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江苏 镇江 212400)
(2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药学系 江苏 南京 211800)
【摘要】目的:观察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症状处理中采用耳内镜下鼓室灌洗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并行鼻咽癌放疗治疗的患者38例(50耳)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实验组19例(25耳)行耳内镜下鼓室正压灌洗;对照组19例(25耳)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抽出积液。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抽液并鼓室内药物灌洗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简便易行,便于推广使用。
【关键词】耳内镜下鼓室清洗;分泌性中耳炎;鼻咽癌
【中图分类号】R73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159-01
鼻咽癌病症的英文名称简称为NPC,以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放射治疗中因病灶位置的特殊性,不可避免的对患者的耳部带来放射性损伤,对患者的听力影响较大。目前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方法较多,如: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治疗,鼓膜切开引流、鼓膜穿刺抽液等局部手术治疗方法等[1]。本次研究主要对应用耳内镜下鼓室灌洗治疗NPC放疗后SOM进行探索,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科初诊并经病理确诊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接受根治性放疗后出现SOM的患者38例(50耳);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8~68岁,平均45.25±2.57岁。单耳26例,双耳12例。所入选研究的患者在开展鼻咽癌治疗前耳部检查正常。放疗后均有耳鸣、耳闷及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症状,纯音测听示气导听阈升高在15~25dB间者20例(26耳),气导听阈升高>25dB者18例(24耳),声导抗为B或C形曲线。耳内镜下见鼓室有积液或经穿刺有积液。将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19例(25耳),对照组19例(25耳)。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 放疗设备下开展放射治疗,并将鼻咽部放射治疗的剂量控制在 周。治疗后患者在有耳部症状时,借助耳内镜、声导抗及纯音测听等检查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病症。两组患者均予全身及局部治疗。为期2周。全身治疗包括:阿莫西林胶囊0.5g,口服,3次/日;强的松15mg,1次/日,上午08:00口服,7日后逐渐减量(10mg/日×3天;5mg/日×4天);维生素B120mg,口服,3次/日;维生素B12(弥可保)500ug,口服,1次/日。局部治疗内容有:鼻内镜下开展鼻腔及鼻咽部位相关分泌物及脱落组织的清理,在清理完毕后使用氯化钠溶液将鼻咽部及鼻腔内开展清洗。
实验组患者予以每周行一次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抽液联合鼓室内正压灌洗治疗方法,患者保持仰卧垂头体位,在借助内镜辅助下,取复方利多卡因棉片在患者双鼻腔及耳道内放置实施表面麻醉。随后取磨纯的针尖由患者鼓膜前方下部位置进入鼓室,将积液抽取干净,再给鼓室内注入自行配置混合液(1%麻黄素生理盐水1ML+地塞米松5mg+α-糜蛋白酶5mg)反复冲洗3~5次,保留少量混合液于鼓室内,时间控制在15~20min范围内,与此用时在鼓气耳镜下实施鼓室正压充气。双耳存在症状患者于治疗后1~2小时进行另一耳的治疗。完成6次为1疗程,患者耳部症状消失停止,最多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仅每周一次鼓膜穿刺抽液。治疗周期及疗程同实验组[2]。
1.3 疗效判断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治疗成效分为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声导抗图呈现;有效: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声导抗图呈现;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声导抗图为 。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治愈率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两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详情见表。
2.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发生鼓室粘连1例、鼓膜穿孔1例、顽固性耳漏1例,总发生率为12%;对照组患者发生鼓室粘连3例、鼓膜穿孔4例、顽固性耳漏3例,总发生率为40%,两组对比存在差异(χ2=5.0936,P=0.0240)。
3.讨论
鼻咽癌实施放射治疗中极易引发患者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病症,由于结受放疗时,耳部与鼻咽部位置距离较近,电力辐射会对耳蜗毛细胞及基础支持细胞有直接的损伤影响,造成患者听力功能下降。因此,开展对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及时治疗对患者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中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成效总有效率88%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成效总有效率60%(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低于对照组的40%(P<0.05)。原因分析如下:患者化疗后局部组织及全身技能受到的损伤较大,不具有较好的防御能力,导致大量的致病菌经中耳腔进入繁殖,由此在治疗中将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结合,在定期开展鼻咽部位坏死组织及分泌物的清洗辅助下,实现了咽鼓管咽口的通常性,进而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改善[3]。综上,耳内镜下鼓室灌洗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在耳镜及自制冲洗液的处理中,实现了药物作用的最大限度发挥,进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了治愈率,值得在临床鼻咽癌治疗中大力借鉴。
【参考文献】
[1]吉小兰.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鼓膜穿刺灌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42-44.
[2]苏文宇.改良耳内镜下鼓膜穿刺并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6):837-838.
[3] Wang SZ,Wang WF,ZhangHY, et al.Analysis of anatomical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morbidity of radiation-induced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Radiother Oncol,2007,85(3):463-468.
论文作者:陈朱井,陈奇志,吴胜齐,王锦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鼓室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鼻咽癌论文; 鼓膜论文; 中耳炎论文; 鼻咽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