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中医院 安徽蒙城 2335000
【摘 要】目的 探讨眩晕宁联合苯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2例患者仅使用苯磺酸倍他司汀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23例患者采用眩晕宁+苯磺酸倍他司汀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量。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5.65 %,对照组为68.19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侧椎动脉血流量为36.13±4.79 cm/s,对照组患者为27.94±4.66 cm/s,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右侧椎动脉血流量为36.88±4.54 cm/s,对照组患者为28.52±4.27 cm/s,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椎底动脉血流量为37.02±4.33 cm/s,对照组患者为31.61±6.13 cm/s,P<0.05。结论 眩晕宁联合苯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治疗法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量,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眩晕宁;苯磺酸倍他司汀;椎基底动脉;眩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疾病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随着人体的老龄化,机体骨骼出现一系列退行性病变[1],其中颈椎病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中老年骨科疾病,颈椎出现生理性、病理性病变会导致患者颈椎动脉的血流量下降,从而造成患者脑部血液供应量减少,出现眩晕等症状,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脑部血液循环,进而影响脑功能。目前临床上对于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为主,基于此,本次研究采用眩晕宁+苯磺酸倍他司汀进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治疗研究,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3 年8 月至2014 年8 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45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2 例患者仅使用苯磺酸倍他司汀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23 例患者采用眩晕宁+苯磺酸倍他司汀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 例,女性患者8 例,年龄45~69 岁,平均年龄61.22±5.18 岁,病程1~9 月,平均病程4.71±1.77 月,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4 例,女性患者8 例,年龄45~68 岁,平均年龄61.74±5.02 岁,病程1~9 月,平均病程4.54±1.69 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倍他司汀进行治疗,即苯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12 mg/次,tid;观察组患者采用眩晕宁+苯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即眩晕宁片,口服,3片/次,tid,苯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12 mg/次[2],ti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量作为观察指标。疗效评价,治愈:治疗后,患者眩晕症状完全消失,TCD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眩晕发作次数及眩晕严重程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CD检查显示椎基底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有效:治疗后,患者眩晕发作次数及眩晕严重程度较治疗前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可正常工作,TCD检查显示患者椎基底血流量较治疗前有所增加;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的眩晕次数和眩晕严重程度无显著改善,部分患者甚至恶化,TCD检查患者椎基底血流量无明显增加。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治疗前后椎基底血流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效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65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8.19 %,见表1。
2.2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量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量和基底动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量比较(X±s,cm/s)
3.讨论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血管病变,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颈椎出现生理性、病理性改变发生率增加[3],造成该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治疗对于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目前在临床上多种疾病治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眩晕宁片在我国传统方剂“泽泻汤”、“二陈汤”、“二至丸”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制剂工艺制得,研究发现,眩晕宁片具有镇静中枢的作用,其可有效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同时可增加机体脑部血流量,降低血液粘度,从而可有效的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症状,苯磺酸倍他司汀是一种新型的H1受体激动剂,具有良好的扩血管功能,其可舒张毛细血管壁括约肌,从而降低血管张力,增加大脑、脑干的血流量[4],改善脑部微循环,降低前庭传出神经的放电率,增强中枢的代偿能力,从而降低患者脑部损伤。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眩晕宁联合苯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法通过两种药物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眩晕宁联合苯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
总之,眩晕宁联合苯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治疗法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量,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芦悦林.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 足性眩晕效果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3:9(6):107-108
[2] 白龙梅,朱伟.眩晕宁与苯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和资料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7):1157-1158.
[3] 王万铭,祝河忠,潘庆敏.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 13(12):2046-2047
[4] 卢志刚,陈斌,吕志华,等.眩晕宁片合用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6):78-79
论文作者:王道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1
标签:患者论文; 基底论文; 动脉论文; 磺酸论文; 血流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治疗法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