互依存度更高的国家和地区就以适当的形式组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满足它们对合作制度的需求。有人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正在瓦解多边贸易体制;也有人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促进着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实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补充,是顺应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而产生的,其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浪潮也反映了世界政治的多极化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加强。1989年东欧剧变导致了经互会和华约的解散;1991年底,苏联解体,宣告美苏两极格局瓦解;欧洲国家积极推进内部合作,并朝着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日本仍然保持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同时大力增强军事实力,并试图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稳定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和前提,政治上的国际联盟也需要相应的经济联盟作保障,如前所述,多数区域合作或者自由贸易安排都有着明显的政治含义。欧洲合作的初始动机和最终目标是政治,即通过经济合作走向政治联合,实现欧洲的长久稳定和安全;美国是利用自由贸易协定实现政治目的的典型国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正在策划的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政治含义是显而易见的;东南亚的合作进程,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政治推动力,其动机首先不是经济而是政治;中国与东盟于2003年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关系得到了显著改善;日本在中国—东盟启动自由贸易区进程之后,也紧锣密鼓加快与东盟国家谈判自由贸易区的步伐,其政治含义也是深远的。

可以预见,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多极化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会进一步的加强。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正是国际经济与政治平等、民主发展趋势的体现,表明世界经济和政治正在摆脱超级大国的统治、走向平等和民主。

标签:;  ;  ;  ;  ;  ;  ;  

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浪潮的特点与动因_自由贸易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