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企业竞争力论文,评价论文,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在研究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北京、江苏、浙江、广东、湖北、辽宁、云南等七省市14000多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数据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机械、电子电器、化工、建材、纺织、食品、轻工、冶金、建筑、商业服务业等行业中小企业,从外部环境竞争力、短期生存实力、中期成长能力、长期发展潜力以及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比较分析。
一、文献综述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与广泛,在国际竞争力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多种理论学派,分别从不同视角分析企业竞争力。 (1)以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为代表的国际比较学派,提出了相对完整的国际竞争力理论原则和方法体系,发布各国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从国家角度揭示和解释国与国之间竞争力的状态。(注:参见hmp://www 02.imd.ch/wcc/rnethodology。)(2)以迈克尔·波特(M.E.Porter)为代表的产业竞争力研究,认为生产要素状况、市场需求状况、相关与辅助产业发展水平、企业策略结构及竞争对手、机遇、政府等六个因素影响各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注:M.E.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With a new introducation.The Free Press,1990,pp.69-130.),并以此构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分析框架。(3)以伯格·沃纳菲尔特(Birger Wernerfelt)和安蒂思·潘罗斯(Edith Penrose)为主要代表的企业资源学派,认为企业内部的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以及积累的知识,在企业间存在差异,资源优势会产生企业竞争优势(注:B.Wernerfelt,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pp.171-80.),企业具有的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复制性以及以低于价值的价格获取的资源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注:D.J.Teece,G.Pisano And A.Shuen,Firm Capabilities,Resources and Concept of Strategy.CCC Working Paper 90-8,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1990.)。(4)以布林·罗斯比(Brian Loasby)和克里斯蒂安·克努森(Christian Knudsen)为代表的能力学派,认为企业中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资本,这种资本能够确保企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更有效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处理遇到的各种困难”,而且更多地表现为组织所拥有的资产或能力(注:B.J.Loasby,Running a Business:An Appraisal of Economics,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by Paul Milgrom and John Roberts.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1995,4,pp.471-89.)。(5)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Cary Hamel)1990年提出企业核心能力概念,开创了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的核心能力阶段。(注:C.K.Pralalad,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6,pp.79-91.)
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受波特产业分析的影响,开始出现主要用于国际比较的企业竞争力评价和方法研究。赵彦云等参照WEF和IMD的方法体系,对中国国际竞争力提升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金碚等从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分析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实现指标;范晓屏构造评价指标体系,意欲从企业的优势和资源在市场中表现出的经营业绩来评价企业竞争力(注:范晓屏:《企业竞争力多项测度指标体系的构造》,《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第5期。);彭丽红对企业竞争力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作了专门研究(注:彭丽红:《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48、53页。);穆荣平等从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与实证分析方面展开研究,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竞争态势四个方面提出评价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注:穆荣平等:《2000高技术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21页。);陈小洪提出企业竞争力指标应由市场业绩指标和能力指标两大类组成。
在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分析方面,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区域比较或整体研究。付建华曾对上海市中小企业竞争力现状进行考察;盛世豪对影响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陈德铭和周三多设定21项指标从发展能力、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四个方面对苏州市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注:陈德铭、周三多:《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8页。);陈佳贵和吴俊以较简化的6项指标从区域影响力、经营运作力、成长发展力三方面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进行了区域竞争力评价(注:陈佳贵、吴俊:《中国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对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8期,第7页。);林汉川和管鸿禧从区域角度,对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注:林汉川、管鸿禧:《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经济研究》2004年第12期。)。
