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编制的突破性尝试——《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索引》编辑出版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索引论文,辽宁论文,突破性论文,大学学报论文,师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全国学报界,为某种高校学报编辑索引,进行多指标的统计,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分析,对学报进行综合评估者实不多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索引》(以下简称《辽师学报索引》)的出版问世,填补了这一空白,为《索引》家族增添了一个小兄弟。本文拟通过对《辽师学报索引》编辑出版的回顾与同行切磋,以期引起对高校学报索引的关注,共同建设我国高校学报索引体系,为学报学的计量研究作出贡献。
《辽师学报索引》的编辑,始于1993年5月,同年11月,其中社会科学版15年累积索引已编辑完毕,复印本由内部发行 ,荣获了1993年大连市13届图书馆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后经过扩弃改编,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于1994年5月由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上册(社会科学版)累积15年,收录1650篇题录,23万字,共分4章16节;下册(自然科学版)累积16年,收录1037篇题录,18万字,共分5章14节。1994年5月,《辽师学报索引》参加了由中国索引学会举办的“全国索引成果展评会”,并荣获全国优秀索引科研成果奖。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为学报编索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读者的需要。笔者看到在校的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经常到期刊阅览室查寻学报,有的读者反映,查看学报要翻阅15大本(每年合订1册)期刊,太费时间,如果进一步阅读某一学科文献时,还要翻检学报几十期目录,方可查全。有的读者提出,什么办法能一气检索全部文献?由此我们产生了浓缩学报文献,编辑学报索引,满足读者需要的最初动机。
高校社科学报综合测评概述一文中指出:“…在迄今为止的学报学研究中,研究的焦点大都集中在对建立学报学理论体系上,而对其应用研究却关注较少;倘若涉及应用问题,也是定性多于定量,这很容易使整个学报研究陷入理性思辩的泥潭”。这段话对我们启发很大,编辑学报索引不仅仅是增加一部检索工具书,还能为学报编辑人员提供一套回顾、研究编辑工作得失的翔实资料。这是编辑学报索引的第二个动机。
著名学者胡适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如果自己不能有传世的著作,而肯花功夫编辑一些有用的索引,这样可以节省他人治学的精神,对学术上的贡献,也就足以不朽了。”这一想法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本着这种精神,为索引事业做点贡献,这是编辑索引的第三个动机。
总之,编辑学报索引对减少学术信息流通环节,沟通编者、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渠道,加速学术信息的传递速度,无疑是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索引内容结构
《辽师学报索引》是一部多功能多检索点的检索工具书,全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
1.前言、序文、目录
《辽师学报索引》是创刊以来十几年的累积索引,前言部分向用户交待本索引收集文献的内容范围、分类字顺检索方法和附录中的内容资料;序文是请我校学报文、理两版主编写的介绍学报梗概和编辑学报索引的意义和作用;目录篇是按时间顺序,年、期、篇排列,借以使读者了解学报发文情况和学报发文历史的梗概,可以略窥我校十几年科研发展的轨迹。
2.正文部分(包括题录分类索引和辅助索引)
正文是《辽师学报索引》内容结构的主要部分。分两大块:其一是主体,建立以学科分类为主的题录分类体系。根据《中图法》大类分配和我校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把社会科学划分为14个大类,自然科学划分为7个大类。为了进行分类统计,把上、下册分别在类号前冠以序号,形成序号分类索引。这样有利学科计量研究。
在社会科学分类索引之下,按题外关键词编制的办法,增设:“题名中‘人名’分析索引”和“题名中‘书名’分析索引”。这有利于社会科学进行“作家与作品”的研究,这是《辽师学报索引》的特色之一;自然科学版按数理化生地5大类进行分类,但考虑学报的师范性,另开设一个中学教学研究类,这样便利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也是这部索引的一个特色。
在题录分类索引之后,建立一个具有特点的著者索引群体。笔者通过学报索引著者群这一特征来讨论著者的著述规律,揭示著者和文献数量的关系,著者指标是建立文献计量学的基础指标。本著者索引下设4个子索引:其一,著者字顺索引,这是学报总著者量的著者索引;其二,按校内校外两个著者群,分别建立著者单位索引;其三,根据著者在学报的发文量,编制高产著者和活跃著者两个子索引;其四,按著者所在省区分别统计建立著者地域分布索引。
3.附录索引(包括测评资料和统计与分析资料)
附录里包含三方面内容:其一是学报编委会材料;其二是常用期刊测评材料,评价辽师学报所取得的成就和在全国同类学报中所处的地位,所列名次的真实依据;其三是全部文献的统计与分析材料,从量上来研究学报文献的优势和不足,是学报计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索引的量化统计指标体系
量化研究统计指标体系是建立在学报索引内容结构体系之上的,是对文献内容结构的统计后形成的。实际上,一般学报索引并没有这个指标,是我们根据学报索引中的目录、分类和著者三个量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而编成的。但是这个量的指标的建立是《辽师学报索引》所独有的,换句话说,《辽师学报索引》既包括索引又包括统计表,两者的结合是编辑学报索引的创举,改变了索引只有检索功能而没有研究功能的局面。
下面就《辽师学报索引》附录中“统计与分析”一文的实例来探讨量化指标体系。
(一)目录索引量化指标量
