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肠内营养监测及护理方式探析论文_玛普拉1,马小晴2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自治州昌吉州人民医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摘要】 目的:明确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监测及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将本院重症监护室于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8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实施肠内营养监测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营养监测和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和重要的作用,值得不断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肠内营养监测;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并发症;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323-01

当前形势下,肠内营养支持得到了广泛运用,给予肠内营养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保障肠内功能得以顺利、正常运作,在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予患者肠内营养监测和有效的护理干预[1]。基于此,本研究选择56例患者作为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重症监护室于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患者开展此次研究,通过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8例患者。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2:16,患者的年龄在15岁至71岁之间,平均(59.2±12.3)岁。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3:15,患者年龄在16岁至70岁之间,平均(60.8±13.6)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肠内营养监测,对两组患者每日排便频次、排便量、肠胃蠕动情况、胃部以及腹部不适反应、血糖、电解质、尿糖等相关证明体征进行监测,与此同时,对胃管通畅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常规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包括监测胃管、体位护理、药物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护理基础之上加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第一,肠内营养护理。护理人员保证患者胃管正常使用,在鼻饲过程中抬高患者头部,幅度为30°或以上,病情允许情况下取半卧位,避免食物回流。第二,口腔护理。护理人员每天运用生理盐水清洁患者口腔,频率为2次至3次。为运用张口呼吸法患者运用灭菌水浸满纱布,将患者口腔盖住,通过空气将水吸入到患者口腔中。第三,控制营养液溶度和温度。护理人员对营养液溶度和温度进行控制,遵循剂量从少到多、溶度从低到高、速度从慢到快的重要原则。保证温度在35℃至37℃之间。每次回抽胃管以后,护理人员运用20ml至50ml生理盐水对胃管进行冲洗。第四,并发症护理。腹泻、便秘、溃疡是常见的肠内营养并发症,护理人员明确产生并发症的原因,为患者开展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对注入速度进行严格控制,并且保证抗生素现配现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为腹泻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保证患者肛周皮肤清洁和卫生。为患者添加蔬菜汁和水果汁,避免患者便秘。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运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判定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80分至100分),基本满意(60分至79分),不满意(0分至59分)[2]。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统计学软件是本研究涉及数据的统计软件,通过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示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将P<0.05作为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实际标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组28例患者中,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实验组28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57%,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通常情况下,在重症监护室的重大创伤、疾病并发以及手术患者,其机体均处于高代谢状态,必须要给予患者营养支持。通过营养支持,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避免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必须要开展肠内营养监测和护理工作[3]。肠内营养护理对于重症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患者营养进行补充,保证患者身体各功能能够正常运作。有临床研究表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腹泻、便秘、肠胃溃疡等并发症[4]。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监测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情况,促进患者器官恢复,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57%)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2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86%)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64.29%),差异统计学意义十分显著。本研究结果证实,肠内营养监测及护理干预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建华,邵欣.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对肠内营养指南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05):643-646.

[2]魏福岩.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5):218-219.

[3]李洪燕,马嫦梅,李慧.肠内营养安全护理路径在外科重症监护室危重症病人实施效果观察[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04):254-256.

[4]眭玉霞,黄旭慧,庄捷.重症监护病房口服药物与肠内营养剂相互作用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38):3580-3582.

论文作者:玛普拉1,马小晴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  ;  ;  ;  ;  ;  ;  ;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肠内营养监测及护理方式探析论文_玛普拉1,马小晴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