文献调研表明,已有的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大多集中于国际比较,或偏重于大企业的竞争力研究,针对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较少。而且仅有的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文献又主要集中于区域比较问题,很少研究具有中小企业特性的行业竞争力评价。本文借鉴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成果,结合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特点,专门研究中小企业行业竞争力评价比较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并通过对不同行业中小企业样本数据的评价比较,在检验这一方法体系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二、中小企业行业竞争力评价目标、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一)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目标。中小企业内在的资源和能力对竞争力起着主导作用。根据中小企业内在各种要素作用于竞争力的时间长短,可以划分为中小企业的短期生存实力、中期成长能力、长期发展潜力。同时外部环境的差异对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不容忽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环境的变化会逐步渗透于中小企业内在要素的变化之中。由此提出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目标,在于根据影响中小企业内外部或长短期竞争力的要素,评价特定时间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弱以及变动趋势,从总体和具体的影响要素,多层次地揭示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水平差异的内在原因和各要素的作用程度。
(二)中小企业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目标,结合其规模、多样性、大群体性、资产专用性、创新等方面特征,借鉴国际比较学派、产业竞争力理论、资源学派以及核心能力学派的观点,根据行业比较的要求,提出包含63项指标要素的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用于比较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为了有效比较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着重采用了一些变动趋势指标或人均指标以反映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生存、成长和发展能力。指标的测度值都可以从样本中小企业数据库中获得,保证了指标数据的易得性。
(三)中小企业行业竞争力评价梯阶层次模型。围绕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总目标,构造能反映中小企业行业竞争力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梯阶层次模型(见图1),共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把总目标区分为外部环境竞争力和企业内在竞争力两个方面,企业内在竞争力又根据指标要素作用的时间特征进一步划分为短期生存实力、中期成长能力、长期发展潜力等分层目标;第二层次为19个评价子目标分别用于对外部环境竞争力、短期生存实力、中期成长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四个分层目标进行评价;第三层次为63项评价指标直接评价19个子目标。评价指标通过对19个子目标的直接评价乃至对四个分层目标的评价,实现对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总目标的最终评价。
(四)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层次指标对评价目标的影响权重。根据指标体系属于多指标系统评价的特点和评价目标要求,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作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第一步通过专家法构造1-9标度的两两比较矩阵;第二步计算两两比较矩阵最大特征根对应的归一化后的权向量作为指标影响权重;第三步计算各个层次评价要素和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第四步对指标权重进行单层和多层组合一致性检验。计算所得的19个子目标和四个分层目标对总目标的影响权重见图1括号中的数据。
图1 评价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梯阶层次模型及影响权重
注:括号中的数据为用专家法产生的分层目标和子目标对总目标的影响权重,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表述具体评价指标对子目标乃至对总目标的影响权重计算过程。
三、不同行业中小企业样本数据及数据定量处理
(一)本文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本文研究的中小企业样本数据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通过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协作办、统计局、大专院校等部门人员帮助发放与回收的企业问卷调查数据信息,本文作者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邀请参与数据处理和合作研究,并形成样本信息数据库。共发放14000多家中小企业问卷,问卷回收率22%,获得3027份有效问卷,区域分布包括北京、江苏、浙江、广东、湖北、辽宁、云南等七省市。样本的所有制类型、隶属关系、行业分布、规模分布等特征与中小企业总体分布接近,能充分代表总体,用于实证研究。
(二)样本数据的行业分类。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规模大小、资产运营状况等特征差异,对中小企业的赢利能力、发展潜力以及创造就业的能力影响显著。结合样本数据源的特点,我们把中小企业区分为机械(有效中小企业样本364家)、电子电器(256家)、化工(321家)、建材(176家)、纺织(256家)、食品(106家)、轻工(570家)、冶金(161家)、建筑(108家)、商业服务业(298家)、其他(411家),共11个行业分类进行对比研究。
(三)各项评价指标的测度方法。本研究涉及的评价指标中,多数可以直接以指标的绩效值作为测度值,另外还采用的测度方法包括:根据企业感受的好差程度或者是否拥有某项资源,分别给予不同的分值进行量化;对于组织能力或潜力类指标,根据管理者对某项策略或观点的选择判断,通过与短期获利能力的回归,算出各选择项的权重,然后计算样本企业平均选择权重为测度值;还有一些指标分解为多个评价子要素,再按一定的方法组合计算得到测度值。
(四)指标测度值的无量纲化处理。各项评价指标测度值分别表达不同的涵义,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根据指标测度值大小与竞争力强弱的方向是否一致把指标划分为正向和反向两类。把正向指标量化为效益型,取指标的最优值
表1 不同行业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及指标测度值
注:由于指标测度方法不同,一部分指标测度值为数值,另一部分指标测度值为百分数,下同。
四、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
(一)不同行业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
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竞争力主要体现于所面对的贸易、法制、资金、市场、信用、社会环境以及政府服务等方面。其中贸易环境可以从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对外开放状况、与大企业的贸易关系以及产品和原料的贸易方式等方面来评价;政府服务主要以不同行业中小企业获得政府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咨询服务、经营指导服务的情况来评价;法制环境、资金环境、市场环境、信用环境和社会环境分别以不同行业中小企业自我感受的“好、差”程度来评价。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各项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以及评价对象的指标测度值(见表1)。对表1中各项评价指标的测度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结合两两比较矩阵计算出的组合权重,得出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数(见表2)。