1.发文量和刊容量是目录索引的基本数量。其一,据社会科学版目录记载,15年共累积87期,发文1650篇,共2300万字;其二,据自然科学版目录记载,16年共累积68期,发文1037篇,800万字,年载文平均64.81篇,刊容量每期平均16.81篇,刊容系数每篇平均7110字。两版学报合计共发文3100万字。这一总发文数量指标,充分显示了我校科研的成就;其三,刊容系数。当前,人们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更多的文献信息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给学报编辑部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在年总篇幅不变的前提下,按年、期、篇、字4个当量的关系,找出刊容量(篇/期)和刊容系数(字/篇)的最佳标准。经过自然版学报编辑的努力,载文量由原58篇增加到75篇。刊容系数由原1981年0.8万字降到1993年的不足0.6万字,可见我校学报刊容系数达到全国办刊标准的最佳水平。这组数据足以说明,提高年载文量和降低刊容系数,是在节约办刊的前提下增加刊物信息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学报办刊的一个经济原则。为此,研究期刊单位版面内的信息量是学报编辑把握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学报刊物评估的一个重要尺度。
通过上面两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建立学报目录量统计指标,对办好学报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分类索引指标量
下面节选分类索引两个实例,来探讨分类索引问题。
1.社会科学版索引,表2(330页)将社会科学文献按学科分成14个大类,再按篇数计算出百分比。如:①政治大类,占21.5%;②教育大类,占30.9%;③文学大类,占25.8%;④历史大类,占18.5%。以上4个学科文献篇数占整个社会科学类篇数的96.7%。这充分说明,这4个系是我校文科系的主要研究基地,也是这4大学科人才的集散地。从这些学科的发文量、发展史,足以窥见我校社会科学研究的动态和学科 研究的重点、热点……等学术问题。
2.自然科学版索引,表2(241页)将自然科学文献按学科划分成7大类,主要大类是①数学类占28.15%;②化学类占21.02%;③物理类占16.35%;④生物类占12.35%;⑤地理类占9.64%。以上5大学科占整个自然版文献量的87.54%。这一数字很清楚地反映出我校理科系是以数理化生地为主要基地。
通过上面两组实例的文献分类数量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我校16个系中,这9个系是学报发文的集散地。
分类统计分析还可以发现学报学科论文的优势和不足,再举三个实例:
1.中国哲学史类,古代文献占85.5%,近代文献占7.5%,现代文献占3.8%。通过这一个比例明显看出:古、近、现三个时期文献比例有些不平衡;古代文献中,先秦时期占95%,清代占4.3%,中间1800年没有一篇文章,安排哲学史文章应向近现代倾斜。
2.中国文学史类,中国文学占93%,外国文学占6.8%。显而易见,世界文学研究力量太薄弱;而中国文学类中,鲁迅作品占12.6%,诗歌占20.1%,戏剧占7.7%,小说占18.6%,散文占5%。从中不难看出我校文学研究的重点、热点。为了全面研究、全面开发,对文学发文应有一个宏观规划。
3.理科类,数学类的高等数学、计算数学;物理类的声学、固体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化学类的高分子、应用化学等等的论文过少,其原因何在,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通过分类索引的量化统计,可以全面总结10余年学报发文情况,肯定发文优势的所在,也发现不足之处,这对学报编辑部门总结工作、规划未来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对广大读者、作者来说,这种对文献内容的充分指示势必为读者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方便条件。
(三)著者索引指标量
《辽师学报索引·统计与分析》提供了一系列数据。社科版发文著者总量为955人,自然版发文著者总量为692人,两版合计撰稿人有1647人,显示辽师学报有一支庞大的科研队伍。其中,社科版校内外作者的人数比是1∶2;自然版校内外作家的人数比是2∶1。两版相加校内外作者比是1∶1。这一作者指标量显示了,校内作者是我校学报骨干队伍,而校外作者的队伍是一支支援队伍,这支援军对辽师学报质量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产著者,是学校不可忽视的核心队伍:①社科版,在学报上发文10篇以上的有18位作者,共发表了239篇文章,占整个文科学报人数的1.88%而占发文总量的12.7%。②自然版,发文1篇的占66.2%,发文多篇的占33.8%,这一指标达到美国文献学家洛特卡所规定的60%的指标量。说明我校作者队伍基本是稳定的,队伍水平是比较整齐的。
著者合作量指标,能够反映著者合作程度,是衡量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考察某学科组织协作能力和协作规模的大小。自然版表7,告诉我们,合著者(2~6人)占42.2%,而单人著者占57.8%,基本上是各占一半。研究著者合作度反映了现代科学向深度广度发展,也反映了科研难度加大。研究合作者对组织我校科研有积极意义。
建立著者地域指标量,对研究辽师学报著者的分布有现实意义。辽师学报社科版和自然版,辽宁著者分别占51.1%和78.85%,这两组数字显示了辽师学报的地方特色;也可以看出学报著者多产地和低产地的数量比例;还可以反映辽师学报在全国省区覆盖的面积比例,足以证明辽师学报影响的力度。我校学报著者分布的特点是:不是一支独秀,而是桃李满天下,形成一个以大连为中心,京津沪发达地区为重点,向全国辐射的同心圆的耕耘园地。
四、结束语
编辑学报索引是进行学报计量研究和建立学报指标体系的基础。为了学报的量化研究,我们认为各家编辑部门和书目文献部门,应携起手来,编辑累积学报索引,以利学报统计数据的建立。
学报索引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数据参数的选择,期刊信息内容量化的统计,指标体系的确定,是一件复杂的工作,需要联合学报工作者和文献情报工作者,共同努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报索引指标体系。
笔者在本文中提出学报3大指标体系是对学报索引研究的初步结果,但是,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践中看,都是不够的,还有许多指标等待建立和开发。