按照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结果可以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部环境竞争力较高的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数在80左右,包括电子电器、商业服务业、轻工业;第二类是冶金、食品、纺织行业,外部环境竞争力水平一般,评价指数在60-70之间;第三类是化工、建材、建筑、机械行业,其外部环境竞争力较差。外部环境竞争力水平一般和较差的行业主要由于资金环境和信用环境较差所致。另外,食品、化工、建材、建筑的贸易环境竞争力较弱,建筑和机械的市场环境较差,建材类中小企业得到的政府服务水平较低。外部环境竞争力相近的电子电器、商业服务业和轻工业相比较,商业服务业和轻工业的贸易环境显著差于电子电器类;电子电器和轻工业的信用环境显著差于商业服务业;商业服务业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政府服务不如电子电器和轻工业(见表2)。
表2 不同行业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数
注:竞争力评价指数100,表示全部指标的最优值决定的竞争力水平,下同。
表3 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短期生存实力评价指标及指标测度值(%)
(二)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短期生存实力评价
中小企业短期生存实力主要体现于短期获利能力、获利能力变动指数以及现有产品的竞争力等方面。获利能力通过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企业亏损率、人均收入额、收入税金率等指标来评价;获利能力变动指数用获利能力各项指标近三年的年均增减速度来评价,反映短期生存实力的变动趋势;产品竞争力也直接影响短期生存实力,用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现有产品的平均产销率、设备利用率、产品集中度、销售能力以及销售问题等指标来评价。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短期生存实力评价指标及评价对象的指标测度值(见表3)。对短期生存实力评价指标的测度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结合两两比较矩阵计算出的组合权重得出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短期生存实力评价指数(见表4)。
表4 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短期生存实力评价指数
电子电器、建筑和食品行业中小企业的短期生存实力较强;化工、冶金、建材、机械、服务、轻工业中小企业的短期生存实力一般;纺织业中小企业的短期生存实力很差。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短期生存实力具有以下特点:
1.纺织行业的短期生存实力很弱,主要由于短期获利能力评价指数只有21.52,远远小于最优的90.2(见表4)。从指标测度值也可以看出,一半左右的纺织业中小企业亏损,行业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为-62.2%,属于最差的赢利能力,创造收入的能力也最差,人均创造收入额不到全部样本中小企业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2.商业服务业、轻工、化工、食品、机械类中小企业的短期生存实力不高的原因在于获利能力具有逐年减弱的趋势,反映在获利能力变动指数较低(见表4),从指标测度值也可以看出,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净资产利润率和总资产利润率逐年快速下降,获利能力减弱趋势明显,尤其是商业服务业和轻工业,净资产利润率年均下降速度超过了50%。
(三)不同行业中小企业中期成长能力评价
中期成长能力主要基于企业资源和核心能力论的观点,从资本实力、对资本的运作能力、获取资金的融资能力、企业组织能力以及人力资源能力等方面来评价。 (1)资本实力可以从固定资产投资能力、流动资金实力、人均净资产、人均总资产及变动趋势来评价。(2)资本运作能力可从近三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拖欠款占负债比率的年均增减速度,资产负债比率和流动资产比率的变动情况来评价。(3)融资能力以企业偿债能力评价为主,用资产负债比率、流动资产比率、企业规模、现有贷款占负债比重以及这些指标近三年的变动趋势来评价。(4)企业组织能力可从战略管理能力、处理经营问题能力、竞争策略规划能力等方面来评价,评价这类能力需要根据企业对多项指标的定性判断结果与企业短期获利能力的线性回归之后,计算指标的综合测度值。(5)人力资源能力从员工学历结构、工资水平、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企业的培训组织能力等方面来评价。不同行业中小企业中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及评价对象的指标测度值(见表5)。
表5 不同行业中小企业中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及指标测度值(%)
对指标测度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结合两两比较矩阵计算出的组合权重,得出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中期成长能力评价指数(见表6)。除了化工、电子电器、商业服务业外,其余行业中小企业的中期成长能力都较弱,尤其纺织行业最弱,中期成长能力评价指数只有36.87。不同行业中小企业中期成长能力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行业中小企业的资本实力和资本运作能力很弱,尤其纺织、机械、建材等行业的资本实力和资本运作能力评价指数都在50以下。资本实力弱,主要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导致资产规模增长缓慢,纺织和机械行业的人均净资产额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资本运作能力弱,主要由于资产负债比率逐年增长,流动资产比率逐年下降。
2.多数行业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不足。主要由于中小企业行业规模差异,导致融资能力的差异。除了冶金和化工行业外,其余行业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评价指数都在55以下,这些行业中小企业的资产和收入规模较小,得不到银行金融机构的重视,在目前我国缺乏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形成机制条件下,金融机构偏重于为规模较大的企业融资。
3.大部分行业中小企业的企业组织能力不高,只有竞争比较激烈,资产专用程度较低的商业服务业具有较高的企业组织能力,在竞争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4.从不同行业的人力资源能力看,化工、电子电器业对人才比较重视,注意加强培训的力度,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源能力,其余行业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都很弱。
表6 不同行业中小企业中期成长能力评价指数
(四)不同行业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潜力评价
长期发展潜力体现于企业的研发人才状况、研究开发投入、企业生产技术能力,以及对研发的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其中,研发人才和研发投入是体现长期发展潜力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以高学历员工占比、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人数占比以及高学历人才占比的变动趋势评价企业的研发人才状况,以行业中进行研究开发的企业数占比、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重以及这一比重近三年的变动趋势来评价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另外,我们采用不同行业企业的设备技术水平和技术来源体现的技术能力来评价生产技术能力,用自主开发产品的企业数占比和对研究开发的管理组织水平来评价研发组织能力,这两方面对长期发展潜力的影响不大。不同行业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潜力评价指标及测度值见表7。
表7 不同行业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潜力评价指标及指标测度值(%)
对指标测度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结合两两比较矩阵计算出的组合权重,得出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潜力评价指数(见表8)。电子电器行业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最强,评价指数为87.93,轻工、化工、机械、食品行业的较弱,其余行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很弱,评价指数都在50以下。轻工行业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潜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高学历员工占比很低,高学历员工占比不到员工总数的千分之一,研究开发人才占比也不高。化工行业高学历员工占比、研发人才占比与轻工行业接近,但是近三年的人才增长速度很快,化工行业长期发展潜力不足主要因为研究开发投入较低,而且近年来的研发费用增长缓慢。机械和食品行业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潜力不足主要由于研发人才的缺陷,冶金、纺织、建材、商业服务、建筑业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薄弱,主要由于研发人才和开发投入的双重不足所致。
表8 不同行业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潜力评价指标
五、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与对策建议
根据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竞争力、短期生存实力、中期成长能力、长期发展潜力等四个分层目标的评价结果,可以得出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见表9)。电子电器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最强,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为74.9;化工、轻工、商业服务业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较强,评价指数在60-70之间;食品、机械、冶金、建筑、建材业中小企业竞争力较弱,评价指数在50左右;纺织行业中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最弱,评价指数只有43.7。
表9中结果还进一步反映了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差异的具体来源。化工行业中小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竞争力和长期发展潜力相对较弱,轻工行业中小企业的中期成长能力不足,商业服务业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很弱,食品、机械、冶金、建筑、建材等行业中小企业主要是中期成长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较弱,纺织行业的中小企业整个内在竞争力严重不足。
(一)要提升电子电器业中小企业的竞争力,重点在于构造诚倌的市场环境,减少企业间拖欠,加速资金流动速度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对于电子电器业中小企业,以各种资源能力尤其是融资和资本运作能力反映的中期成长能力不高。主要问题在于企业平均规模相对较小,生命周期较短,在信用环境较差的外部环境下拖欠问题严重,导致资本运作和融资能力不足。
表9 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
(二)要提升化工业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必须要从企业内部调整发展战略,控制低水平的规模扩张,调整资金使用方向,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长期发展潜力。因为化工业中小企业平均规模较大,得到金融机构贷款支持较多,短期获利水平较高刺激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导致对外资金需求较大。但是在规模扩张过程中研究开发投入不足,导致长期发展潜力不高,产品竞争力不足,获利水平下降趋势明显。
(三)要提升轻工业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应注意增强其人力资源能力,吸收较高学历人员加入。因为轻工业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相对不大,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行业进入障碍小,竞争激烈,赢利水平下降迅速,企业对员工培训和人才队伍的建设重视不够,产品的附加价值较低。
(四)商业服务业长期发展潜力明显不足,主要由于人力资源能力不足,员工中高素质人才占比较低。我国商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中于简单贸易经营,而提供知识性服务的企业数量很少,需要全社会加强知识文化教育,不断提升知识服务水平,才能带动商业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
(五)食品、机械、冶金、建筑、建材、纺织等行业中小企业主要是人力资源不足和资金缺乏。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和赢利水平不高,对人才的吸引能力远不如大企业和政府事业单位。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从多个方面削弱了竞争力,同时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资本运营能力低,以及信用环境等一些外部不利因素又进一步加重了资金的缺乏,处于获利能力低下与融资需求的两难境地。要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不能简单地增加资金供给,要在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完善产权交易规则,按照市场原则进行优胜劣汰的同时,以权益或债权等多种方式把资金有选择地配置给最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要引入外部资本和制度投入,改善管理,提升自身赢利能力,同时,还需要政府、司法等部门加强法制建设,宣扬诚信风气,解决企业拖欠等问题,才能真正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降低融资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标签: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企业外部环境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环境评价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融资论文; 电器论文; 国际竞争力论文; 商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